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戴眼
瞪眼仰视。中医学上的症候名。《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瘲。” 王冰 注:“戴眼,谓睛不转而仰视也。”《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上》:“闭目阴病,开目病阳,朦朧热盛,时瞑衄常,阳絶戴眼,阴脱目盲,气脱眶陷,睛定神亡。”注:“目上直视,谓之戴眼,则为阳絶之候也。”,
《國語辭典》:搭手  拼音:dā shǒu
1.帮忙。如:「幸亏他搭手,我才得以爬上陡坡。」
2.病名。生于两肩骨活动处的痈疽,因手可搭到,故称为「搭手」。
《漢語大詞典》:冲脉(衝脈)
中医学名词。人身十二经脉以外的奇经八脉之一。《素问·骨空论》:“衝脉者,起於气街,并少阴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王冰 注:“气街者,穴名也,在毛际两傍鼠鼷上,同身寸之一寸也。”一说,自气街起上行,直到咽喉口唇。灵枢经·五音五味:“衝脉、任脉,皆起於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於咽喉,别而络唇口。”
《漢語大詞典》:吹乳
中医学病名。乳痈。《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乳证》:“乳被儿吹因结核,坚硬不通吹乳名。”注:“妇人乳房忽然红肿坚硬疼痛,增寒壮热头痛者,此欲成乳痈也。若乳儿之时,乳被儿口中气吹,以致乳管不通结核者,名曰吹乳。”
《漢語大詞典》:督脉(督脈)
中医学名词。奇经八脉之一,为人体中央贯彻上下之脉。《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於下极之俞,并於脊里,上至风府,入属於脑。”
《漢語大詞典》:内陷
中医学名词。凡温热病邪不从外解,深入脏腑,或疮疡病毒不外泄,反向内攻,从而出现高热,烦躁、神昏、惊厥等症状者,称为“内陷”。《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见点证治》“已出復隐谓之陷”注:“痘已见点,復隐藏不见者,谓之毒气内陷也。”
《漢語大詞典》:祛湿(祛濕)
中医学用语。消除湿邪的统称。分化湿、利湿、燥湿等法。
《國語辭典》:截肢  拼音:jié zhī
四肢的某一部分发生严重病变或受到创伤而无法医治时,把这一部分肢体切割掉,以防危及全身。
《漢語大詞典》:厥证(厥證)
中医学病症名。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逾时苏醒的病症。有以六经脉形症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见《素问·厥论》。又有暴厥、寒厥、热厥、尸厥、薄厥、煎厥等名称。见《素问·厥论》,又《大奇论》,又《生气通天论》等篇。也指四肢寒冷。见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后来又有痰厥、食厥、气厥、血厥、蛔厥、暑厥之分。
《漢語大詞典》:厥逆
(1).中医学病症名。指手足厥冷。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下利清榖,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絶。”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
(2).中医学病症名。指胸腹剧痛,两足暴冷,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的病症。参阅《灵枢·癫狂》
(3).中医学病症名。指久久头痛的一种。参阅《素问·奇病论》
《漢語大詞典》: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的医科大学。校址在北京。前身为协和医学堂,后数易其名,一度停办,1979年复校,改名中国首都医科大学,1985年改现名。设有医学、护理和医学实验技师等专业。医学专业学制为八年。
《漢語大詞典》:阴痔(陰痔)
中医学名词。妇女病症,阴中突出有肉者。《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阴痔》:“阴中突肉名阴痔。”注:“妇人阴中有肉突出者,名曰阴痔,俗称茄子疾也。流黄水者易治,流白水者难治。”参见“ 阴挺 ”。
《國語辭典》:阴挺(陰挺)  拼音:yīn tǐng
1.女性生殖器的一部分。参见「阴蒂」条。
2.中医上指妇女阴中有物突出如阴茎状的病。
《漢語大詞典》:阴维(陰維)
中医学名词。奇经八脉之一。阴维主里,有维系联络在里诸阴经的作用。循行路线是:起于诸阴经之交会处,上沿腿内侧,上抵小腹部,沿胁肋,上贯胸膈,到咽部的两旁会合,上行头面,至顶前的头额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受其脉书上下经” 张守节 正义引《八十一难》:“奇经八脉者,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蹻,有阴蹻,有衝,有督,有任,有带之脉。凡此八者,皆不拘於经,故云奇经八脉也。”参阅 明 李时珍 奇经八脉考
《漢語大詞典》:阴脱(陰脱)
(1).暗中解脱。史记·游侠列传:“﹝ 朱家 ﹞既阴脱 季布 之阸,及 布 尊贵,终身不见。”
(2).中医学名词。妇女阴疮病之一。《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妇人阴疮》:“阴脱,忧思太过生。”注:“如阴户开而不闭,痒痛出水者,名为阴脱,由忧思太过所致。”
《國語辭典》:阴挺(陰挺)  拼音:yīn tǐng
1.女性生殖器的一部分。参见「阴蒂」条。
2.中医上指妇女阴中有物突出如阴茎状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