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59,分9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九十五种外道
九十单堕
九方便十波罗蜜菩萨

十一位
十一法
牧牛十一法喻比丘
阿罗汉所不习十一法
十一色
十一宗
十一门
十一果
十一持
十一想
十一根
九十五种外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外道之总数。(参见:外道)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九十单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但荼)
但荼
【佛学大辞典】
(杂名)Dan!d!a,又作单拿,译曰棒。演密钞八曰:「燄摩怛荼印者,怛字是但字书误,但荼棒也。」慧琳音义三十六曰:「单拿,梵语。唐云棓,亦云杖。」
九方便十波罗蜜菩萨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前九方便一一配以檀波罗蜜菩萨。戒波罗蜜菩萨,忍辱波罗蜜菩萨,精进波罗蜜菩萨,禅波罗蜜菩萨,般若波罗蜜菩萨,方便波罗蜜菩萨,愿波罗蜜菩萨,力波罗蜜菩萨。第十之智波罗蜜菩萨,通于随喜已下四方便,此十波罗蜜菩萨在胎藏界之虚空藏院。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圆教说诸法之数量,总以十。以此现其圆满无尽故也。探玄记三曰:「但此经所明皆应十种,以显无尽故。设有七八十二等数,皆是增减云十。」演密钞五曰:「十数表圆,以彰无尽。」
十一位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地与妙觉位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十地加等觉,叫做十一位。
十一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比丘应成就十一法。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脱,五解脱见慧,已上五者即五根也。六根寂,六根之寂静也。七知足,八修法,九知方使。十分别义。十一不著利。
【佛学常见辞汇】
比丘所应成就的十一种法,即戒、定、慧、解脱、解脱见慧、根寂、知足、修法、知方使、分别义、不著利。
牧牛十一法喻比丘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知色,譬知四大及四大所造之色。二知相,譬知行善行恶之相。三知摩刷。譬离恶念。四知护疮。譬护持五根。五知起烟。譬多闻说法。六知良田茂草,譬八正道。七知所爱。譬爱法宝。八知择道行。譬行十二部经。九知渡所。譬四意止。十知止足。譬不贪食。十一知时宜。譬恭奉长老比丘。
阿罗汉所不习十一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舍戒,二不净,三杀生,四盗,五不食残食。六妄语,七群党,八恶言,九狐疑,十恐惧,十一受馀师及受胞胎。见增一阿含经四十六。
十一色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色)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五根五境无表色也(俱舍论),十一色悉为实法。又五根五境法所摄色也(唯识论),法处所摄色中之第五自在所摄色,有假有实。其他四者悉为假也。
【三藏法数】
(出大乘广五蕴论)
色以质碍为义。谓眼、耳、鼻、舌、身、无表六种,即内色也;色、声、香、味、触五种,即外色也。凡有十一种之别焉。
〔一、眼〕,谓眼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二、耳〕,谓耳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三、鼻〕,谓鼻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四、舌〕,谓舌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五、身〕,谓身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六、色〕,谓眼根所见青黄赤白等色也。
〔七、声〕,谓丝竹环佩等声,以其实可听闻,故名色也。
〔八、香〕,谓栴檀沉水及饮食等香,以其实可嗅闻,故名色也。
〔九、味〕,谓甘淡咸苦等味,以其实可尝知,故名色也。
