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废料(廢料)  拼音:fèi liào
1.没有用的材料。如:「这些环保队回收的废料,可以再制造成其他产品,仍是相当有价值的。」
2.骂人无用之词。如:「虽然曾经被人讥笑是个废料,但他毫不灰心,终于成为大老闆。」
《國語辭典》:腐蚀(腐蝕)  拼音:fǔ shí
1.凡物体因酸类、碱类或盐类的化学作用,而逐渐消损或伤毁,称为「腐蚀」。
2.思想或行为逐渐被恶习污染而变质。如:「投机风气往往腐蚀了社会大众辛勤工作的意愿。」
《漢語大詞典》:殃败(殃敗)
霉烂变质。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 陈澔 集说:“竇窖之藏,为水所侵。”
分類:霉烂变质
《國語辭典》:酸败(酸敗)  拼音:suān bài
含有糖类、醇类或油脂等有机物质受氧气、温度、热、日光、细菌、酵素等作用,而呈酸味的现象。如牛乳中的乳糖受乳酸发酵菌的作用而变为乳酸。
《漢語大詞典》:腐鲍(腐鮑)
本为腐败的咸鱼,后遂泛指变质的食物。 明 刘基 《秋怀》诗之六:“黍稷弗膳,腐鲍是餐。”
《漢語大詞典》:饐餲
食物腐臭变质。 汉 王充 论衡·商虫:“穀乾燥者,虫不生;温湿饐餲,虫生不禁。”
《漢語大詞典》:败浥(敗浥)
受潮变质。 宋 沈辽 《德相惠新茶复次前韵奉谢》:“自从窜夷裔,所藏多败浥。”
分類:受潮变质
《國語辭典》:冷藏  拼音:lěng cáng
用低温保存食物及其他产品。可分为冰冷却和机械冷却两种,一般温度保持在摄氏二度左右。
《漢語大詞典》:逾淮之橘
晏子春秋·杂下十:“ 晏子 避席对曰:‘ 婴 闻之,橘生 淮 南则为橘,生于 淮 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后以“逾淮之橘”比喻易地而变质的事物。 叶圣陶 《穷愁》:“无如工厂之制,昌于西土,殆如逾 淮 之橘,迁地弗良。丝厂旋歇业, 阿松 遂失所依恃。”
分類:易地变质
《漢語大詞典》:郁肉漏脯(鬱肉漏脯)
腐败变质的肉食。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禽兽虫鱼禁忌篇·治食郁肉漏脯中毒方注:“鬱肉,密器盖之隔宿者是也;漏脯,茅屋漏下沾着者是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饥者之取,饱於鬱肉漏脯也。”
《漢語大詞典》:饐热(饐熱)
指饭食发酵变质。热,发热。 汉 王充 论衡·商虫:“穀虫曰蛊,蛊若蛾矣;粟米饐热生蛊。”
《漢語大詞典》:浥变(浥變)
受潮而霉烂变质。《元典章·户部七·钱粮》:“解纳金银疋帛宝钞诸物到来,大都检覷得多有水湿浥变损坏,短少数目。”
《漢語大詞典》:黦茶
变质之茶。旧五代史·汉书·李守贞传:“或有告 宋颜 匿於 守贞 处者,朝廷取而杀之, 守贞 由是怨 维翰 。时行营将士所给赏赐, 守贞 尽以黦茶、染木、薑药之类分给之。军中大怒,乃以帛裹所得物,如人首级,目之为 守贞 头,悬於树以诅之。”
分類:变质
《国语辞典》:耐火材料  拼音:nài huǒ cái liào
一切可耐高温,加热后不易熔化、变形、变质的材料。此种材料大多由黏土、石英、石墨等矿物制成。
《国语辞典》:区域变质(区域变质)  拼音:qū yù biàn zhí
地质上指佔地极广大规模的变质作用。系因岩石深埋、受高温重压所造成,面积可达数百或数千平方公里,也称为「动力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