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珍珠港事件  拼音:zhēn zhū gǎng shì jiàn
西元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本偷袭美国军事要地──珍珠港。美军著名的亚利桑纳号军舰沉没,港湾中军事设施大半被破坏,损失惨重。此事件促使美国对日本宣战。现美国于亚利桑纳号沉船处建有白色纪念堂。
《國語辭典》:长沙会战(長沙會戰)  拼音:cháng shā huì zhàn
自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全面抵抗,总共发生二十二次大的会战,其中有些地区连续发生多次战役,长沙地区即有三次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从民国二十八年九月到十月间(也称为「湘北会战」,日方称为「湘赣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是在民国三十年九、十月间发动的。第三次在三十年底至次年初。敌方皆以陆海空军进犯,均被我军歼灭。
《國語辭典》:突然袭击(突然襲擊)  拼音:tú rán xí jí
乘其不备、出其不意的向对方进行攻击。如:「叛军昨天突然袭击邻近的村庄,造成数十人丧生。」
《國語辭典》:速战速决(速戰速決)  拼音:sù zhàn sù jué
以最快的速度发动攻势,并尽快达成目的。比喻迅速将事情处理完毕。如:「今天的会议最好能速战速决,再延下去大家都受不了了。」
《漢語大詞典》:伊藤氏
伊藤博文。曾任日本首相,执政期间曾发动侵华战争。戊戌政变时正在华访问,以探明中国政局。例如: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梁启超《谭嗣同传》
《漢語大詞典》:一二九运动(一二九運動)
1935年12月9日 北平 (今 北京 )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的抗 日 救亡运动。目标是反对 日本 帝国主义对 华北 的进一步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 日 救国。运动很快发展到全国各地,推动了抗 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全国人民的爱国运动达到新的高潮。
《国语辞典》:首唱义兵(首唱义兵)  拼音:shǒu chàng yì bīng
首先发动正义的讨伐。《后汉书。卷七○。荀彧传》:「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
《国语辞典》:抗日战争(抗日战争)  拼音:kàng rì zhàn zhēng
民国二十六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后至三十四年八月日本投降,我国为对抗日本侵略所进行一序列战争称为抗日战争,八年抗战总共发生二十二次大的会战,小战役数百起,战役中牺牲数百万人性命,数千万人流离失所,财产损失不可估计。
《国语辞典》:立宪运动(立宪运动)  拼音:lì xiàn yùn dòng
清末的立宪运动。由各省议会联合发动,请求清廷速定《宪法》,以决国体。曾五次请愿不遂,后转而同情革命。
分类:联合发动
《国语辞典》:劳师袭远(劳师袭远)  拼音:láo shī xí yuǎn
发动军队袭击远方的敌人。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多用以指冒险、不易成功的军事行动。《清史稿。卷四一八。毛昶熙传》:「剿贼于既聚之馀,何如蹙贼以难聚之势?而又无劳师袭远之危,轻进损威之失。」
《国语辞典》:大东亚主义(大东亚主义)  拼音:dà dōng yà zhǔ yì
西元一九四一年,日本发动大东亚战争,揭举大东亚主义,谓东亚为东亚人之东亚,当由东亚人自主,欲遂其独霸东亚之野心。
《国语辞典》:德俄互不侵犯条约(德俄互不侵犯条约)  拼音:dé é hù bù qīn fàn tiáo yuē
二次大战初希特勒在发动侵略欧洲行动前为避免两面受敌,西元一九三九年八月,在莫斯科签订德俄互不侵犯条约,并订有秘密瓜分波兰的协定,而此即第二世界大战爆发的信号。于一九四一年六月,德俄战争爆发后废止。
《国语辞典》:印度独立运动(印度独立运动)  拼音:yìn dù dú lì yùn dòng
英国统治印度后,印度人所发动的独立运动。其中以国大党领袖甘地所采取的非暴力的不合作运动最具成效,使英国在经济上遭受严重的打击,并恢复了印度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终于在西元一九四七年获得和平的独立。
《国语辞典》:药发傀儡(药发傀儡)  拼音:yào fā kuǐ lěi
利用火药发动开关,使木偶活动的傀儡戏。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李外宁,药发傀儡。」
《国语辞典》:查捕  拼音:chá bǔ
对于公共或公众得出入的场所,发动全面清查搜索而逮捕。查捕多半用于通缉犯或脱逃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