〔十、触〕,谓妙衣上服,柔软细滑等触,以其实有触对,故名色也。
〔十一、无表〕,无表者,谓不可显示之色也。如四禅天定中色,眼中一分净色,皆不可见,不可显示;又如意识缘想过去种种境界,虽无表对,想境实见,故名无表色也。(四禅天者,即色界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也。一分净色,即眼识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变坏之义,变碍之义,质碍之义。变坏者辅变破坏也,变碍者变坏质碍也,质碍者有形质而互为障碍也。是从五根境等之极微而成。又色者示现之义,诸色法中独取五境中之色尘而名为色者,以彼有质碍与示现两义,色之义胜故也。俱舍论一曰:「由变坏故,(中略)变碍故,名为色。」同八曰:「或示现义。」大乘义章二曰:「质碍名色。」
【佛学常见辞汇】
指一切有形象和佔有空间的物质。色可分为内色、外色、显色、表色、形色五种。内色是指眼耳鼻舌身之五根,因属于内身,故名内色;外色是指色声香味触之五境,因属于外境,故名外色;显色是指我们常见的各种颜色,如青黄赤白等等;表色是指有情众生色身的各种动作,如取舍伸屈等等之表相;形色是指物体的形状,如长短方圆等等。
【佛学次第统编】
法处所摄色有五:谓极略色、极迥色、受所引色、遍计所起色、自在所生色也。
一、极略色 即五色根五色境及四大种法处实色,极微为性。极者,至也、穷也、边也。略有二义:一者总义,总略众色,析至极微,名极略色。略色之极,依士得名。二者小义,析诸根境,至极小处,名极略色。色即极略,或色之极略,依士持业。
二、极迥色 以空界色极微为体。空界色中,摄六种色。谓明闇光影及迥色与空之显色,以空界色上下见别,分成迥色及空一显色。析此六色以致极微,总名极迥色,离碍方显,立以迥名。
三、受所引色 即无表。以律仪不律仪无表为体,受谓因教因师而领受也,引谓依受而发起也。
四、遍计所起 影像色谓通三性,独散意识因计所变,五根五尘定境色无用影像为体。三性意识能遍计度,境从此生,名彼所起。
五、自在所生色 胜定力故,于一切色皆得自在,即以定所变色声香味触境为体。定通无拥,名为自在,果从彼起,名彼所生。
【三藏法数】
谓眼根所见青黄赤白等色也。
十一宗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外道之十一宗也。(参见:外道)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十一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唐光明寺和尚释观经三辈九品立十一门之义。其九品各有十一义,相乘则为九十九义。加以总之一义,为总别一百义也。一总明告命,告命阿难及韦提希二人谛听善思者是也。二辨定其位,上上品乃至下下品是也。此二门有总别之二,告命是总,后十门是别。三总举有缘之类,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是也。四辨定三心为正因,发三种心等是也。此二门人法相对。五正简机之堪与不堪,若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等是也。六正明受法之不同。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等是也。此二门亦人法相对。七正明修行之时节延促有异,回向发愿愿生彼国是也。八明愿回所修之行,而生于弥陀佛国,具此功德已下是也。此二门时与处相对。而上来之八门,悉在此土。九明临命终时圣众来迎接之不同,去时之迟速。生彼国时已下是也。十明到彼华开迟速之不同。往彼国已已下是也。此二门第九该净秽,第十遍净土也。十一明华开已后,得益有异,见佛色身已下是也。此中第十障尽花开。第十一闻法而渐證菩提也。见观经散善义,同记。
十一果
【佛学大辞典】
(名数)若比丘以慈心广行布施,则可得十一种之果报。
【佛学常见辞汇】
比丘若以慈心修一切布施,则能获得十一有的果报。
十一持
【佛学大辞典】
(名数)如来有十一持。(参见:如来)
十一想
【佛学大辞典】
(名数)比丘应以十一想思念如来。一戒意清净,二威仪具足,三诸根不错,四信意不乱,五常有勇健意。六苦乐不以为意,七意不忘失,八止观现在前,九三昧意无休息。十智慧意无量,十一观佛无厌息。见十一想思念如来经。
【佛学常见辞汇】
谓比丘应以十一想来思念如来,即戒意清净、威仪具足、诸根不错、信意不乱、常有勇健意、苦乐不以为意、意不忘失、止观现在前、三昧意无休息、智慧意无量、观佛无厌息。
十一根
【佛学大辞典】
(名数)数论师所立。(参见: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