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抗日战争(抗日战争)  拼音:kàng rì zhàn zhēng
民国二十六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后至三十四年八月日本投降,我国为对抗日本侵略所进行一序列战争称为抗日战争,八年抗战总共发生二十二次大的会战,小战役数百起,战役中牺牲数百万人性命,数千万人流离失所,财产损失不可估计。
《国语辞典》:立宪运动(立宪运动)  拼音:lì xiàn yùn dòng
清末的立宪运动。由各省议会联合发动,请求清廷速定《宪法》,以决国体。曾五次请愿不遂,后转而同情革命。
分类:联合发动
《国语辞典》:劳师袭远(劳师袭远)  拼音:láo shī xí yuǎn
发动军队袭击远方的敌人。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多用以指冒险、不易成功的军事行动。《清史稿。卷四一八。毛昶熙传》:「剿贼于既聚之馀,何如蹙贼以难聚之势?而又无劳师袭远之危,轻进损威之失。」
《国语辞典》:大东亚主义(大东亚主义)  拼音:dà dōng yà zhǔ yì
西元一九四一年,日本发动大东亚战争,揭举大东亚主义,谓东亚为东亚人之东亚,当由东亚人自主,欲遂其独霸东亚之野心。
《国语辞典》:德俄互不侵犯条约(德俄互不侵犯条约)  拼音:dé é hù bù qīn fàn tiáo yuē
二次大战初希特勒在发动侵略欧洲行动前为避免两面受敌,西元一九三九年八月,在莫斯科签订德俄互不侵犯条约,并订有秘密瓜分波兰的协定,而此即第二世界大战爆发的信号。于一九四一年六月,德俄战争爆发后废止。
《国语辞典》:印度独立运动(印度独立运动)  拼音:yìn dù dú lì yùn dòng
英国统治印度后,印度人所发动的独立运动。其中以国大党领袖甘地所采取的非暴力的不合作运动最具成效,使英国在经济上遭受严重的打击,并恢复了印度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终于在西元一九四七年获得和平的独立。
《国语辞典》:药发傀儡(药发傀儡)  拼音:yào fā kuǐ lěi
利用火药发动开关,使木偶活动的傀儡戏。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李外宁,药发傀儡。」
《国语辞典》:查捕  拼音:chá bǔ
对于公共或公众得出入的场所,发动全面清查搜索而逮捕。查捕多半用于通缉犯或脱逃犯。
《漢語大詞典》:夺门之变
明英宗发动的政变。1449年英宗为瓦剌掳去,兵部尚书于谦等拥英宗弟朱祁钰为帝(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组织抵抗瓦剌。英宗于次年被释归京,1457年发动政变,夺取宫门,登奉天殿复位,废景帝,杀于谦等。
《國語辭典》:二次革命  拼音:èr cì gé mìng
民国二年国民党为阻止袁世凯扩权称帝而发起的战役。国民党大败,此事件在辛亥革命之后,故称为「二次革命」。
《漢語大詞典》:放火烧身(放火燒身)
比喻发动群众揭露自己的缺点错误。 毛泽东 《做革命的促进派》:“ 北京 三十四个高等学校,一个都放不开,没有一个爽爽快快放开的。因为这是放火烧身的问题呀!”
《國語辭典》:黄袍加身(黃袍加身)  拼音:huáng páo jiā shēn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被拥戴为皇帝的故事。见《宋史。卷一。太祖本纪一》。也作「黄袍加体」。
《漢語大詞典》:唱叛
发动叛乱。 宋 曾巩 《说势》:“故一夫唱叛而 秦 灭矣,非郡县罪也。”
分類:发动叛乱
《國語辭典》:安史之乱(安史之亂)  拼音:ān shǐ zhī luàn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于范阳起兵造反,陷两京,玄宗逃往四川。禄山死,子庆绪继之;庆绪死,史思明继之;思明死,子朝义继之,至代宗广德元年,其乱始被郭子仪、李光弼等敉平,历时九年,史称为「安史之乱」。也作「天宝之乱」。
《漢語大詞典》:北京政变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直系第三路总司令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囚禁总统曹锟,并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推段祺瑞为临时执政,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后因冯玉祥与张、段之间矛盾重重,不久爆发战争,冯被迫宣布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