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迭运(迭運)
更迭运行;循环变易。 晋 潘尼 《释奠颂》:“二元迭运,五德代徽,黄精既亢,素灵乃暉。”《北史·魏长贤传》:“僕自射策 金马 ,记言 麟阁 ,寒暑迭运,五稔於兹。”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二十:“二仪更迭运,河汉昇復倾。”
《國語辭典》:转化(轉化)  拼音:zhuǎn huà
1.转变、改变。《淮南子。原道》:「行柔而刚,用弱而强,转化推移,得一之道,而以少正多。」
2.描述一件事物时,转变其原来的性质,化成另一种本质截然不同的事物,而加以形容叙述的修辞法,称为「转化」。分人性化、物性化、形象化三种。也称为「比拟」。
《國語辭典》:灭相(滅相)  拼音:miè xiàng
蔑视、轻视。
《漢語大詞典》:倡狂
(1).倡,通“ 猖 ”。变易情性,失去理智。《敦煌变文汇录·秋胡变文》:“披髮倡狂,佯痴放騃。”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五:“ 刘快活 , 信 之黥卒也,不知何地人,始以倡狂避罪入山中。”
(2).倡,通“ 猖 ”。横行无忌。新唐书·王式传:“盗若倡狂,天诛不亟决,东南征赋闕矣,寧得以亿万计之乎?”
《漢語大詞典》:五易
(1).谓水的形、色、响、态、味五种变化。子华子·大道:“是故方员曲折,湛於所遇而形易矣;青黄亦白,湛於所受而色易矣;砰訇淙射,湛於所阂而响易矣;洄洑浟溶,湛於所以容,而态易矣;醎淡芳奥,湛於所以染,而味易矣。凡此五易者,非水性也,而水之所以为性者则然也。”
(2).谓汉字字体在历史上的五次变化。 唐 韦续 《五十六种书法序》:“字有五易: 苍頡 变古文, 史籀 製大篆, 李斯 製小篆, 程邈 製隶书, 汉代 作章草是也。”
(3).谓以“易”名,有变易、交易、反易、对易、移易五种意义。 清 毛奇龄 《〈仲氏易〉序》:“仲氏者,予仲兄 与三 ,其言有五易,世第知两易,而不知三易,故但可言易,而不可以言周易夫所谓两易者,何也?一曰变易,谓阳变阴,阴变阳也;二曰交易,谓阴交乎阳,阳交乎阴也。此两易者,前儒能言之,然此祇 伏羲氏 之易也。是何也?则以画卦用变易,重卦用交易也。画卦重卦, 伏羲 之事也。若夫三易,则一曰反易,谓相其顺逆,审其向背,而反见之;一曰对易,谓比其阴阳,絜其刚柔,而对观之;一曰移易,谓审其分聚,计其往来,而推移而上下之。”
《國語辭典》:候鸟(候鳥)  拼音:hòu niǎo
随季节变更而迁移的鸟类。可分为冬候鸟和夏候鸟两种。冬候鸟有家燕、野鸭等,夏候鸟有大慈悲心鸟和八色鸟等。因其每年来去有定时,也称为「信鸟」。
《漢語大詞典》:相贸(相貿)
互相变易。 南朝 宋 裴駰 《〈史记集解〉序》:“考较此书,文句不同,有多有少,莫辩其实,而世之惑者,定彼从此,是非相贸,真伪舛杂。”
分類:相变变易
《漢語大詞典》:诡形(詭形)
(1).变易形貌。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今汝造音以辞声,作色以诡形,外易其貌,内隐其情,怀欲以求多,诈伪以要名。”
(2).奇形。亦指装束奇异之人。 唐 孙樵 《序西南夷》:“尝闻化之所被,虽草木顽石、飞走异汇,咸知怀德,於是乎有殊能诡形之効祉者。”
《漢語大詞典》:憣然
(1).心动貌。字汇·心部:“憣,心变动也。”
(2).变易貌。 宋 李纲 《论使事札子》:“与其事不共戴天之仇……曷若憣然改图,正仇讐之名?” 陈衍 《元诗纪事·吴澄》“浩歌归去浑无事, 栖碧山 前月上东”注:“ 龚舜咨 一旦憣然而去,别余於 禁林 。”
分類:心动变易
《漢語大詞典》:讹变(訛變)
亦作“譌变”。 讹误变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 吐京郡 治故城,即 吐军县 之故城也。胡 汉 译言,音为讹变矣。”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庚:“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公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为衙。”
分類:讹误变易
《漢語大詞典》:交移
交替变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
分類:交替变易
《漢語大詞典》:诡乱(詭亂)
变易、扰乱。《后汉书·隗嚣传》:“盖天为父,地为母,祸福之应,各以事降。 莽 明知之,而冥昧触冒,不顾大忌,诡乱天术,援引史传。”
分類:变易扰乱
《漢語大詞典》:陶易
变易,变更。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至公侯之命,禀之自然,不可陶易。” 戴明扬 校注:“一切经音义注:‘陶,变也。’”
《漢語大詞典》:推革
推移变易。 清 顾炎武 《尧庙》诗:“鸟火频推革,山龙竟弃捐。”
《漢語大詞典》:迁嬗(遷嬗)
变易蜕化。 明 陈子龙 《杂诗》之三:“四序如流泉,羣动递迁嬗。”
分類:变易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