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篆章
用篆字所刻的印章。 清 刘大櫆 《赠张絅儒序》:“余贫且贱,既一意专攻於文学,而又以其餘旁及 秦 汉 以来大小之篆章。”
分類:篆字印章
《漢語大詞典》:铸宝(鑄寶)
指铸造宝册印章。古代帝王封赠、册立,其宣授位号的册文,用贵金属(金或银)铸成。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胡忠安:“即代为礼部尚书,他未暇建白,首请赐贵妃 孙氏 宝册……上大悦,即命铸宝,令礼部具仪注以闻。”
《漢語大詞典》:龟印(龜印)
雕成龟形印纽的印章。语本 汉 卫宏 《汉官旧仪补遗》卷上:“列侯印黄金龟纽,文曰印;丞相、大将军黄金印龟纽,文曰章。”后遂用作官印的通称。 唐 司空曙 《奉和张大夫酬高山人》:“豸冠亲穀弁,龟印识荷衣。” 宋 司马光 《仲庶同年兄自成都移长安以诗寄贺》:“ 蚕丛 龟印解,鶉野隼旟新。”
《國語辭典》:图章(圖章)  拼音:tú zhāng
印章。如:「请带图章来领款。」
《國語辭典》:图书(圖書)  拼音:tú shū
1.书籍。《韩非子。大体》:「豪杰不著名于图书,不录功于盘盂。」
2.地图户籍。《汉书。卷三九。萧何传》:「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臧之。沛公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彊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3.河图洛书的简称。参见「河图洛书」条。《汉书。卷二九。沟洫志》:「圣王兴则出图书,王道废则竭绝。」
4.图谶符命一类的书籍。参见「图谶」条。《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图书皆书莽大臣八人。」
5.图章。《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何不把我的名字,合著他的号,刻起两方图书来印在上面。」
《國語辭典》:阴文(陰文)  拼音:yīn wén
镂刻器物或印章上凹下的文字或花纹。也称为「白文」。
《國語辭典》:盖章(蓋章)  拼音:gài zhāng
盖图章。如:「这份契约书要签名、盖章。」也作「盖戮儿」。
《國語辭典》:牙章  拼音:yá zhāng
象牙制成的图章。明。刘若愚《酌中志。卷五。三朝典礼之臣纪略》:「冯号双林,笃好琴书,雅歌投壶,有儒者风。神庙曾赐牙章,曰:『光明正大』。」
分類:象牙印章
《漢語大詞典》:宝札(寶札)
(1).即玺书。古代以印章封记的文书。 唐 岑参 《冀国夫人歌词》:“夫人封赏国初开,宝札纶言天上来。”
(2).称人书信的敬辞。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嗣音》:“他金囊赠,宝札修,转星乌,会女牛。”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书籍·书柬:“山堂肆考:芳讯、兰讯、宝札、琼音,皆书简名。”
《國語辭典》:玺节(璽節)  拼音:xǐ jié
印章。《周礼。地官。掌节》:「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
《漢語大詞典》:泥章
封泥上所盖的印章。 唐 元稹 《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币聘虽盈篋,泥章未破缄。”参见“ 泥封 ”。
《國語辭典》:泥封  拼音:ní fēng
古人公私简牍大都写在竹简、木札上,封发时多用绳索捆绑,而在绳的打结处封以黏土并加印于上,以防私拆,称为「泥封」。
《漢語大詞典》:印匣
印章盒。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三:“承平时,宰相入省必先以秤秤印匣而后开。”
分類:印章
《漢語大詞典》:拨蜡(撥蠟)
铸作金属印章或人像的方法。一般先雕刻蜡模,外面用泥作范,熔金属注入泥范而成,故称。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慈慧寺》:“寺中栴檀金像,乃 黄太史辉 手自拨蜡,精工特甚。”
《漢語大詞典》:半印
旧印章名。 汉 制,丞相、列侯至令丞,都用正方形的大印。小官如管仓库、园林的,只能用大官印的一半,印成长方形。后世沿其制,叫半印。参阅 清 冯云鹏 金石索·印玺·半印
《漢語大詞典》:双龟(雙龜)
古代印章镌有龟钮。双龟谓兼掌二印。文选·潘岳〈马汧督诔〉:“剔子双龟,贯以三木。” 李善 注:“为督守及 关中侯 ,故双龟也。” 唐 王维 《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朱轩駟马,耀于衡门;紫綬双龟,出入编户。” 赵殿成 笺注引后汉书 李贤 注:“《汉旧仪》曰:银印皆龟钮,其文刻曰某官之章。 苗 为太守,又为採访处置使,兼官二印,故曰双龟。”
分類:印章兼掌
《國語辭典》:治印  拼音:zhì yìn
雕刻印章、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