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变色(變色)  拼音:biàn sè
1.因恐惧或愤怒而面色失常。《左传。僖公三年》:「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绝之也,蔡人嫁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主人见众人有些变色,取了珠子,急急走到里边,抬出一个缎箱来。」也作「变颜」。
2.物的颜色改变。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
《國語辭典》:变色龙(變色龍)  拼音:biàn sè lóng
1.动物名。爬虫纲有鳞目蜥蜴亚目。略似守宫,长八、九寸,皮面呈粒状,能随时变易体色,故称为「变色龙」。也称为「十二时虫」。
2.比喻在政治上擅长变化、伪装的人。
《漢語大詞典》:乍毛变色(乍毛變色)
形容因惊恐而毛发竖立,面色失常。 徐光耀 《平原烈火》十五:“他们有的不尽心,有的太慌张,一见敌人来了,先乍毛变色,反容易暴露。”
《分类字锦》:云霞变色(云霞变色)
埤雅博物志云孔雀尾多变色或红或黄喻如云霞其色无定人拍其尾则舞
分类:孔雀
《国语辞典》:怫然变色(怫然变色)  拼音:fèi rán biàn sè
因愤怒而面色失常。《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赵聪怫然变色,摊著手道:『这却不是笑话!恁地说时,原来人家讨媳妇,多是儿子自己出钱。』」
《国语辞典》:变色笔(变色笔)  拼音:biàn sè bǐ
一种复写用的铅笔,遇湿变成紫色。也称为「拷贝笔」。
《国语辞典》:变色易容(变色易容)  拼音:biàn sè yì róng
1.改变脸色容貌。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子乃洗然,变色易容。」
2.形容神色肃敬的样子。《战国策。秦策三》:「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国语辞典》:勃然变色(勃然变色)  拼音:bó rán biàn sè
形容人因发怒生气而脸色大变。《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孙权听了孔明此言,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也作「勃然作色」、「勃然色变」。
《國語辭典》:风云变色(風雲變色)  拼音:fēng yún biàn sè
比喻势力极盛大,可以使风云为之改变颜色。如:「他的壮举,足以使风云变色,日月无光。」
分類:局势巨大
《漢語大詞典》:变脸变色(變臉變色)
见“ 变颜变色 ”。
《漢語大詞典》:变颜变色(變顔變色)
谓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 管桦 《不讲理的人》:“ 阔大爷 注意到两个老头变颜变色的有点为难的样子,便惊讶地竖起眉毛,直瞪着两眼,问道:‘怎么回事?’”亦作“ 变脸变色 ”。《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那知 李尚尚 一听,就变脸变色地发起脾气来。”
《國語辭典》:变色镜(變色鏡)  拼音:biàn sè jìng
一种会随光线变化而改变镜片颜色的眼镜。
《漢語大詞典》:变色漆
能随温度变化而变色的漆。内含遇热可起化学反应而变色的化合物。可分为:(1)可逆性变色漆。当温度降回时能恢复原色,所含颜料为碘化物;(2)不可逆性变色漆。当温度降回时不能恢复原色,所含颜料为铬、铁、钾、钠、钙、铝等的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涂刷在电动机、轴承、锅炉等设备上,以指示温度,确保安全。
《国语辞典》:变色眼镜(变色眼镜)  拼音:biàn sè yǎn jìng
一种镜片会随光线变化而变色的眼镜。
《漢語大詞典》:变颜变色(變顔變色)
谓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 管桦 《不讲理的人》:“ 阔大爷 注意到两个老头变颜变色的有点为难的样子,便惊讶地竖起眉毛,直瞪着两眼,问道:‘怎么回事?’”亦作“ 变脸变色 ”。《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那知 李尚尚 一听,就变脸变色地发起脾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