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印度共和国(印度共和国)  拼音:yìn dù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India
国名。位于亚洲南部,介于孟加拉湾与阿拉伯海之间,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旧称为「天竺」、「身毒」。面积三百二十八万七千五百九十平方公里,人口约八亿五千九百二十万。首都为新德里(New Delhi)。人民信仰的宗教有印度教、基督教、锡克教及伊斯兰教。主要语言为北印度语、英语。原为英国殖民地,西元一九四七年八月十五日在甘地的领导下,正式脱离英国独立。国庆日订于一月二十六日。币制为Indian Rupee。简称为「印度」。
《国语辞典》:印度河文化  拼音:yìn dù hé wén huà
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所发展出来的文化,为世界古文明之一。有良好的城市计画,农耕、畜牧极为发达,以宗教信仰最为突出,科学上的成就以冶铁、数学最为辉煌。
《国语辞典》:东印度群岛(东印度群岛)  拼音:dōng yìn dù qún dǎo
马来群岛的别名。参见「马来群岛」条。
分类:马来群岛
《国语辞典》: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拼音:yìn dù ní xī yà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Indonesia
国名。位于亚洲东南部,介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面积二百零二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一亿八千万。首都为雅加达(Jakarta)。人民多信仰回教,主要语言为印尼语、英语。原为荷兰殖民地,于西元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七日独立,所以订该日为国庆日。币制为Rupiah。简称为「印度尼西亚」、「印尼」。
《国语辞典》:法属印度支那(法属印度支那)  拼音:fǎ shǔ yìn dù zhī nà
French Indo-China
地名。包括今越南及邻近的地区。清光绪十二年时为法国所兼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为越南、寮国、高棉三国。旧音ㄈㄚˋ ㄕㄨˇ ㄧㄣˋ ㄉㄨˋ ㄓ ㄋㄚˋ fà shǔ yìn dù zhī nà。
《国语辞典》:印度独立运动(印度独立运动)  拼音:yìn dù dú lì yùn dòng
英国统治印度后,印度人所发动的独立运动。其中以国大党领袖甘地所采取的非暴力的不合作运动最具成效,使英国在经济上遭受严重的打击,并恢复了印度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终于在西元一九四七年获得和平的独立。
《国语辞典》:印度尼西亚语(印度尼西亚语)  拼音:yìn dù ní xī yà yǔ
以马来语为基础所形成的语言,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文字采用拉丁字母,使用人数约一亿人,主要通行于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地区。
《国语辞典》:印度半岛(印度半岛)  拼音:yìn dù bàn dǎo
Indian Peninsula
半岛名。位于亚洲大陆南部,介于阿拉伯海与孟加拉湾之间,为世界第二大半岛。
《国语辞典》:印度法系  拼音:yìn dù fǎ xì
世界主要法系之一。以婆罗门法的马努法典为最古老,又采用佛教的达摩法典,行于西元前二百年至西元一千年间,注重阶级制度,将国民分为僧侣、武士、庶民、奴隶四等。
《国语辞典》:印度黄檀(印度黄檀)  拼音:yìn dù huáng tán
植物名。豆科黄檀属,大乔木。树皮灰黄色,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三至五枚,倒卵形或菱状圆形,先端短突尖。聚伞状圆锥花序,三、四月开黄白色花,花冠蝶形。荚果薄舌形,不开裂,内藏种子一至三粒。材质坚硬致密,枕木、雕刻、家具等优良用材,亦可供作药用。
《国语辞典》:印度哲学(印度哲学)  拼音:yìn dù zhé xué
以灵魂、业和解脱为基本概念,探讨各种哲学问题的学问。有各种不同的派别,各派别都以「经」的形式对其理论加以系统,将哲学教义变为易记的格言、公式或规则。主要内容是要透过宗教的实践,以求得从业和轮回世界的解脱,对改变现实社会的观念并不重视。
《国语辞典》:印度支那  拼音:yìn dù zhī nà
Indochina
中南半岛的旧称。参见「中南半岛」条。
《国语辞典》:印度河  拼音:yìn dù hé
河川名。位于印度半岛西北部巴基斯坦境内,发源于中国西藏的冈底斯山,经克什米尔,折向西南流,注入阿拉伯海,全长三千多公里。
《漢語大詞典》:东印度公司
英国在东方进行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组织。1600年成立,获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垄断权。最初在马来群岛一带进行香料贸易,后主要在印度活动,建立商馆、堡垒,拥有军队和舰队,有权宣战和媾和,成为一个政权机构。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逐步征服全印度,实行殖民统治,并入侵缅甸、阿富汗和马来亚等地;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得大量财富。19世纪前期对印和对华贸易垄断权相继被取消。1858年在印度民族大起义打击下被撤销。
《國語辭典》:西天  拼音:xī tiān
1.印度位在中国西南方,故称印度为「西天」。《西游记》第一三回:「众僧们灯下议论佛门定旨,上西天取经的原由。」
2.佛教称阿弥陀佛所住的世界。参见「西方极乐世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