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方阵(方陣)  拼音:fāng zhèn
1.士兵排列成方形队形,能向四方发枪。
2.正方形图形内,画出横直相同的小方格,填入不同的自然数,使其横、直及对角线的和都相同。
《漢語大詞典》:茅盈
汉景帝 时 咸阳人 。传说年十八上 恒山 修道,旋隐 江 南 句曲山 ,与其弟 固 衷 修炼采药,治病活人,世称“三茅真君”,改 句曲山 为 三茅山 ,简名 茅山 (在今 江苏省 句容县 境内)。旧有“茅山道士”之传,即本于此。太平广记卷十一引 宋 曾慥 《集仙传·大茅君》:“ 大茅君 盈 南至 句曲 之山, 汉 元寿 二年八月己酉…… 王母 携 王君 ( 西城王君 )及 盈 ,省顾 盈 之二弟,各授道要。 王母 命 上元夫人 授 茅固 、 茅衷 《太霄隐书》。” 明 廖用贤 《尚友录》卷七:“ 茅濛 玄孙 盈 ,字 叔申 ,弟 固 字 季伟 ,次弟 衷 字 思和 。 盈 生于 汉景帝 中元 五年,少秉异操,独味清虚……教二弟延年不死之法,后亦成仙,居 茅山 ,世称‘三茅真君’。”
《漢語大詞典》:镜彻(鏡徹)
清晰透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八章:“在彼力学三藏九部,大小数论,皆思入渊微,无不镜彻。”
《漢語大詞典》:朱鹭曲(朱鷺曲)
乐曲名。 汉 鼓吹铙歌十八曲的第一曲。传说 战国 楚威王 时曾有朱鹭合沓飞翔而来舞。一说古代在鼓上饰画作鹭形,因以为名。 南朝 梁元帝 《鸟名诗》:“復闻《朱鷺曲》,鉦管杂迴潮。” 唐 陆龟蒙 《和寄毗陵魏处士朴》:“溪籟自吟《朱鷺曲》,沙云还作白鸥媒。” 明 杨慎 升庵诗话·朱鹭:“古乐府有《朱鷺曲》。解云:因饰鼓以鷺而名曲焉……盖鷺色本白, 汉 初有朱鷺之瑞,故以鷺形饰鼓,又以朱鷺名《鼓吹曲》也。”
《漢語大詞典》:推知
推想而知;推究而知。 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八旗生计问题》:“其利之厚,可以推知矣。”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八章:“ 周氏 三宗义之来源,难可推知。”
《国语辞典》:花间集(花间集)  拼音:huā jiān jí
书名。五代后蜀赵崇祚编,十卷。选录晚唐、五代十八家词五百首。内容多冶游享乐、离情别绪,语多浓艳,惟述南方风土人情之作,则语言优美,接近民歌风格。词有专集,以此集为始。
《漢語大詞典》:十八世
十八代。极言世代之多。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几个司法警察是什么好东西!看见 金福 家里有一块风肉,定要烧来吃;咸鱼也要吃。 珠凤 还只好动手烧给他们吃,真是倒了十八世的楣!”
《漢語大詞典》:冰井台(冰井臺)
古台名。 建安 十八年 魏武帝 建于 邺城 西北。 晋 陆翙 邺中记:“北则 冰井臺 ,有屋一百四十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 石季龙 於 冰井臺 藏冰,三伏之月,以冰赐大臣。”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之五:“从容 冰井臺 ,清池映华薄。”
《国语辞典》:洗拭  拼音:xǐ shì
洗濯擦拭。唐。白居易〈答崔十八见寄〉诗:「明朝欲见琴尊伴,洗拭金杯拂玉徽。」
《漢語大詞典》:驻外(駐外)
驻在外国。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六七回:“电知驻外各公使,将帝制撤销事件,转告各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第十八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它的职权是: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解释法律,制定法令,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
《漢語大詞典》:支末
支派之末。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八章:“ 宣武 法宠 、 光宅 法云 、 庄严 僧旻 、 开善 智藏 ,一时名宿,均研《成实》。 法宠 受之於 曇济 、 道猛 ,系出 寿春 。餘三人均曾受学 柔 次 二公, 次 则 彭城 系之支末也。”
《國語辭典》:乾清宫(乾清宮)  拼音:qián qīng gōng
位于北平旧紫禁城乾清门内。为清帝召见臣工、引见庶僚、元旦宴请诸王的处所,其东为昭仁殿,西为弘德殿。
《漢語大詞典》:廊房
(1).厅堂周围的房舍。《再生缘》第七回:“清幽庭院飞春燕,寂静廊房掛綉帘。”
(2). 明 自 永乐 十八年建都 北京 ,于皇城四门、钟鼓楼等处,修建几千间民房和铺房,召民、商居住或居货,谓之廊房。 明 高明 《琵琶记·两贤相遘》:“小人管许多廊房,并没有这个人。”参阅 明 沈榜 《宛署杂记·河》
《漢語大詞典》:渔父引(漁父引)
词牌名,本为 唐 教坊曲名。单调十八字,三句三平韵。亦称“ 渔父行 ”。 唐 元结 《系乐府·欸乃曲》:“遗曲今何在?逸为《渔父行》。”
《漢語大詞典》:弃繻年(棄繻年)
汉 终军 年十八被选为博士弟子,入 关 弃繻。后因以“弃繻年”指少年有为之时。 唐 耿湋 《送郭秀才赴举》诗:“乡赋《鹿鸣》篇,君为贡士先。新经梦笔夜,纔比弃繻年。”参见“ 弃繻 ”。
《漢語大詞典》:弃繻(棄繻)
汉书·终军传:“初, 军 从 济南 当诣博士,步入 关 , 关 吏予 军 繻。 军 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復传,还当以合符。’ 军 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復传还。’弃繻而去。”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 关中 创立事业。后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 唐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之二:“ 虙子 弹琴邑宰日, 终军 弃繻英妙时。” 清 吴伟业 《感旧赠萧明府》诗:“授简肯忘羣彦会,弃繻谁识少年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