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有家  拼音:yǒu jiā
1.家。《易经。家人》:「《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唐。韩愈〈平淮西碑〉:「天既全付予有家,今传次在予,予不能事事,其何以见于郊庙。」
2.卿大夫。《书经。皋陶谟》:「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汉。孔安国。传:「卿大夫称家。」也称为「有室」。
3.出嫁。《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三出:「女润玉,年方及笄,未遂有家。」
《國語辭典》:有室  拼音:yǒu shì
1.卿大夫。《书经。立政》:「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竞。」也称为「有家」。
2.有妻。《礼记。曲礼上》:「三十曰壮,有室。」《孟子。胜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
《漢語大詞典》:主君
(1).对一国之主的称呼。墨子·贵义:“且主君亦尝闻 汤 之説乎?”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乐羊 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 唐 元结 《元谟》:“或曰公知圣人之道。天子闻之,咨而问焉。公谢曰:‘臣生自山野……主君所问,臣安能知?请説所闻,惟主君听之。’” 唐 李商隐 《重有感》诗:“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2).指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周礼·秋官·司仪:“宾继主君,皆如主国之礼。”礼记·聘义:“使者聘而误,主君弗亲饗食也,所以愧厉之也。” 孔颖达 疏:“来聘使者行聘之时礼有错误,则主国之君不亲自饗食以接宾。”
(3).对卿大夫的称呼。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齐侯 使 高张 来唁公,称主君。” 杜预 注:“比公於大夫。”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一折:“﹝ 絺疵 云﹞某奉主人令,着我去请三家( 韩 、 魏 、 赵 )主君,来赴 兰臺 之宴。”
(4).对一家之主的称呼。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失教之家,閽寺无礼,或以主君寝食嗔怒,拒客未通。”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故 素 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
(5).对人的敬称。史记·苏秦列传:“﹝ 韩王 ﹞曰:‘寡人虽不肖,必不能事 秦 。今主君( 苏秦 )詔以 赵王 之教,敬奉社稷以从。’” 司马贞 索隐:“礼,卿大夫称主。今嘉 苏子 合从诸侯,褒而美之,故称曰主。”
(6).道家谓根本。《参同契》上篇:“应度育种,阴阳之原。寥廓恍惚,莫知其端。先迷失轨,后为主君。” 袁仁林 注:“倡先首动,则迷失柔顺之轨;居后处静,乃得阳之主也。”
《國語辭典》:家主  拼音:jiā zhǔ
主人。《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况婢仆都是他旧人,与你恩义尚疏。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说你怎地凌虐。」
《國語辭典》:国家(國家)  拼音:guó jiā
指具备领土、人民、主权和政府四个要素的政治团体,是共享语言、文化、社会与历史的共同体。
《國語辭典》:内外(內外)  拼音:nèi wài
1.内部和外部。《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2.修身和行事。《韩非子。解老》:「所谓方者,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
3.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或规矩。《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我做太太的人,只该坐在房里,替你装围碟、剥果子、当家料理;那有个坐在厅上的?惹得人说你家没内外。」
4.上下、左右,表示概数。《醒世恒言。卷三八。李道人独步云门》:「唯闻得五样香气,遍满青州,约莫三百里内外,无不触鼻。」
《國語辭典》:九原  拼音:jiǔ yuán
1.九州大地。《国语。周语下》:「汨越九原,宅居九隩。」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
2.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后泛指墓地。唐。韦庄〈感怀〉诗:「四海故人尽,九原新冢多。」唐。皎然短歌行〉:「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
3.九泉,人死后居住的地方。宋。苏轼 亡妻王氏墓志铭:「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你与我事母养子,才是本等。我在九原亦可瞑目。」
《國語辭典》:使节(使節)  拼音:shǐ jié
1.古时称使臣所持的符节信物。如:「汉朝苏武身负王命,手持使节出使匈奴。」
2.使者,常驻他国的外交官员,或派往国外办理事务的代表。如:「为了这项外交政策,政府打算派遣外交使节前往该国进行说明。」
《國語辭典》:田里  拼音:tián lǐ
1.田地和住宅。《周礼。地官。遂人》:「致氓以田里,安氓以乐昏。」《孟子。离娄下》:「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2.故居、乡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黯耻为令,病归田里。」《晋书。卷八○。王羲之传》:「虽不能兴言高咏,衔杯引满,语田里所行,故以为抚掌之资,其为得意,可胜言邪!」
《國語辭典》:国子(國子)  拼音:guó zǐ
1.古代公卿大夫的子弟。《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2.代指国家设置的最高学府。《魏书。卷六六。列传。李崇》:「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國語辭典》:大家  拼音:dà jiā
1.世家望族。《左传。昭公五年》:「箕襄、邢带、叔禽、叔椒、子羽,皆大家也。」汉。桓宽《盐铁论。复古》:「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
2.著名的专家。如:「唐宋八大家」。《明史。卷二○五。唐顺之传》:「为古文,洸洋纡折有大家风。」
3.众人。《红楼梦》第八回:「又酽酽的沏上茶来,大家吃了。」
《國語辭典》:耆老  拼音:qí lǎo
老人,多指德高望重者。《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郡有官吏、僧道、耆老。」
《國語辭典》:庶子  拼音:shù zǐ
1.嫡子以外的众子或妾所生的儿子。《仪礼。丧服》:「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礼记。内则》:「适子、庶子祇事宗子、宗妇,虽贵富,不敢以贵富入宗子之家。」
2.职官名。太子宫官员之一。掌王族版籍。
《國語辭典》:外官  拼音:wài guān
1.外省的官吏。相对于京官而言。《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今外官多旷,并可以补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他们外官看得一班京官都是穷鬼,老实说,八千银子谁看在眼里?」
2.古代称九卿为「外官」。《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三国吴。韦昭。注:「九品,九卿。」
3.捍卫边境的官。《汉书。卷六四下。终军传》:「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
《國語辭典》:家门(家門)  拼音:jiā mén
1.家族。《陈书。卷二一。萧允传》:「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
2.古称卿大夫之家。《左传。昭公三年》:「政在家门,民无所依。」
3.称自己的家庭。《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4.住家的大门。《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他家就在余家巷。进了家门,他同胞的兄弟出来接著。」
5.门第、家声。《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捉季布传文》:「本来事主誇忠赤,变为不孝辱家门。」
6.传奇戏的开场白。内容说明戏情大意或戏中人物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