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靡乱(靡亂)
动乱。 老舍 《柳屯的》:“战事是必不可避免的……没有大靡乱,是扫不清咱们这个世界的污浊的。”
分類:动乱
《漢語大詞典》:淆荡(淆蕩)
动乱。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惟时诸矦,上脱下竞,图服淆荡,实缀仁圣。”
分類:动乱
《漢語大詞典》:倾回(傾回)
(1).指动乱。后汉书·董卓传赞:“矢延王輅,兵缠魏象。区服倾回,人神波荡。”
(2).谓言辞曲折。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是以 子长 编史,列传滑稽,以其辞虽倾回,意归义正也。”
《漢語大詞典》:屯乱(屯亂)
犹动乱。新唐书·张濬传:“先帝时,身播屯乱,盖 克用 、 全忠 不相下也。请因其弱讨之,断两雄势。”
分類:动乱
《漢語大詞典》:恫扰(恫擾)
动乱。吕氏春秋·审分:“若此则百官恫扰,少长相越……此亡国之风也。” 高诱 注:“恫,动。扰,乱。”玉篇·手部“挏”字下引吕氏春秋作“百官挏扰”。
分類:动乱
《漢語大詞典》:挥扰(揮擾)
动乱。 汉 焦赣 《易林·豫之复》:“羊惊马走,上下挥扰,鼓音不絶, 顷公 奔败。”
分類:动乱
《漢語大詞典》:慅扰(慅擾)
犹动乱。魏书·罗播传:“城中慅扰,不敢出战。”
分類:动乱
《國語辭典》:人事  拼音:rén shì
1.人的作为。《孟子。告子上》:「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
2.世间的事。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唐。杜甫 野望诗:「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3.世路人情。唐。韩愈 题李生壁:「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未通人事。」
4.礼物。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有甚么人事送些与老爷,就放了你去。」
5.房事。《红楼梦》第六回:「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
6.人员升调、奖惩、任免等事。机关中多设有人事处、人事科之类。
《漢語大詞典》:人事关系(人事關係)
(1).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交往关系。 柳青 《狠透铁》三:“甭把你狠透铁的劲儿使在人事关系上啊!”《花城》1981年第6期:“是任务完成得好?是人事关系处理得好?”
(2).特指工作人员的录用、工资、使用、调配、奖惩等隶属关系。如: 小李 人在此地工作,但人事关系还在原单位。
《國語辭典》:反覆  拼音:fǎn fù
1.重复,一次又一次。比喻详慎推求。如:「反覆思量」、「反覆练习」。《文选。杨脩。荅临淄侯笺》:「诵读反覆,虽讽雅颂不复过此。」
2.变易无常、不可恃。《文明小史》第一回:「老弟!你记好我一句话,以愚兄所见,我们中国大局,将来有得反覆哩!」
3.原已渐瘉的病,忽又发作转坏。
《國語辭典》:治乱(治亂)  拼音:zhì luàn
安定及动乱。《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远方异俗之人,向风慕义,各奉其职而来朝贺,故治乱之道,存亡之端,若此易见。」《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刘桢诗》:「既览古今事,颇识治乱情。」
《國語辭典》:丧乱(喪亂)  拼音:sāng luàn
死丧祸乱的事。后泛指时局动乱。《诗经。小雅。常棣》:「丧乱既平,既安且宁。」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
《國語辭典》:狂澜(狂瀾)  拼音:kuáng lán
1.汹涌的波涛。如:「台风逼近时,海岸掀起阵阵狂澜。」
2.比喻时势、潮流的衰颓,如同巨浪倾泻一般,难以遏止。如:「力挽狂澜」。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國語辭典》:反复(反復)  拼音:fǎn fù
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西游记》第三五回:「我老孙再不曾住脚,比急递铺的铺兵还甚,反复里外,奔波无已。」
《國語辭典》:理乱(理亂)  拼音:lǐ luàn
1.治理纷乱。汉。王充《论衡。程材》:「取文吏者,必优事理乱者也。」《北史。卷三一。列传。高允》:「移风易俗,理乱解纷。」
2.治世与乱世。《后汉书。卷六○下。蔡邕列传》:「寒暑相推,阴阳代兴,运极则化,理乱相承。」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國語辭典》:鼎沸  拼音:dǐng fèi
比喻声势汹涌或时局动荡不安,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三国演义》第一七回:「今历年四百,气数已尽,海内鼎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