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28,分49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山虫
白螭
求牡
鼻亭
蝈氏
马化
消化
喂养
四兽
转速
趁食
石卵
母体
前脚
海灯
《漢語大詞典》:山虫(山蟲)
(1).山中禽鸟小兽之类的小动物。 隋 江总 《山庭春日》诗:“野花寧待晦,山虫詎识秋?” 唐 卢照邻 《宴梓州南亭得池字》诗:“水鸟翻荷叶,山虫咬桂枝。” 清 李调元 《峨嵋山赋》:“其山虫,则鼦翎穴树,鼪鼯巢幽,蝙蝠缩蝟,蠐螬蚍蜉。”
(2).老虎的别称。
《漢語大詞典》:白螭
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白色龙类动物。《楚辞·九章·涉江》:“驾青虬兮驂白螭,吾与 重华 游兮瑶之圃。” 王逸 注:“虬,螭,神兽,宜於驾乘。” 明 何景明 《述归赋》:“乘白螭于上襄兮,曲文蜺于两服。”
《国语辞典》:求牡  拼音:qiú mǔ
牡,雄性的动物。「求牡」指追求雄性动物。语本《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卷三。烈殇尽孝》:「人有欲聘为妇者,曰:『俟吾母百年,终当求牡,岂竟守雌?』」
《漢語大詞典》:鼻亭
(1).古地名。在今 湖南 道县 北,接 永州市 界。相传 舜 封弟 象 于此。《汉书·昌邑王刘贺传》“ 舜 封 象 於 有鼻 ” 唐 颜师古 注:“ 有鼻 在 零陵 ,今 鼻亭 是也。”
(2).指 舜 弟 象 。亦借指动物之象。 清 吴伟业 《象》诗:“神象何年至,传闻自战塲…… 越 人归驾驭,未许鼻亭狂。”
《漢語大詞典》:蝈氏(蟈氏)
古官名。掌清除蛙类动物。周礼·秋官·蝈氏:“蟈氏,掌去鼃黽。焚牡蘜,以灰洒之,则死。” 郑玄 注:“ 齐 鲁 之间谓鼃为蟈;黽,耿黽也。蟈与耿黽尤怒鸣,为聒人耳,去之。” 清 曹寅 《闻蛙》诗:“我官同蟈氏,清夜听閒冷。” 清 赵翼 《食田鸡戏作》诗:“尝攷 康成 註《蟈氏》,上供御食始 汉 时。”
《漢語大詞典》:马化(馬化)
猿类动物名。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 蜀 中西南高山之上,有物与猴相类,长七尺,能作人行,善走逐人。名曰‘猳国’,一名‘马化’,或曰‘玃猨’。”
分類:动物
《國語辭典》:消化  拼音:xiāo huà
1.食物在体内经过种种变化成为身体能够利用物质的过程。《红楼梦》第四九回:「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
2.化除。《周书。卷二三。苏绰传》:「嗜欲之性,潜以消化。」
3.比喻对知识的吸收、理解。如:「读书要能理解消化,切忌囫囵吞枣。」
4.商品的售出。如:「这东西市场反应很好,消化得很快。」
《國語辭典》:喂养(餵養)  拼音:wèi yǎng
喂养牲畜。如:「他家里喂养著一只大狼狗。」
《漢語大詞典》:四兽(四獸)
(1).古人以龙、虎、凤、龟四兽为动物之首,阴阳家则附会成天上苍龙、白虎、朱鸟、玄武四星宿。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汉 郑玄 注:“以此四兽为军阵,象天也。” 汉 王充 论衡·物势:“东方木也,其星苍龙也;西方金也,其星白虎也;南方火也,其星朱鸟也;北方水也,其星玄武也。天有四星之精,降生四兽之体。含血之虫,以四兽为长,四兽含五行之气最较著。案龙虎交不相贼,鸟龟会不相害。以四兽验之,以十二辰之禽效之。” 清 恽敬 《答姚秋农书》:“﹝《先天图》﹞由阴阳推之四时,由四时推之四兽,由四兽推之日躔,自然吻合无间。”
(2).指虎、豹、熊、罴。宋书·符瑞志上:“﹝ 黄帝 轩辕氏 ﹞龙颜,有圣德,劾百神庙而使之。应龙攻 蚩尤 ,战虎、豹、熊、羆四兽之力。”
分類:动物
《國語辭典》:转速(轉速)  拼音:zhuǎn sù
物体旋转的速度,常以单位时间之回转数表示。如:「因为机器发生故障,所以轮轴的转速变慢了。」
《國語辭典》:趁食  拼音:chèn shí
谋生,寻觅生计。《水浒传》第二九回:「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他去趁食。」
《國語辭典》:石卵  拼音:shí luǎn
卵形的石头。《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是个龙,胸前也有一块骨头,状如石卵,叫作龙亹。」
《國語辭典》:母体(母體)  拼音:mǔ tǐ
1.孕育幼儿的人或雌性动物的身体。如:「婴儿未出生时,在母亲腹中,以吸收母体的营养维生。」
2.统计学上称所欲探究之某种事物的全部范围。也称为「母群体」。
3.泛指可分化出子体的本体。
《國語辭典》:前脚(前腳)  拼音:qián jiǎo
1.跨步时在前面的脚。如:「他一跨出门,前脚方才落地,后脚便被绊到。」
2.刚刚、前不久,指很短的时间。《水浒传》第四二回:「哥哥前脚下得山来,晁头领与吴军师放心不下,便叫戴院长随即下来,探听哥哥下落。」
《国语辞典》:海灯(海灯)  拼音:hǎi dēng
1.动物名。尾脊动物门。体长四分许,呈圆桶状,柔软透明,常多数衔接,浮游海面,夜放燐光。也称为「海樽」。
2.佛像前设置的灯。玻璃制成,如盆状。《红楼梦》第二五回:「一天多添几斤香油点上个大海灯。这海灯便是菩萨现身法像,昼夜不敢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