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57,分104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十番
十界
十年书
十策
十轴
十骑
地十
十级
十门
十圣
十枝
十赉
十二层
十三篇
十三弦
《國語辭典》:十番  拼音:shí fān
一种大合奏音乐。所用乐器随时间、地点的变更而不同,亦不限十种。可分为粗十番和细十番两种,前者主要为打击乐器,如锣鼓、钹、木鱼等;后者主要为管弦乐器,如笙、笛等。
《漢語大詞典》:十番鼓
一种器乐合奏名。因演奏时轮番用鼓、笛、木鱼等十种乐器,故名。起于 明 万历 时,今仍流行于 苏 、 浙 、 闽 等地。初以打击乐器为主,后亦杂以多种管弦乐器,其种类因时因地而异,所用乐器亦有不限于十种者。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吹洞簫,唱时曲,酒半,打十番鼓。” 清 何洯 《竞渡歌》:“《伊凉曲》杂十番鼓,引出翩翩游冶郎。” 清 吴伟业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此地繇来盛歌舞,子弟三班十番鼓。”亦省作“ 十番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我们君臣同乐,打一回十番何如?”红楼梦第十一回:“现叫奴才找了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都在园子里戏臺上预备着呢。” 冰心 《往事二》四:“我梦中停足倾耳,自然赞叹,这是‘十番’,究竟还是东方的古乐动人!”参阅 清 叶梦珠 《阅世编·纪闻》、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
《国语辞典》:十界  拼音:shí jiè
佛教用语。佛教将一切有情的境界分成十种,即佛、菩萨、辟支佛、声闻、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隋。灌顶《观心论疏》卷四:「问:『一心只有一法,何得有十界百如?』」
《漢語大詞典》:十年书(十年書)
谓长期攻读所得的学问。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读书万卷:“ 宋 宣 政 间,文人称 翟汝文 、 叶梦得 、 汪藻 、 孙覿 四人。 孙 尝自评曰:‘吾之视 浮溪 , 浮溪 之视 石林 ,各少十年书。 石林 视 翟忠惠 亦然。’识者以为确论。今之学文者,果有十年书乎?”
《骈字类编》:十策(十策)
史记平津侯传天子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注正义曰颜师古曰言其利害十条弘无以应于南史檀道济传与中领军到彦之前驱西伐上问策 道济对曰臣昔与谢晦同从北征入关十策晦有其九才略明练殆难与敌然未尝孤军决胜戎事恐非其长臣悉晦智晦悉臣勇今奉王命外讨必未阵而禽上宋史神宗纪元丰三年五月辛巳以颖昌进士刘堂 制盗十策授徐州萧县尉
又杨存中传时金主亮有南侵意存中上备敌十策步帅赵密谋夺存中权因指为喜功生意存中闻之上章乞免密竟代之未几边声日急雠元史伊喇聂哷传闻太祖举兵私语所亲曰为国复 此其时也率其党百馀人诣军门献十策召见与语奇之赐赛因必阇赤
《骈字类编》:十轴(十轴)
唐 郑谷 赠杨夔二首 其一 江湖休洒春风泪,十轴香于一桂枝。
唐 徐夤 忆潼关早行 刍荛十轴僮三尺,岂谓青云便有梯。
唐 顾云 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岩杰 蒙溪先生梁公孙,忽然示我十轴文。
唐 僧鸾 赠李粲秀才 十轴示余三百篇,金碧烂光烧蜀笺。
《骈字类编》:十骑(十骑)
唐 李贺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 其四 十骑簇芙蓉,宫衣小队红。
《骈字类编》:地十
易系辞见天一下
《骈字类编》:十级(十级)
汉书食货志见十一下
《漢語大詞典》:十门(十門)
指八方和上、下。《淮南子·要略》:“诚通乎二十篇之论,睹凡得要,以通九野,径十门。” 高诱 注:“八方上下也。” 南朝 梁 王筠 《侍宴饯临川王北伐应诏诗》:“我皇俊圣,千年踵武,德洞十门,威加八柱。”
分類:八方和上
《骈字类编》:十圣(十圣)
搜神记见五礼下
《骈字类编》:十枝
魏徵 五郊乐章 千里温风飘绛羽,十枝炎景媵朱干。
《漢語大詞典》:十赉(十賚)
道教指便于修炼的十种赏赐。见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其名目为:一、邑于 长阿 北坂 积金山 连石之乡 ;二、号为 栖静处士 ;三、四霤飞轩,厢廊侧屋;四、苍头一人;五、钢铁如意;六、笻竹锡仗;七、香炉一枚,熏陆副之;八、杯盘一具;九、大砚一面,笔纸副之;十、鍮石澡罐,手巾为副。 唐 皮日休 《怀华阳润卿博士》诗之三:“他年欲事先生去,十賚须加 陆逸冲 。”自注:“十賚,犹人间九锡也。” 宋 秦观 《四时四首赠道流》诗之一:“上清欲问因何事,请看先生十賚文。” 王国维 《游仙》诗之二:“十賚文成九锡如,三千剑履从云车。”
《漢語大詞典》:十二层(十二層)
晋 王嘉 拾遗记·崑仑山:“﹝ 崑崙山 ﹞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臺基。”后因以“十二层”形容仙境中重重迭迭的楼台。 唐 白居易 《酬微之开拆新楼初毕相报末联见戏之作》:“南临 赡部 三千界,东对 蓬宫 十二层。”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臺十二层。”
《漢語大詞典》:十三篇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因以“十三篇”借指该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 武 者, 齐 人也。以《兵法》见於 吴王 阖庐 。 闔庐 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元 张宪 《寄马将军》诗:“虎营灯火夜,自注十三篇。”
《漢語大詞典》:十三弦
唐 宋 时教坊用的筝均为十三根弦,因代指筝。 宋 张先 《菩萨蛮·咏筝》词:“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江波緑。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赠筝妓》词:“琢成红玉纤纤指,十三弦上调《新水》。”参阅 汉 史游 急就篇卷三“筝” 颜师古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