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词典
反照
回光反照
分类词汇
回照
反映
反监
反景
佛类词典
反照
《國語辭典》:反照  拼音:fǎn zhào
光线反射。唐。白居易〈窗中列远岫〉诗:「碧爱新晴后,明宜反照中。」也作「返照」。
《漢語大詞典》:回光反照(迴光反照)
亦作“ 回光返照 ”。
(1).指太阳落到地平线下时由于反射作用而使天空短时发亮,用以喻人临死前精神的短暂兴奋。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三折:“我着你便蓬岛风清,阳臺雾锁,楚岫云遮,弃死归生,回光返照。”红楼梦第一一○回:“ 贾政 知是回光返照,即忙进上参汤。 贾母 的牙关已经紧了。”
(2).比喻事物衰亡之前,表现情况的一时好转。 老舍 《茶馆》第三幕:“我看这群浑蛋都有点回光反照,长不了!”
(3).谓自我省察。古文参同契集解卷上:“ 魏公 举日月以喻阴阳之相资,而拳拳於晦朔薄蚀,其意葢有在矣,学者能不泥文执象,而回光返照以求身中之日月晦朔,始信其言之不我欺也。”朱子语类卷一二一:“夜来诸公閒话至二更,如何如此?相聚不回光反照作自己工夫,却要閒説!”
见“ 迴光返照 ”。
《國語辭典》:回光返照  拼音:huí guāng fǎn zhào
1.日落时由于光线的反射作用,而使天空呈现短暂的发光。也作「回光返照」。
2.人临死前短暂的精神兴奋。也作「返照回光」、「回光返照」。
3.事物澈底毁灭前短暂的兴旺。如:「溥仪复辟不过是回光返照一下。」也作「回光返照」。
《國語辭典》:回光返照(迴光返照)  拼音:huí guāng fǎn zhào
1.日落时因光线的反射作用,而使得天空呈现短暂的光亮。也作「回光返照」。
2.人死前精神呈现短暂的兴奋。《红楼梦》第九十八回:「此时李纨见黛玉略缓,明知是回光返照的光景。」也作「返照回光」、「回光返照」。
3.事物完全毁灭前暂时的兴旺。如:「这不过是回光返照,你别指望会死灰复燃。」也作「回光返照」。
《漢語大詞典》:回照(迴照)
光线反射,返照。 唐 杨巨源 《月宫词》:“迥过前殿曾学眉,回照长门惯催泪。” 宋 苏轼 《和述古冬日牡丹》:“一朶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 明 袁宏道 《闲居》诗:“江烟回照里,转湿转鲜明。”
亦作“廻照”。
(1).指夕照。 南朝 陈 张正见 《伤韦侍读诗》:“高峯落廻照,逝水没惊波。”
(2).犹反照。 唐 李商隐 《灯》诗:“固应留半燄,迴照下幃羞。” 明 陈子龙 《寄献石斋先生》诗:“可怜举世学浮沉、 烛龙 迴照杳难寻。”
《國語辭典》:反映  拼音:fǎn yìng
1.指物体因光线反照,映射成像之意。如:「月夜里,小径上反映著一些疏疏落落的枝叶阴影。」清。袁枚〈游桂林诸山记〉:「开门趋往,扪之,竟是绝壁。方知日光从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门也。」
2.由某事物的一定状态和关系而产生与它相符的现象,称为「反映」。如:「作家笔下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他个人生活体验的反映。」
3.将客观事物或实质状况所引发的主观感受,如实呈现或传达出来。如:「施政满意度的调查,是反映民情的方法之一。」「这部小说反映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和阶级斗争。」
《漢語大詞典》:反监(反監)
反视;反照。引申为自我省察。庄子·盗跖:“廉贪之实,非以迫外也,反监之度。” 成玄英 疏:“监,照也。夫廉贪实性,非遇迫於外物也,而反照於内心,各稟度量不同也。” 王先谦 集解:“反视其度量,何若而已知之矣。”
《國語辭典》:反景  拼音:fǎn yǐng
1.夕阳反照。《山海经。西山经》:「是神也,主司反景。」唐。钱起〈观村人牧山田〉诗:「中田聚黎氓,反景空村落。」也作「返景」。
2.倒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㶟水注》:「亭观绣峙,方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
反照
【佛学大辞典】
(譬喻)日悬西山,反照东方,谓之反照。以譬鉴往古之事,又穷明自心之本源。仁王经菩萨教化品曰:「圆照三世恒劫事反照。」止观二曰:「以无住著智反照观察也。」临济录曰:「你祇有一个父母,更求何物?你自反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