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日录
(1).史书记事的一种体例。记其事并记其时日。《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汉 何休 注:“於所闻之世……大夫卒,无罪者日録,有罪者不日,略之。”
(2).指史官按日的记录。宋史·周常传:“陛下於灾暾可畏之候,暂停进对,亦人情之常;若著为定令,则必记於日録,传之史笔。”
(3).犹日记。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 山谷 晚年作日録,题曰《家乘》。” 阿英 《敌后日记·〈庙湾纪程〉序》:“余自五月三十一日,离 泰州 前来军部……诸凡海陆河川,风雨晦暝,艰辛苦难,无不饱经。故抵达军本部 亭子港 以后,遂将途中日録,汇为一册存之。”
《漢語大詞典》:南董
春秋 时代 齐 史官 南史 、 晋 史官 董狐 的合称。皆以直笔不讳著称。《宋书·自序》:“臣远愧 南 、 董 ,近谢 迁 、 固 ,以閭阎小才,述一代盛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辞宗 邱明 ,直归 南董 。”后用以借称忠于史实的优秀史官。《隋书·魏澹传》:“但 道武 出自结绳,未师典誥,当须 南 、 董 直笔,裁而正之。”新唐书·王绩传:“追述 革 酒法为经,又采 杜康 、 仪狄 以来善酒者为谱。 李淳风 曰:‘君( 王绩 ),酒家 南 、 董 也。’”
分類:史官董狐
《國語辭典》:瞽史  拼音:gǔ shǐ
职官名。周代的两个官职。瞽为乐师,掌乐。史为太史,掌阴阳、天时及礼法。《国语。周语上》:「瞽史教诲,耆艾修之。」
《漢語大詞典》:邱明
指 左丘明 。 春秋 时 鲁国 史官,著《春秋左氏传》《中国近代文论选·中国小说大家施耐庵传》:“稗史氏又曰:世传《水滸》成而 耐庵 盲目,以诲盗也。然则 邱明 作传,以尊圣而盲目耶?”
《國語辭典》:曲笔(曲筆)  拼音:qū bǐ
1.因阿谀或有所畏惧而不能据事实直书。《后汉书。卷五十八。臧洪传》:「南史不曲笔以求存,故身传图象,名垂后世。」
2.故意曲解法律条文而下判决。《北史。卷三十四。游雅传》:「宣武尝敕肇有所降恕,执而不从,曰:『陛下自能恕之,岂可令臣曲笔也。』」
《國語辭典》:董狐笔(董狐筆)  拼音:dǒng hú bǐ
春秋时晋国的史官董狐,不畏强权,直笔记载史事,孔子誉为「古之良史」。见《左传。宣公二年》。后世因称直笔记事,无所畏惧为「董狐笔」。宋。文天祥 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漢語大詞典》:柏署
御史官署的别称。 唐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璵弟》诗:“ 茅山 就一徵,柏署起三载。” 唐 钱起 《送河南陆少府》诗:“朝夕詔书还柏署,行看飞隼集高枝。”参见“ 柏臺 ”。
《國語辭典》:柏台(柏臺)  拼音:bó tái
1.汉御史大夫府中多种植柏树,故称御史台为「柏台」。也称为「柏府」、「柏台乌府」。
2.柏梁台的简称。参见「柏梁台」条。唐。李峤〈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诗:「今日联章处,犹疑上柏台。」
《漢語大詞典》:司典
(1).掌管典籍。指史官。左传·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 孙伯黶 司 晋 之典籍……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
(2).掌管刑典的官吏。《文选·王粲〈从军诗〉之二》:“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 吕延济 注:“孟秋之月,凉风至,言将顺秋气而行杀罚。故主司告以详刑之事。”
《漢語大詞典》:大挠(大撓)
亦作“ 大橈 ”。 传说为 黄帝 史官,始作甲子。吕氏春秋·尊师:“ 黄帝 师 大挠 。” 高诱 注:“ 大挠 作甲子。” 清 龚自珍 《辨仙行》:“九皇五伯升且沦, 大橈 以来未浹旬。”
《国语辞典》:孔甲  拼音:kǒng jiǎ
人名。说法有三:一说为黄帝史官。一说为夏帝。一说为孔鲋,即孔子八世孙。
《漢語大詞典》:隶首(隸首)
黄帝 史官,始作算数。亦借指善算数者。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 隶首 不能计其多少, 离朱 不能察其髣髴。” 清 黄遵宪 《杂感》诗:“ 隶首 不能算,知有几万年。”
《漢語大詞典》:仓史(倉史)
即 仓颉 。传说为 黄帝 时史官,故称。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书名起于 玄洛 ,字势发于 仓史 。”
《漢語大詞典》:簪白笔(簪白筆)
古时史官、谏官入朝,或近臣侍从,插笔于帽,以便随时记录、书写。后插白笔,为官员冠饰之一。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簪白笔》:“簪白笔,古珥笔之遗象也。腰带剑、珥笔,示君子有文武之备焉。”宋史·舆服志四:“立笔,古人臣簪笔之遗象。其制削竹为干,裹以緋罗,以黄丝为毫,拓以银缕叶,插於冠后。旧令,文官七品以上朝服者,簪白笔、武官则否,今文武皆簪焉。”
《漢語大詞典》:皇颉(皇頡)
对 苍颉 的尊称。相传 苍颉 为 黄帝 的史官,汉字的制造者。 宋 郑樵 《〈通志〉总序》:“ 皇頡 制字,使字与义合。” 清 曾国藩 《祭韩文公祠文》:“ 皇頡 造文,万物咸秩。”
《國語辭典》:四史  拼音:sì shǐ
1.传说中黄帝的四个史官,指沮诵、苍颉(仓颉)、隶首、孔甲四人。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五。名臣类上》:「四史,沮诵、苍颉、隶首、孔甲,黄帝四史官。」
2.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前汉书》、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晋陈寿的《三国志》,合称为「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