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51,分11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糊口
糊口
虎口
入口
浦口
黄口
八口
十口
峡口
溪口
口诵
湖口
出口
苦口
藉口
《國語辭典》:糊口  拼音:hú kǒu
填饱肚子。比喻勉强维持生活。《魏书。卷三五。列传。崔浩》:「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西游记》第八回:「北钜卢洲者,虽好杀生,祗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也作「糊口」。
《國語辭典》:糊口(餬口)  拼音:hú kǒu
填饱肚子。比喻勉强维持生活。《庄子。人间世》:「挫针治繲,足以糊口。」《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但是小生自小兀坐书斋,不谙其他生活,只得把这教学糊口度日,为之奈何?」也作「糊口」。
《高级汉语词典》:糊口  拼音:hú kǒu
食粥。引申为寄食、谋生
《國語辭典》:虎口  拼音:hǔ kǒu
1.比喻危险的境地。《三国演义》第四五回:「亮虽居虎口,安如泰山。」《文明小史》第一二回:「诸君此言差矣!教士某君,救我等于虎口之中。」
2.大拇指与食指相连的部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回:「原来恽老亨用力过猛,他当著盛怒之下,巴不得这一下就要结果了他的儿子。咸水妹抢过来双手往上一接,震伤了虎口。」
《國語辭典》:入口  拼音:rù kǒu
1.进入口中,指饮食。《左传。定公四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饮不入口七日。」宋。陆游〈长歌行〉:「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顷使千人惊。」
2.进入建筑物或特定的场地所经过的门或关卡。
3.外国或外地的货物输入本国或本地。也作「进口」、「输入」。
《漢語大詞典》:浦口
小河入江之处。 南朝 梁 何逊 《夜梦故人》诗:“浦口望斜月,洲外闻长风。” 北周 庾信 《画屏风》诗之十二:“平沙临浦口,高柳对楼前。” 唐 王昌龄 《采莲曲》之一:“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國語辭典》:黄口(黃口)  拼音:huáng kǒu
1.雏鸟。因出生时,嘴为黄色,故称为「黄口」。唐。陈陶〈空城雀〉诗:「近村红栗香压枝,嗷嗷黄口诉朝饥。」
2.幼小的孩童。《淮南子。泛论》:「古之伐国,不杀黄口。」
分類:雏鸟幼儿
《漢語大詞典》:八口
指一家人。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飢矣。” 清 曹寅 《麦花》诗:“吹尽轻黄无復见,须知八口负朝暄。”
分類:一家人
《骈字类编》:十口
唐 白居易 赠邻里往还 骨肉都卢无十口,粮储依约有三年。
唐 刘驾 唐乐府十首 其二 轮者讴 一身远出塞,十口无税征。
《漢語大詞典》:峡口(峽口)
(1).指 西陵峡 口,为 长江 出 蜀 的险隘。 晋 陆机 《辨亡论下》:“彼若弃长技以就所屈,即 荆 杨 而争舟楫之用,是天赞我也。将谨守峡口,以待禽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直都记》:“自 黄牛滩 东入 西陵 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紆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唐 杜甫 《峡口》诗之一:“峡口 大江 开,西南控百蛮。”
(2).泛称峡谷之口。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北即 苍山 ,至此南尽。中穿一峡,西去甚逼,而峡口稍旷。” 清 阮元 《由龙洞岩下西过三龙潭》诗:“ 三龙潭 峡口,如防復如堂。” 杨朔 《黄河之水天上来》:“在这个极险的山峡中间, 河 水从三条峡口奔腾而出,真象千军万马似的。”
《骈字类编》:溪口
唐 曹唐 题武陵洞五首 其二 溪口回舟日已昏,却听鸡犬隔前村。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 其六 渔梁 游鳞到溪口,入此无逃所。
《漢語大詞典》:口诵
读出声音来;朗读。例如:口诵心惟(一面读着,一面想它的意义和道理)
《骈字类编》:湖口
宋书张兴世传太宗即位四方反叛进兴世号龙骧将军领水军距南贼于赭圻筑二城于湖口元史世祖纪宋将高世杰复据岳州世杰会郢复岳三州及上流诸军战船数千艘兵数万人扼荆江口壬辰阿尔哈雅以军屯于东崖世杰夜半遁去黎明至洞庭湖口兵船成列而阵阿尔哈雅督诸翼万户及水军张荣实解汝楫等逐世杰于湖口之夹滩遣郎中张鼎台世杰世杰降 水经江水左得湖口水通太湖 明一统志湖口县在九江府城东六十里
《國語辭典》:出口  拼音:chū kǒu
1.将本国货物运到外国。也称为「输出」。
2.赴张家口以北等边塞之地。《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一出口连个住处没有,一天二百里,好容易盼到站了,得住那个恶臭的蒙古包。」
3.清代遣戍犯人至关外,称为「出口」。《官场现形记》第四八回:「将来他三人的罪名,重则杀头,轻则出口。」
4.出言。《红楼梦》第五六回:「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也未必好出口。」《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因为这事自己不便出口,只好托师爷把首县请来,同他商量。」
5.外出的门。相对于入口而言。如:「下车后我会在火车站出口等你。」
6.船只驶出港口。《文明小史》第二四回:「次日出口,风平浪静,两人凭栏看看海中景致。」
《國語辭典》:苦口  拼音:kǔ kǒu
1.口中引起苦涩的味觉。《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2.反覆不断的劝告。《文明小史》第三三回:「起初决计不肯办,后来经兄弟苦口劝导,把抚宪的意思再三开导,绅士这才答应了。」
《國語辭典》:藉口  拼音:jiè kǒu
1.借用别人的话,作为自己论说的依据。《左传。成公二年》:「群臣帅赋舆以为鲁卫请,若苟有以藉口复于寡君,君之惠也,敢不唯命是听?」
2.以某事为理由。《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卑职得了这个风声,晓得自己弹压不来,只得拜求他们地方上绅士,务必设法解散,千万不可滋事,反叫他们有所藉口。」也作「借口」。
3.假托的理由。如:「他以头痛为藉口,提早退席。」也作「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