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灵洲(靈洲)
(1).对水中沙洲的美称。 三国 魏 嵇康 《四言诗》之二:“朝翔素瀨,夕栖灵洲。”
(2).山名。在 广东 南海 。 隋 江总 《别南海宾化侯》诗:“ 石关 通 越井 ,蒲涧邇 灵洲 。”新唐书·地理志七上:“ 广州 南海郡 ……县十三。 南海 ……有 灵洲山 ,在 鬱水 中。”
《國語辭典》:大食  拼音:dà shí
国名。即阿拉伯帝国,回教教祖穆罕默德所创建。《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列传下。大食》:「大食,本波斯地。男子鼻高,黑而髯。好白皙,出辄鄣面。」
《漢語大詞典》:林邑
南海 古国名。故地在今 越南 中南部。公元192年(一说137年)建国。 中国 史籍初称之为 林邑 , 唐 至德 以后改称 环王 。公元九世纪后期改称 占城 。自 五代 以后, 中国 正史和诸蕃志岛夷志略《瀛涯胜览》等书均有记述。十七世纪末亡于 广南 阮氏 。晋书·四夷传·林邑国:“ 林邑国 本 汉 时 象林县 ,则 马援 铸柱之处也,去 南海 三千里。”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其海外杂国,若 躭浮罗 、 流求 、 毛人 、 夷亶 之州, 林邑 、 扶南 、 真腊 、 于陀利 之属,东南际天地以万数。” 朱熹 注:“ 林邑 ,一曰 环王 ,在 交州 南,海行三千里。” 清 赵翼 《铜鼓歌》:“ 南海 庙曾见铜鼓,献自 林邑 番王府。”
《漢語大詞典》:朝台(朝臺)
台名。又称 朝汉台 。在 广东省 南海县 东北。相传 汉文帝 遣 陆贾 出使 南粤 ,晓之以义,感之以诚,其王 赵佗 遂称臣。因冈作台,北面朝 汉 ,朔望升拜。故名。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泿水》。 唐 刘禹锡 《和杨侍郎初至郴州纪事书情题郡斋八韵》:“旌节下 朝臺 ,分圭从北回。城头鹤立处,驛树凤栖来。” 唐 许浑 有《朝台送客诗》
《國語辭典》:台风(臺風)  拼音:tái fēng
泛指人在讲台或舞台上所表现的风度与气质。如:「他的台风稳健,颇有大将之风。」
《國語辭典》:台风(颱風)  拼音:tái fēng
发生在西太平洋上由强烈热带性低气压或热带气旋所引起的暴风,其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时即为台风。与西印度群岛和墨西哥湾的飓风,同属热带风暴。我国中央气象局将台风分为三级:每秒十七点二至三十二点六公尺者,称为「轻度台风」;每秒三十二点七至五十点九公尺者,称为「中度台风」;每秒五十一公尺以上者,称为「强烈台风」。
《國語辭典》:僧祇  拼音:sēng qí
胡语音译:(1)佛教部派之一。大众部。(2)印度最大的数量单位。意为无量。一百五十赞佛颂:「三僧祇数量,精勤无懈惓。」
《漢語大詞典》:四神
(1).指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星之精。 前蜀 杜光庭 《道门为皇帝醮太一并点金箓灯词》:“昨者以四神行运,在咸池之宫。”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四神四灵四祥:“天有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星之精,降而在地则为龙、虎、鸟、龟四兽之象,兵家为之四神。”
(2).指南海 祝融 、北海 玄冥 、东海 勾芒 、西海 蓐收 四神。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故得 河 浮五老,启赤文於帝期;海荐四神,奉丹书于王会。” 陈熙晋 注引 师尚父 曰:“南海神名 祝融 ,北海神名 玄冥 ,东海神名 勾芒 ,西海神名 蓐收 。”
《漢語大詞典》:鲍姑(鮑姑)
相传为 晋 鲍靓 女, 葛洪 妻,多行灸于南海。 唐 裴铏 《传奇·崔炜》:“﹝ 崔煒 ﹞又问曰:‘昔四女云 鲍姑 ,何人也?’﹝夫人﹞曰:‘ 鲍靚 女, 葛洪 妻也。多行灸於南海。’ 煒 方叹骇昔日之嫗耳。” 清 丘逢甲 《鲍姑祠》诗:“满目江山海气阴, 鲍姑 祠畔客登临。”亦称“ 鲍家姑 ”。 清 陈维嵩 《法驾导引·曹南耕表弟礼斗甚虔词以纪之》词之二:“ 毛女 弄琴红捍拨, 井公 戏博紫樗蒱,閒话 鲍家姑 。”
分類:葛洪南海
