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议状(議狀)
(1).论罪定刑的文书。《周礼·秋官·乡士》“羣士司刑皆在,各丽其灋,以议狱讼” 唐 贾公彦 疏:“致法行刑,当与议状相依也。”
(2).向上呈送的发表己见的文书。 宋 袁甫 《论流民札子》:“各上议状,不许联名,庶几人人得尽己见,免至雷同塞责。”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二:“其家奏嫡孙合与不合传重,下礼院议。於是 宋景文公 判太常, 不疑 、 次道 与予为礼官, 景文公 遂令三人各为议状。”
《國語辭典》:发达(發達)  拼音:fā dá
1.发迹显达。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秀才每几时能勾发达。」《元曲选外编。飞刀对箭。第一折》:「每日则著我使牛耕种,薛仁贵也,几时是我那发达的时节也呵。」
2.兴盛、进步、开展。如:「工业发达」、「经济发达」。
《漢語大詞典》:春桃
短篇小说。许地山作。1934年发表。农村姑娘刘春桃与李茂结婚,当天因兵祸逃难失散。春桃独自一人逃难至北平,途中与难民刘向高相识,两人相依为命,以捡破烂为生。李茂逃至东北,参加义勇军,在战斗中失去双腿,后流浪北平街头,偶遇春桃。春桃将李茂接回家中。向高为使春桃夫妻团圆,悄然出走,李茂为了成全春桃和向高,上吊自杀。最后李茂被救,向高也回来,三人和睦相处。
《國語辭典》:政论(政論)  拼音:zhèng lùn
对政府施政措施及其得失的评论。
《漢語大詞典》:鸣不平(鳴不平)
对不公平的事表示愤慨并发表公正的意见。 宋 陆游 《宝剑吟》:“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一匣有餘地,胡为鸣不平?”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要鸣不平,我比 长虹 可鸣的要多得多。” 马南村 《燕山夜话·古代的漫画》:“他又为自己的穷朋友们鸣不平,因为他们贫无立锥之地,简直寸步难行。”
《國語辭典》:风议(風議)  拼音:fèng yì
讽谏论议。《诗经。小雅。北山》:「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分類:议论
《國語辭典》:公报(公報)  拼音:gōng bào
1.政府机关专为刊登法令法规或其他事项所发行的定期刊物。
2.国际会议结束后,对外发布的公开声明,说明会中讨论的结果。
《国语辞典》:漫议(漫议)  拼音:màn yì
对事情广泛且随意的发表议论。如〈屈子列传漫议〉。
《漢語大詞典》:论执(論執)
发表和坚持自己的意见。新唐书·崔植传:“﹝ 崔植 ﹞与 郑覃 同时为补闕,皆贤宰相后,每朝廷有得失,两人者更疏论执,誉望蔚然。”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上﹞谓羣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詔敕有不便者,皆应论执。比来唯睹顺从,不闻违异。’”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今天下民困,正为兵多而益兵不已, 执中 身为首相,义当论执,而因循苟简,曾不建言。”
《漢語大詞典》:漳河水
诗歌。阮章竞作。1950年发表。采用流传于太行一带的民歌形式,描写漳河边三个一起长大的姑娘解放前受封建夫权欺压,解放后获得幸福生活的变化,批判旧社会和封建意识,歌颂新社会和新风尚。结构严谨,熔写景、抒情和叙事于一炉。
《國語辭典》:挥发(揮發)  拼音:huī fā
1.发挥、阐扬。唐。孟郊读张碧集〉诗:「谁作采诗官,忍之不挥发。」
2.液体或固体在常温中变为气体散发出去的现象。
《國語辭典》:大炮  拼音:dà pào
1.利用炸药爆发产生推力,来发射弹药的大口径武器。可对特定目标做大规模的破坏,但对于游击式或机动性的战斗,则无法发挥其功能。《孽海花》第六回:「崇论宏议虽多,总挡不住坚船大炮的猛。」
2.比喻言词激烈,攻击力强的人。如:「他经常对公共事务猛烈抨击,因此大家私下都叫他『大炮』。」
《國語辭典》:更正  拼音:gēng zhèng
改正发现的错误。如:「把错误的答案更正过来。」
《國語辭典》:漫谈(漫談)  拼音:màn tán
随意的谈说、谈论。如:「漫谈古今事,总有无限感慨。」
《國語辭典》:苟言  拼音:gǒu yán
言语轻率不当。《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愿访问百僚,有违臣言者,臣当受苟言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