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扑蝶会(撲蝶會)
旧时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花朝,届期士女相聚,扑蝶为戏,故又称扑蝶会。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长安 二月间,士女相聚,扑蝶为戏,名曰扑蝶会。”
《國語辭典》:急递铺(急遞鋪)  拼音:jí dì pù
驿站。《元史。卷一○一。兵志四》:「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西游记》第三五回:「我老孙再不曾住脚,比急递铺的铺兵还甚。」
《漢語大詞典》:交仗
作战;打仗。京剧《渡阴平》第十五场:“二次命他去交仗,不知谁胜与谁强。”
《漢語大詞典》:玉堂体(玉堂體)
明 宁王 朱权 所定乐府十五体之一。 任讷 《散曲概论·内容》:“玉堂体,公平正大。按此体与下列之草堂体相对待,大概对於在位者歌颂功德之作皆属之。唯流传之 元 明 散曲中,内容专属此种而不杂他义者实在不多。”
《國語辭典》:益智图(益智圖)  拼音:yì zhì tú
一种教育玩具。由十五块木板制成,可以拼合成各种图形,用如七巧板之类。
《漢語大詞典》:硬铮(硬錚)
(1).刚强,顶得住。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 蔡大哥 到底是男人家,还硬铮,一声不响。”
(2).殷实;雄厚。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八章:“据说,八达号的底子本来很硬铮,光是盘给 山西 帮的匹头、 陕 棉,就有好几仓库。”
《漢語大詞典》:糟踏
(1).蹂躏;侮辱。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女的没拉走,只他那小老婆受了点糟踏。”
(2).损害。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未带地图的旅人》:“看看当时也标榜‘革命’的反动政权把国家和民族地位糟踏成什么样子。”
《漢語大詞典》:掌院学士(掌院學士)
清 代翰林院长官。 顺治 十五年始设翰林院掌院学士, 满 汉 各一人,正三品,兼礼部侍郎衔。 雍正 八年,晋为从二品。 乾隆 元年后,皆以大学士或尚书、侍郎特简兼摄。 乾隆 五十八年规定不再兼礼部侍郎衔。
《國語辭典》:玩意儿(玩意兒)  拼音:wán yì ér
1.小玩具或装饰品。如:「书匮里摆的一些泥人、玩偶等等的小玩意儿,色泽鲜艳、造型轻巧,真是漂亮极了!」
2.用来寄托情趣或打发时间的事物。如唱戏、打牌、耍杂技等。如:「他退休后閒居无事,打算找些玩意儿打发时间。」也作「玩艺儿」、「顽意儿」。
3.对人、事、物的鄙称。《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那守旧的女子,朝梳头,夜裹足,单做男人的玩意儿,我可不要娶这种女人?」
《漢語大詞典》:望参官(望參官)
能在望日(旧历每月十五日)朝参的官员。宋史·礼志十九:“在京朝官以上,朔望一朝紫宸,为朔参官、望参官,遂为定制。”
《國語辭典》:天官赐福(天官賜福)  拼音:tiān guān sì fú
1.俗传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时,天官下降,赐福人间。《通俗常言疏證。祸福。天官赐福》引〈梁元帝旨要〉:「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
2.戏曲剧目。叙述赐福天官奉玉帝旨意,与禄、寿二星及五路财神同往人间降福的故事。也称为「大赐福」。
《國語辭典》:三官  拼音:sān guān
1.三种官的合称:(1)司徒、司马、司空的总称。《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孟孙为司空,以书勋。」《礼记。王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2)汉代均输、钟官、辨铜令的合称。《史记。卷三○。平准书》裴骃集解引〈汉书百官表〉:「『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属官有上林均输、钟官、辨铜令。』然则上林三官,其是此三令乎?」
2.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官」。也称为「三元」。
3.人身上的三要处:(1)耳、目、心之三器官。《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凡耳之闻也,藉于静;目之见也,藉于昭;心之知也,藉于理。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者废矣。」(2)身体食、视、听三要处。《淮南子。诠言》:「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國語辭典》:一言九鼎  拼音:yī yán jiǔ dǐng
鼎,古代礼仪中的重器。九鼎,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以象九州。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很有分量。《歧路灯》第五回:「李瞻岱来学中备了一分礼,央前任寅兄与我说:『二位老师,一言九鼎。』谁知娄昭不肯去也罢了,他还推到他哥身上。」
《国语辞典》:扑蝶之会(扑蝶之会)  拼音:pū dié zhī huì
旧时相传阴历二月十二日或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此时最宜游赏,士女们相聚扑蝶为戏,称为「扑蝶之会」。《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二月扑蝶之会,洵可乐焉。」
《国语辞典》:秦庭归璧(秦庭归璧)  拼音:qín tíng guī bì
赵惠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愿以十五城交换,蔺相如捧璧入秦,而秦王无偿城意,相如持璧欲击柱,王怒终不可夺,而完璧归赵。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
《国语辞典》:趋权附势(趋权附势)  拼音:qū quán fù shì
比喻归附权势。明。杨珽《龙膏记》第十五出:「我只要趋权附势,那里管杀人媚人。」也作「趋炎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