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巷市
古礼居天子、诸侯丧必停市,而在里巷中买卖物品以示忧戚。礼记·檀弓下:“天子崩,巷市七日。诸侯薨,巷市三日。” 孔颖达 疏:“若居天子诸侯之丧,必巷市者,以庶人忧戚,无復求觅财利,要有急需之物,不得不求,故於邑里之内而为巷市。”
《國語辭典》:蜼彝(蜼彞)  拼音:lěi yí
一种彝器。刻饰有蜼形的器具,古代多用于祭祀。《周礼。春官宗伯。司尊彝》:「凡四时之间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彝,皆有舟。」
《漢語大詞典》:酌数(酌數)
古礼,指酌酒于樽中的规定数量。周礼·天官·酒正:“凡祭祀以灋共五齐三酒,以实入尊,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壹贰,皆有酌数。”
《漢語大詞典》:饭数(飯數)
古礼宴飨时按宾客等级给予的不同数量的饭。周礼·秋官·大行人“上公之礼……食礼九举” 清 孙诒让 正义:“《少牢》﹝ 贾 ﹞疏云:‘一口谓之饭。’ 黄以周 云:‘古者饭以手。凡礼食,有饭数,一手谓之一饭,手三取谓之三饭。’案 贾 黄 二説并通。”
《漢語大詞典》:散齐(散齊)
亦作“ 散斋 ”。
(1).古礼于祭祀父母前七日不御不乐不吊,谓之“散斋”。齐,后多作“斋”。礼记·祭义:“致齐於内,散齐於外。” 郑玄 注:“散齐,七日不御不乐不弔耳。”礼记·祭统:“散齐七日以定之,致齐三日以齐之。”又封建王朝皇帝祭社稷太岁等坛,行散斋,即在宫中斋戒,以别于祭天地等之行致斋。 汉 马融 《东巡颂》:“散斋既毕,越翼良辰,棫槱增构,烈火燔燃。”宋书·礼志一:“殷祠,皇帝散斋七日,致斋三日。”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天地、宗庙、神州地祇、太社、太稷、五方帝、日月、太一、九宫贵神、蜡祭百神、太庙奏告,并为大祠,散斋四日,致斋三日。”
(2).谓斋戒期满。 唐 白居易 《五月斋戒罢宴彻乐》:“散斋香火今朝散,开素盘筵后日开。”
《漢語大詞典》:问讳(問諱)
古礼,初至人家,先问以祖先名讳,以免触犯。礼记·曲礼上:“入门而问讳。”
《漢語大詞典》:制寿(制壽)
古礼,人六十岁始预为制办寿具,称“制寿”。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 孔颖达 疏:“六十岁制者,明老而预为送终之具也。”后亦称六十岁为“制寿”。《晋书·皇甫谧传》:“吾年虽未制寿,然婴疢弥纪,仍遭丧难,神气损劣,困顿数矣。”
《漢語大詞典》:吉祝
古礼六祝之一。祈福祥。周礼·春官·大祝:“大祝掌六祝之辞……三曰吉祝。” 郑玄 注:“吉祝,祈福祥也。”参见“ 六祝 ”。
《漢語大詞典》:六祝
谓祭神的六种祈祷辞。
《漢語大詞典》:赞币(贊幣)
古礼,祭祀时,大夫帮助国君拿币,供君取以祭神。礼记·礼器:“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 孔颖达 疏:“於时须告神以杀牲,大夫则赞佐执币而从君,君乃用币以告神。”
《漢語大詞典》:吉拜
古礼九拜之一。先拜手而后稽颡。礼记·杂记下:“三年之丧,以其丧拜;非三年之丧,以吉拜。”参见“ 九拜 ”。
《漢語大詞典》:九拜
(1).古代祭祀时的九种礼拜形式。
(2).九次礼拜。黄庭内景经·常念“存漱五牙不飢渴” 唐 梁丘子 注:“常以立春之日鸡鸣时入室,东向礼九拜,平坐,叩齿九通。”
《漢語大詞典》:吉巳
古礼,皇后于每年季春三月之巳日躬亲蚕桑之事,其日卜须吉,故称“吉巳”。旧唐书·礼仪志四:“季春吉巳,祭先蚕於公桑,皇后亲桑。”宋史·礼志五:“ 绍兴 七年,始以季春吉巳享先蚕。”
《漢語大詞典》:鹅酒(鵝酒)
(1).鹅和酒。旧时常用作馈赠品。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劳以鹅酒,竟日返舟。”《豆棚闲话·范少伯水葬西施》:“何苦先许身於 范蠡 ,后又当做鹅酒送与 吴王 。”
(2).为旧俗婚礼纳币时所用的礼物,鹅代替古礼用的雁。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那后面便是新郎,蟒袍补服,缓步安详进来,上了臺阶,亲自接过那鹅酒安在供桌的左右厢。”
《漢語大詞典》:吉驾(吉駕)
古礼,天子崩,将葬时设有载其生时之服饰的车驾,谓之“吉驾”。晋书·礼志中:“《士丧礼》,葬有稾车乘车,以载生之服。此皆不唯载柩,兼有吉驾之明文也。既设吉驾,则宜有导从,以象平生之容,明不致死之义。”
《漢語大詞典》:朔食
古礼之一。帝王及贵族每月初一所备较平日丰盛的膳食。礼记·内则:“男女夙兴,沐浴衣服,具视朔食。” 郑玄 注:“朔食,天子大牢,诸侯少牢,大夫特豕,士特豚也。”新唐书·彭景直传:“天子始祖、高祖、曾祖、祖、考之庙,皆朔加荐,以象生时朔食,号月祭。”
《漢語大詞典》:练红(練紅)
古礼亲丧小祥后所着之练衣。用黄里红饰,故名。见礼记·檀弓上后汉书·东海恭王彊传:“ 臻 及弟 蒸乡侯 俭 并有篤行,母卒,皆吐血毁眥。至服练红,兄弟追念初丧父,幼小,哀礼有闕,因復重行丧制。” 李贤 注:“既祥之后而服练也。礼记曰:‘练衣,黄里、縓缘。’縓,即红也。縓音七绢反。 郑玄 注周礼曰:‘浅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