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魏泰山平阳人,字升平。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汉献帝建安十八年,曹操召为丞相军议掾。转历城侯相,甚得辅导之节。魏文帝黄初中,为堂阳长,以选为平原王(即明帝)傅。明帝即位,以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迁陈留太守。征为散骑常侍。迁侍中,犹领太史令。迁光禄勋。刚正忠直,数犯颜切谏,戒勿侈靡。
全三国文·卷三十一
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鲁高堂生后。建安中为丞相军议掾,后为历城侯相。黄初中除堂阳长。明帝初入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迁陈留太守,进散骑常侍,赐爵关内侯。青龙中迁侍中,领太史令。景初初迁光禄勋。有集十卷。
《漢語大詞典》:极治(極治)
谓政治修明,社会升平。 宋 王安石 《上相府书》:“某闻古者极治之时,君臣尽道以业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预其泽者,为之焦然耻而忧之。” 金 王若虚 《送彭正升之任冀州序》:“盖其量诚宏,而其德诚厚,此其能共成一代之极治者歟!”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自古虽极治之时,不能无夷狄盗贼之患,唯百姓安乐,家给人足,虽则有外患,而邦本深固,自可无虞。”
《國語辭典》:治古  拼音:zhì gǔ
古代的治世。《荀子。正论》:「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宋。叶适 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治古君臣,与道合离。卜用一相,至公匪私。」
《漢語大詞典》:理平
犹治平,升平。 唐 白居易 《批百僚贺御撰屏风表》:“朕烈祖 太宗 ,以古为镜,用辅明圣,实臻理平。” 宋 王禹偁 《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今幸功名以继祖禰,年享寿考,运逢理平。” 清 冯桂芬 《万母徐太恭人六十寿序》:“世当理平无事之秋。”
分類:治平升平
《漢語大詞典》:登平
(1).上升。汉书·王莽传中:“青煒登平,考景以晷。”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言青阳之气始升以上,以成万物也。”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之三:“开闢风云惨,登平日月间。”
(2).谓谷熟年丰。指升平,太平。 宋 司马光 《翰林学士礼部侍郎除三司使制》:“汝其勿以金穀为末而不恤,勿以簿领为烦而不为。九功所歌,八政所重,登平之业,将汝乎取之。”
《漢語大詞典》:河清颂(河清頌)
宋书·鲍照传:“ 元嘉 中, 河 济 俱清,当时以为美瑞, 照 为《河清颂》,其序甚工。”后以“河清颂”泛指歌颂时世升平的作品。 唐 杜甫 《洗兵马》诗:“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漢語大詞典》:雍平
昇平,太平。新唐书·刘洎传:“且今之雍平,陛下力行所至耳。”
分類:升平太平
《國語辭典》:重熙累洽  拼音:chóng xī lěi xiá
形容累世圣明有德,天下升平昌盛。《文选。班固。东都赋》:「至乎永平之际,重熙而累洽。」也作「重光累洽」。
《漢語大詞典》:涂歌里抃(塗歌里抃)
路途的人歌诵,里巷的人抃舞。形容百姓欢欣快乐的升平景象。 南朝 梁 沈约 《贺齐明帝登祚启》:“涂歌里抃,载怀鳧藻。”
《漢語大詞典》:太平无象(太平無象)
谓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 延英 ,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於此乎?’ 僧孺 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后以“太平无象”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
《漢語大詞典》:一路风清(一路風清)
形容安定升平的景象。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用违其才:“ 沈思孝 清直名臣,使其建牙内地,将见一路风清,乃使作 陕西 巡抚,助讨 寧夏 。”
《漢語大詞典》:河清三日
《易纬乾凿度》卷下:“天之将降嘉瑞应, 河 水清三日。”后因以“河清三日”为升平祥瑞的预兆。 明 张居正 《承天大志纪赞·龙飞纪》:“吾圣主始生,此 河 清者三日。 黄河 清,圣人出,今果然矣。”《花月痕》第四七回:“逾年辛酉,钦天监奏日月合璧,五星连珠…… 豫河 监督奏 河 清三日。”
《漢語大詞典》:升平帖
晋 王羲之 法帖名。此帖书于 晋 穆帝 升平 二年(公元358年),故名。《晋史》称“ 逸少 书暮年方妙”,此帖距其终才三载,故尤为名贵。
《國語辭典》:舜日尧年(舜日堯年)  拼音:shùn rì yáo nián
比喻太平盛世。南朝梁。沈约 四时白纻歌。秋白纻:「佩服瑶草驻容色,舜日尧年欢无极。」《孤本元明杂剧。闹钟馗。头折》:「时逢岁稔之年,理当千邦庆贺,正旦之节,端的是胜舜日尧年也。」也作「舜日尧天」、「尧天舜日」。
《國語辭典》:民熙物阜  拼音:mín xī wù fù
百姓安乐,物产丰足。明。杨柔胜《玉环记》第三出:「民熙物阜岁时丰,三边烽火息,四海受恩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