《国语辞典》:任嚣(任嚣)  拼音:rén xiāo
1.人名。生卒年不详。秦始皇时为南海都尉,平定扬粤之乱。及二世,中原大乱,乃筑关隘以禦寇,南海晏然。后病将死,召龙川令赵佗继之,称为「南越」。
2.城市名。在广东省乐昌县西南,秦南海都尉任嚣所筑。
《漢語大詞典》:蜑船
(1).蜑人用以为家的船。元史·安南传:“平章 不忽木 等奏立 湖广 安南 行省,给二印,市 蜑 船百斛者千艘。”
(2).借指 南海 的舰队。 清 贝青乔 《酬张太守应云》诗:“蜑船飘忽蜃楼幻,请把君诗弔国殤。”
分類:南海舰队
《国语辞典》:湄洲  拼音:méi zhōu
地名:(1)在福建省莆田县东南海中。居民以渔耕为生,岛上的天后宫已有一千年的历史,是著名的妈祖庙。(2)在湖南省汉寿县西。突起于沅水中,因形状如眉,故称为「湄洲」。
《漢語大詞典》:广利王(廣利王)
南海 海神 祝融 的封号。旧唐书·仪礼志四:“﹝ 天宝 ﹞十载正月,四海并封王。遣……太子中允 李随 祭 东海 广德王 ,义王府长史 张九章 祭 南海 广利王 ,太子中允 柳奕 祭 西海 广润王 ,太子洗马 李齐荣 祭 北海 广泽王 。”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由是册尊 南海 神为 广利王 ,祝号祭式与次俱昇。”
《漢語大詞典》:南帝
(1).指南海之帝 儵 。典出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 儵 ,北海之帝为 忽 ,中央之帝为 浑沌 。 儵 与 忽 ,时相与遇於 浑沌 之地, 浑沌 待之甚善。 儵 与 忽 谋报 浑沌 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 浑沌 死。” 唐 韩愈 《嘲鼾睡》诗:“ 南帝 初奋槌,凿窍洩 混沌 。”
(2).古代神话中的五位天帝之一,即南方 赤帝 ,名 赤熛怒 。云笈七籤卷五二:“ 北帝 激电, 南帝 火陈, 东苍 启烛,赫赫雷震。” 宋 欧阳修 《剑联句》:“ 南帝 输火精, 西皇 降金液。”参见“ 五帝 ”。
《國語辭典》:五帝  拼音:wǔ dì
1.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王。因出自传说,故说法不尽相同,较主要者为:(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南朝宋。裴骃。集解:「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2)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2.东西南北中五方位的天神。指太昊、炎帝、少昊、颛顼、黄帝。《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汉。郑玄。注:「五帝:苍曰灵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黄曰含枢纽,黄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纪,颛顼食焉。」《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与向服。」汉。王逸。注:「五帝谓五方神也,东方为太白皞,南方为炎帝,西方为少昊,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
《国语辞典》:汕头(汕头)  拼音:shàn tóu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南临南海,北滨韩江口的城市。为闽西、粤东出海的要道,华侨来往的大口岸,位于潮汕铁路的终点,交通便利,商务繁盛。
《漢語大詞典》:顿逊(頓遜)
古代南海国名。故地或以为在今 缅甸 丹那沙林 (Tenasserim)一带,或以为在今 泰国 那空是贪玛玏 附近。一说泛指 马来半岛 北部,其主要港口在今 董理 (Trang)。梁书·诸夷传·扶南国:“其南界三千餘里有 顿逊国 ,在海崎上,地方千里,城去海十里。有五王,并覊属 扶南 。 顿逊 之东界通 交州 ,其西界接 天竺 、 安息 徼外诸国。” 唐 谭用之 《寄许下前管记王侍御》诗:“昔年南去得娱宾, 顿逊 杯前共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