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卷地图
   
献图
 
督亢图穷
 
藏匕首

相关人物
荆轲
 
秦武阳


《战国策》卷三十一〈燕策三·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36~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于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抗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掺其室。时怨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简释

图穷:喻最终显露本意或真相。宋钱惟演《始皇》:“金椎漫筑甘泉道,匕首还献督亢图。”


例句

燕丹卷地图,陈平绾花绶。 元稹 说剑

《國語辭典》:匕首  拼音:bǐ shǒu
短剑。剑头像匕,呈半圆形,有如饭匙,故称为「匕首」。《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公子光详为足疾,入于窟室,使专诸置匕首于炙鱼之中以进食。」唐。司马贞。索隐:「刘氏曰:『匕首,短剑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那空空儿二更到来,将匕首项下一划,被玉遮了,其声铿然,划不能透。」
分類:匕首短剑
《國語辭典》:图穷匕首见(圖窮匕首見)  拼音:tú qióng bǐ shǒu xiàn
比喻事情最后形迹败露,现出真相。参见「图穷匕见」条。
《國語辭典》:压衣刀(壓衣刀)  拼音:yā yī dāo
压衣服用的匕首、佩刀。《水浒传》第二七回:「虽然如此,见有刀子是宋江的压衣刀,可以去拿宋江来对问,便有下落。」
分類:护身匕首
《國語辭典》:逼绰子(逼綽子)  拼音:bī chuò zi
随身携带防身的刀子。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二折:「我拖在这墙根底下,著这逼绰子搜开这墙阿,磕绰我靠倒这墙,遮了这死尸。」也称为「逼绰刀子」。
分類:小刀匕首
《漢語大詞典》:短剑(短劍)
短小的剑。匕首之类。《汉书·邹阳传》“匕首窃发” 唐 颜师古 注:“匕首,短剑也。其首类匕,便於用也。” 元 杨载 《送侯尊师归蜀》诗:“飘飘携短剑,杳杳泛灵槎。” 清 蒋春霖 《蝶恋花·北游道上》词:“鸦背残霜侵短剑,纸窗梦破疏灯颭。”
《漢語大詞典》:清刚(清剛)
(1).清正刚直。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 刘越石 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论·贞修》:“美哉贞修之至也,或抗情激操,杖清刚而励俗。”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 顾公 在都察院,清刚有重望,为先朝名臣。”
(2).清健有力。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鲍照 诗文,义尚光大,工於骋势,然语乏清刚,哀而不壮。”
(3).匕首名。《艺文类聚》卷六十引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 魏 太子造百辟匕首二:其一理似坚冰,名曰清刚;其二曜似朝日,名曰扬文。”
《漢語大詞典》:扬文(揚文)
匕首名。《艺文类聚》卷六十引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 魏 太子造百辟匕首二:其一理似坚冰,名曰清刚;其二曜似朝日,名曰扬文。”参见“ 九宝 ”。
分類:匕首
《漢語大詞典》:九宝(九寶)
(1).指 禹 铸的九鼎。 夏 商 周 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三国 魏 曹丕 《铸五熟釜成与钟繇书》:“昔 有黄 三鼎, 周 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详“ 九鼎 ”。
(2).指 曹丕 的九把刀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魏文 九宝,器利辞钝。” 范文澜 注:“ 魏 曹丕 《典论剑铭》:‘余好击剑……以为宝器九。剑三:一曰飞景,二曰流采,三曰华锋。刀三:一曰灵寳,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匕首二:一曰清刚,二曰扬文。灵陌刀一:曰龙鳞。因姿定名,以铭其柎。’”
(3).指九方御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古唯六璽,至 唐 始名曰宝,增数至八,国朝所用。一曰镇国神宝,二曰受命之宝,三曰天子之宝,四曰天子信宝,五曰天子行宝,六曰皇帝之宝,七曰皇帝信宝,八曰皇帝行宝。 政和 七年,增定命宝,以九宝为称。”
《國語辭典》:飞刀(飛刀)  拼音:fēi dāo
1.可用来抛射目标物的小刀。《孤本元明杂剧。飞刀对箭。楔子》:「五口飞刀,对了我三口,留著两口防身。」
2.快刀。形容运刀迅捷如飞。《北史。卷三七。奚康生传》:「飞刀乱斫,投河溺死者甚众。」
《漢語大詞典》:徐夫人
战国 赵 人,以藏锋利匕首闻名。 荆轲 刺 秦王 所用匕首即得自 徐夫人 。事见战国策·燕策三史记·刺客列传亦载此事。 司马贞 索隐:“ 徐 ,姓;夫人,名。谓男子也。” 唐 李白 《赠友人》诗之二:“袖中 赵 匕首,买自 徐夫人 。” 明 高启 《和杨礼曹刺客三咏·匕首》:“购自 徐夫人 ,欲揕 秦皇帝 。”
《漢語大詞典》:钎子(釺子)
(1).一种形似匕首的金属锐器。 黄新庭 《喧啸的柴林》:“最初用的是插在袜统里的钎子(小刀)、红樱枪、大刀、土炮和煤油桶。”
(2).用手工或机械打凿孔眼(如炮眼)的工具。常用于采掘工程。由钎头、钎杆和钎尾三部分构成。常用圆的或六角的中空炭素钢制作。钎头具有一定硬度和刃角(一字形、十字形),以提高打凿效果。参见“ 钢钎 ”。
《漢語大詞典》:钢钎(鋼釺)
在岩石之类硬物上凿孔的工具。用六角、八角或圆形的钢棍制成,有的顶端有刃。 周立波 《铁水奔流》十五:“第一班工兵,带着鎯头和八角钢钎子……爬进炉里。” 綦水源 《三不吹》三:“战士们用钢钎在坚石上打炮眼。”
《國語辭典》:攮子  拼音:nǎng zi
一种长度不满一尺、两面有刃的短刀。《通俗常言疏證。什物。攮子》引《徐州舆地考》:「刀不盈尺,徐人谓之攮子。」《活地狱》第一九回:「凡是百姓们,平常身上都带著一把小攮子。无论什么至亲好友,一句话说反了,便就动起刀子来。」
分類:匕首
《漢語大詞典》:冷兵器
指用于砍杀、撞击、刺杀的武器,如刀、剑、矛、锤、棍、刺刀、匕首等(区别于火器)
《漢語大詞典》:图穷(圖窮)
比喻形迹败露,处境窘促。 陈毅 《为苏南摩擦答某君》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参见“ 图穷匕见 ”。
分類:处境
《國語辭典》:图穷匕见(圖窮匕見)  拼音:tú qióng bǐ xiàn
战国时,燕太子丹派荆轲献燕国的地图,而藏匕首于图中,以谋刺秦王的故事。典出《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后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形迹败露,现出真相。如:「他私下挪用公款来周转,没想到图穷匕见,终于吃上官司。」也作「图穷匕现」、「图穷匕首见」。
分類:太子荆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