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包子  拼音:bāo zi
1.用面皮包馅,蒸熟可吃的食品。如:「肉包子」、「菜包子」。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有士大夫于京师买一妾,自言是蔡太师府包子厨中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辞以不能。」元。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蒸作从食》:「蒸作从食:『大包子』、『诸色包子』。」
2.旧时银钱等的封包。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四:「祖宗故事诞育皇子公主,每侈其庆,则有浴儿包子,并赉巨臣戚里。包子者,皆金银大小钱、金粟涂金果、犀玉钱、犀玉、方胜之属。」
《國語辭典》:土包子  拼音:tǔ bāo zi
原指老实憨厚的乡下人,后用以讥笑没见过世面的人。如:「每个人都在窃窃私语,暗笑他是个土包子。」也称为「土包」、「乡巴佬」。
《国语辞典》:粉汤包子(粉汤包子)  拼音:fěn tāng bāo zi
汤包。《儒林外史》第三一回:「叫小儿出去考个府县考,骗两回粉汤包子吃,将来挂招牌,就可以称儒医。」
《国语辞典》:洋包子  拼音:yáng bāo zi
称见过世面,有现代知识的人。
《国语辞典》:肉包子  拼音:ròu bāo zi
面粉发酵后擀皮,再包肉馅蒸熟的餐点。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醒世姻缘传》第五四回:「恐怕便宜了主人的钱钞,哄得狄周回头转背,成两三碗的整面,整盘的肉包子。」
《漢語大詞典》:黄土包子
黄土丘陵地的俗称。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他们三家都有一千垧以上的好地,条通和黄土包子还不算在内。”原注:“黄土包子是黄土丘陵地。”
《漢語大詞典》:吵包子
方言。闹纠纷;吵架。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二章:“这一家一户还吵包子闹分家哩,这么多户合到一块能行么?”
《國語辭典》:菜包子  拼音:cài bāo zi
1.一种食品。以面粉和成面团,再取之包裹菜料、粉丝等馅,蒸熟食用。
2.称懦弱无用的人。如:「有人陪你去都不敢去,真是道地的菜包子。」也称为「菜货」。
《国语辞典》:气包子(气包子)  拼音:qì bāo zi
比喻容易生气的人。如:「你老爱发脾气,真是个标准的气包子。」
《國語辭典》:肉包子打狗  拼音:ròu bāo zi dǎ gǒu
(歇后语)有去无回。拿肉包子打狗,狗一定将包子吃掉。比喻没有回收、归还的时候。如:「借钱给不讲信用的人,简直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分類: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