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膏唇贩舌(膏脣販舌)
犹言膏唇拭舌。贩舌,谓卖弄口舌。 南朝 陈 徐陵《与杨仆射书》:“其外膏脣贩舌,分路扬鑣,无罪无辜,如兄如弟。” 清 黄宗羲 《与李杲堂陈介眉书》:“弟焉得膏脣贩舌,媚死及生,周旋其刻薄之心乎?”参见“ 膏脣拭舌 ”。
《漢語大詞典》:斗唇合舌(鬥脣合舌)
亦作“鬭脣合舌”。 犹言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韩三十五老大汉 向同年觅得一副使,而更学鬭脣合舌。”
《漢語大詞典》:混抖搂酸(混抖摟酸)
说话好用文言,卖弄渊博。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你四位可别觉着説你们都算 孔圣人 的徒孙儿了,照着素来懵我也似的那么懵他,合他混抖搂酸的,人家那肚子里比你们透亮远着的呢!”
《國語辭典》:顾影弄姿(顧影弄姿)  拼音:gù yǐng nòng zī
反覆的看自己的形影,并摆出各种姿势,修饰容貌。《聊斋志异。卷六。江城》:「为人狡黠善辨,顾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与埒。」
《漢語大詞典》:慠弄
谓恃才而卖弄不恭。南史·陈暄传:“ 暄 素通脱…… 后主 甚亲昵而轻侮之。尝倒县於梁,临之以刃,命使作赋,仍限以晷刻。 暄 援笔即成,不以为病,而慠弄转甚。”
分類:卖弄不恭
《國語辭典》:搬唇弄舌(搬脣弄舌)  拼音:bān chún lòng shé
蓄意调唆、搬弄是非。明。徐𤱻《杀狗记》第一七出:「龙卿子传,搬唇弄舌,口是心非,到底有失,不可轻信。」也作「搬口弄舌」。
《漢語大詞典》:担水向河里卖(擔水向河裏賣)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犹言班门弄斧。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他的那兵书战策在我根前卖弄,则是担水向河里卖。”亦作“ 担水向河头卖 ”。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二折:“[正末云]军师,他也使鞭,我也使鞭,可也怪他不着。[唱]他正是担水向河头卖。”
《漢語大詞典》:掉俏
卖弄俏皮。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宣教虽然见了一见,并不曾説得一句掉俏的説话,心里猾猾突突,没些意思。”一本作“倬俏”。
分類:卖弄俏皮
《漢語大詞典》:持布鼓过雷门(持布鼓過雷門)
比喻在高手前卖弄。汉书·王尊传:“太傅在前説《相鼠》之诗。 尊 曰:‘毋持布鼓过 雷门 。’” 颜师古 注:“ 雷门 , 会稽 城门也,有大鼓。 越 击此鼓,声闻 洛阳 ,故 尊 引之也。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 唐 李商隐 《为举人献韩郎中琮启》:“捧爝火以干日御,动以光销;抱布鼓以诣 雷门 ,忽然声寝。”
分類:高手卖弄
《國語辭典》:逞强称能(逞強稱能)  拼音:chěng qiáng chēng néng
炫耀自己的本事和能干。如:「光靠逞强称能是无法成就大事的。」
《漢語大詞典》:青袜子
指好卖弄才识的女子。亦称“蓝袜子”
《漢語大詞典》:弄思
卖弄才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谜也者,廻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象品物,纤巧以弄思,浅察以衒辞。”
分類:卖弄才思
《國語辭典》:弄斧班门(弄斧班門)  拼音:nòng fǔ bān mén
班,鲁班,古代巧匠。「弄斧班门」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明。高濂《玉簪记》第一六出:「小生略记一二,弄斧班门,休笑,休笑。」《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先生大名,如雷灌耳。小弟献丑,真是弄斧班门。」也作「班门弄斧」、「般门弄斧」。
《國語辭典》:班门弄斧(班門弄斧)  拼音:bān mén nòng fǔ
班,鲁班,古代巧匠。「班门弄斧」指在巧匠鲁班门前玩弄大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事,不自量力。《三国演义》第一一三回:「今搦吾斗阵法,乃『班门弄斧』耳!」《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班门弄斧,不知分量。」也作「弄斧班门」、「般门弄斧」。
《漢語大詞典》:女教师
指旧式乡村或小城市学校的女性教师
表现出一般认为是属于学校教师的特征(如卖弄学问及一本正经)的女人
《漢語大詞典》:抛声炫俏(抛聲衒俏)
谓娇声娇气,卖弄风骚。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本妇也在门首抛声衒俏。两箇相见暗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