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躁热(躁熱)  拼音:zào rè
热得令人难受。《文明小史》第四八回:「无奈其时正是初秋天气,忽然躁热起来。」
《漢語大詞典》:昏热(昏熱)
昏沉发热。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清凉的海风轻轻吹拂着她的短发,也渐渐吹醒了她昏热的头脑。”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九章:“ 阿艾 从昏热中微微睁开眼睛,呻吟起来。”
分類:昏沉发热
《國語辭典》:灯丝(燈絲)  拼音:dēng sī
灯泡或电子管内耐高温的金属丝,多为细钨丝,通电时能直接发光、发热、放射电子或产生射线。
《漢語大詞典》:热昏(熱昏)
犹发昏。谓神志不清或头脑发热。《玉佛缘》第四回:“呸!你也要算是热昏,我明天为着玉佛,生意都不做了,倒来拉你不成?” 鲁迅 《二心集·宣传与做戏》:“倘使他们扮演一回之后,就永远提着青龙偃月刀或锄头,以 关老爷 、 林妹妹 自命,怪声怪气,唱来唱去,那就实在只好算是发热昏了。”
《漢語大詞典》:极期
疾病(如发热性疾病)的症状最为明显的时期
类族发展史中一个假设的进化活动最强的时期,它介于某族最初出现阶段与最终老化阶段之间
《漢語大詞典》:饐热(饐熱)
指饭食发酵变质。热,发热。 汉 王充 论衡·商虫:“穀虫曰蛊,蛊若蛾矣;粟米饐热生蛊。”
《國語辭典》:鹦鹉热(鸚鵡熱)  拼音:yīng wǔ rè
病名。由鹦鹉热披衣菌引起,人类主要透过鸟类或家禽感染。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头痛、红疹、肌肉疼痛及乾咳。
《国语辞典》:微波炉(微波炉)  拼音:wéi bō lú
一种烹饪用具。利用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转动、振动而发热,因而使食物增温、变熟。其特点是加热时间短,不起油烟,食物受热均匀。
《漢語大詞典》:眼跳耳热(眼跳耳熱)
眼皮跳动,耳朵发热。形容惊恐不安。《武王伐纣平话》卷中:“三日前甲申日,见此景祥, 姬昌 眼跳耳热,心神不安。”
《國語辭典》:洋炉(洋爐)  拼音:yáng lú
西式煤油火炉。置有烟筒,以便将烟排到室外。也称为「洋火」。
《漢語大詞典》:血蒜羹
用禽畜的血加大蒜煮成的羹,食之可使身体发热。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弘正 曰:‘不可。今旦犯冷,已买血蒜羹餐矣!’”
《国语辞典》:痰热阻肺(痰热阻肺)  拼音:tán rè zǔ fèi
痰热壅阻于肺,发生喘咳的病症。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呼吸急迫、胸闷等。
《国语辞典》:风热感冒(风热感冒)  拼音:fēng rè gǎn mào
因受到风热邪气而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微恶风寒、自汗、鼻塞无涕、咽喉肿痛、咳嗽、痰稠黄、口渴、舌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等,都称为「风热感冒」。
《国语辞典》:血脉贲张(血脉贲张)  拼音:xiě mài bēn zhāng
形容情绪极度激动以致血管扩张,全身发热的现象。如:「示威群众个个血脉贲张,喊得声嘶力竭。」
《国语辞典》:波浪热(波浪热)  拼音:bō làng rè
一种发热类型。体温的升降起起伏伏,曲线图呈波浪形。布氏杆菌病、何杰金氏病常有此症状。也称为「波状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