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报功(報功)
(1).酬报有功者;报答功德。《书·武成》:“崇德报功。” 孔 传:“有德尊以爵,有功报以禄。” 汉 王充 论衡·祭意:“凡祭祀之义有二:一曰报功,二曰修先。” 汉 班固 《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穀不食。”
(2).陈述功绩。 清 李渔 《蜃中楼·结蜃》:“蜃楼结成了,大家都去报功。” 茅盾 《子夜》四:“﹝ 曾沧海 ﹞后来转念到‘报功’总已不成,上公安局也没意思,便决定先回家再定办法。”
《國語辭典》:伟绩(偉績)  拼音:wěi jī
卓著的功绩。如:「丰功伟绩」。也作「伟业」。
《國語辭典》:奏功  拼音:zòu gōng
1.向朝廷呈奏功绩。明。何景明〈送郡守孙公考诗序〉:「吾守孙公将奏功天子,天子且将有显陟也。」
2.产生功效。唐。韩愈 南海神庙碑:「公遂升舟,风雨少弛,棹夫奏功。」也作「奏效」。
《漢語大詞典》:功行
(1).功绩和德行。后汉书·杨震传:“今 瓌 无佗功行,但以配阿母女,一时之间,既位侍中,又至封侯。” 唐 韩愈 《科斗书后记》:“天下之欲铭述其先人功行,取信来世者,咸归 韩氏 。” 宋 欧阳修 《〈江邻几文集〉序》:“余窃不自揆,少习为铭章,因得论次当世贤士大夫功行。”
(2).僧道等修行的功夫。 唐 吕岩 《五言》之十五:“二十四神清,三千功行成。”《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司花女 道:‘ 秋先 ,汝功行圆满,吾已申奏上帝,有旨封汝为护花使者,专管人间百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陶松云:“吾弟子三十餘人,皆在下界,汝其一也。今命汝以度人为功行,汝其慎之!”
《國語辭典》:天功  拼音:tiān gōng
1.上天的功绩。《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今同宗相后,披图案牒,以次建之,何勋之有?岂横叨天功以为己力乎!」《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缔构草昧,敢叨天功。」
2.上天的职能。指天道所应行的事。《荀子。天论》:「天职既立,天功既成。」也作「天工」。
《國語辭典》:天工  拼音:tiān gōng
1.上天的职务。《文选。陆倕。新刻漏铭》:「神道无迹,天工罕代。」也作「天功」。
2.大自然的巧艺。宋。黄庭坚 蜡梅诗:「天工戏剪百花房,夺尽人工更有香。」宋。陆游 新燕诗:「天工不用剪刀催,山杏溪桃次第开。」
《國語辭典》:小功  拼音:xiǎo gōng
1.用熟布做成的丧服。为服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兄弟之妻等丧时所穿,时间为五个月。《仪礼。丧服》:「小功,布衰裳,澡麻带绖,五月者。」《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类》:「论丧之有轻重,九月为大功,五月为小功,言服之有等伦。」也称为「小红」。
2.一种学校、机关团体对有功人员的奖励。如:「他此次表现不错,记乙次小功!」
《國語辭典》:盘盂(盤盂)  拼音:pán yú
盘,古浴器;盂,饮食器。「盘盂」泛指器皿。古人刻字其上以表功或自勉。《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故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铭箴》:「成汤盘盂,著日新之规,武王户席,题必戒之训。」
《國語辭典》:劳绩(勞績)  拼音:láo jī
功劳、功绩。《明史。卷二○二。唐龙列传》:「龙有才,居官著劳绩。」《文明小史》第七回:「请上头每年汇奏一次,无论何处捐到三万,总办、会办俱得一个寻常劳绩保举,有六万便得一个异常。」
《國語辭典》:功过(功過)  拼音:gōng guò
功劳和过错。如:「评察功过,再作赏罚,才是用人之道。」《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使君纵然行善,只好功过相酬耳,恐不能获福也。」
《國語辭典》:勋绩(勛績)  拼音:xūn jī
功劳、功绩。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是故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明。方孝孺〈藏用斋记〉:「功业著乎生民,勋绩流而长存。」
《漢語大詞典》:嘉绩(嘉績)
美善的功绩。《书·盘庚下》:“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 孔 传:“下去凶恶之德,立善功於我国。”国语·周语下:“帅象 禹 之功,度之于轨仪,莫非嘉绩,克厌帝心。” 唐 白居易 《卢众等除御史评事制》:“御史府官,廷尉寺吏,用申褒奬,以劝忠勤。勉奉元戎,佇成嘉绩。”《宋史·乐志七》:“竭我瑶斝,莫报嘉绩。”
分類:美善功绩
《國語辭典》:绩效(績效)  拼音:jī xiào
工作的成绩、效果。如:「绩效显著」、「绩效不彰」。
分類:功绩
《漢語大詞典》:言功
谓陈述功绩。 北周 庾信 《周五帝歌》之二:“敢用明礼,言功上神。”
分類:陈述功绩
《漢語大詞典》:上功
(1).最高的功绩。吴子·励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餙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餚席无重器。”晋书·刘颂传:“会灭 吴 诸将争功,遣 颂 校其事,以 王浑 为上功, 王濬 为中功。”
(2).崇尚劳作或功绩。上,通“ 尚 ”。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五刑纠万民。一曰野刑,上功纠力。” 郑玄 注:“功,农功。”管子·问:“授事以能,则人上功。”
呈报功劳。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孝文帝》:“今臣闻 云中 太守 魏尚 ……斩首上功,误差数级,下之吏, 尚 竟抵罪。”
《漢語大詞典》:玄圭
亦作“ 玄珪 ”。
(1).一种黑色的玉器,上尖下方,古代用以赏赐建立特殊功绩的人。书·禹贡:“ 禹 锡玄圭,告厥成功。” 孔 传:“玄,天色, 禹 功尽加于四海,故 尧 赐玄圭以彰显之,言天功成。” 蔡沉 集传:“水色黑,故圭以玄云。”《汉书·王莽传上》:“ 伯禹 锡玄圭, 周公 受郊祀,盖以达天之使,不敢擅天之功也。”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玄珪既赐,苍玉无陈,乃棫朴之愆期,非苞茅之不贡。” 明 杨慎 《别陈玉泉》诗:“平成绍 禹 绩,玄圭献 尧 天。”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他别有土茅封地,居水国,秉玄圭。”
(2).借指特大功业。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毚鼎迁 宋 ,玄圭告成。”
(3).指墨。言其色黑而形似圭。 宋 杨万里 《春兴》诗:“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鬚浮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