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道力  拼音:dào lì
修养的功夫。南朝梁。元帝〈香炉铭〉:「孰云道力,慈悲所薰。」也作「道行」。
《漢語大詞典》:积功(積功)
(1).累积功劳。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 淮阳 守。”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李斯 积功於 秦 ,而卒被五刑。”汉书·王訢传:“﹝ 訢 ﹞以郡县吏积功,稍迁为 被阳 令。”《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四》:“皇帝陛下,运齐七政,歷契千年,爰从创业开基,莫不积功累德。”
(2).聚积功夫。黄庭内景经·紫清:“昼夜七日思勿眠,子能行此可长存,积功成鍊非自然,是由精诚亦由专。”
(3).累计人工。 唐 韩愈 《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 明州 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道路水陆递夫积功岁为四十三万六千人,奏疏罢之。”
《漢語大詞典》:玄功
(1).犹神功,谓宇宙自然之功。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徒勤日用,谁契玄功。” 唐 孙鲂 《柳》诗之九:“莫道玄功无定配,不然争得见桃花。” 宋 黄庭坚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天意果然得,玄功与吾谋。”
(2).影响深远的功绩;伟大的功绩。南齐书·明帝纪:“玄功潜被,至德弥阐。” 唐 武则天 《清庙乐章·迎武舞》:“赫赫玄功被穹壤,皇皇至德洽生灵。”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叶法善:“除害殄凶,玄功遐被。”
(3).道教指修道的功夫。云笈七籤卷四十:“《真仙内科》云:玄功之人,常布衣草履,不得荣华之服,犯者失道。”
《國語辭典》:记功(記功)  拼音:jì gōng
1.记载功绩,以示奖励。如:「你把事情搞成这样,我没怪你已经不错了,你还想记功!」
2.超人的记忆力。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襄阳罗友,为人有记功。从桓宣武平蜀,按行蜀城阙观宇,内外道陌广狭,种植果竹多少,皆默记之。后宣武漂洲与简文集,友亦预焉。共道蜀中事,亦有所遗忘,友皆名列,曾无错漏。」
《漢語大詞典》:致功
把精力和功夫专用于某一方面。庄子·刻意:“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 清 章学诚 校雠通义:“近人致功于三,约有五端。”
分類:精力功夫
《漢語大詞典》:行气(行氣)
(1).道教语。指呼吸吐纳等养生方法的内修功夫。史记·龟策列传:“南方老人用龟支牀足,行二十餘岁,移牀,龟尚生不死,龟能行气导引。”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明吐纳之道者,则曰唯行气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则曰唯导引可以难老矣。” 唐 王维 《赠焦道士》诗:“天老能行气,吾师不养空。”
(2).中医指输送精气。《素问·太阴阳明论》:“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 岐伯 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於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亦为之行气於三阳。’”
(3).指使气血畅通。左传·昭公九年:“味以行气,气以实志。” 杜预 注:“气和则志充。”
(4).指行文气势。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 千寻,走云连风。”
《國語辭典》:老到  拼音:lǎo dào
办事熟练周密。《红楼梦》第五七回:「离了姨妈,他就是个最老到的,见了姨妈,他就撒娇儿。」也作「老道」。
《漢語大詞典》:存息
(1).谓凝神静虑,做内心反省的功夫。 宋 朱熹 《答吕子约》:“人汩汩地过了日月,不曾存息,不曾实现此体段,如何会有用力处。” 元杨景贤《刘行首》第四折:“静者动之基,人能清静常存息,寸心天地皆归,壶里乾坤只自知。”
(2).存款利息的省称。
《漢語大詞典》:捶钩(捶鉤,捶鈎)
亦作“ 捶钩 ”。
(1).锻打带钩。庄子·知北游:“大马之捶鉤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 郭象 注:“拈(玷)捶鉤之轻重,而无豪芒之差也。” 成玄英 疏:“捶,打锻也;鉤,腰带也。”
(2).喻功夫纯熟。 唐 杜甫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鏑。” 唐 刘禹锡 《绝编生墓表》:“夫权衡所以揣轻重,不为捶钩者设也。” 清 黄鷟来 《雨晴游弘济寺》诗:“捶钩畅玄旨,妙理穷指摘。”
《國語辭典》:外功  拼音:wài gōng
拳术家称练习手、眼、身、步及肩、肘、腕、胯、膝等见诸形貌的拳法为「外功」。相对于内功而言。
《漢語大詞典》:克苦(剋苦)
刻苦。 宋 曾巩 《司徒员外郎蔡公墓志铭》:“初公年十三,丧父,家贫,尤自克苦。” 鲁迅 《伪自由书·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下文是说:‘必须克苦耐劳,加紧生产。’”
刻苦。下苦功夫钻研。旧唐书·儒学传下·韦表微:“ 表微 少时,剋苦自立。” 宋 梅尧臣 《答裴送序意》诗:“辞虽浅陋颇剋苦,未到二《雅》未忍捐。”
《漢語大詞典》:苦功
指粗工艺,对良功而言。苦,通盬。周礼·天官·典枲:“典枲掌布緦缕紵之麻草之物……及献功,受苦功。”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苦功,谓麻功布紵。” 贾公彦 疏:“苦功,谓麻功,为盬麤之功。” 孙诒让 正义:“ 先郑 以麻功麤於丝功,故谓之苦功;对典丝,丝功为良功。”
分類:苦功
《国语辞典》:五功  拼音:wǔ gōng
回教徒修持的功夫。以时念真宰、日礼五时、岁斋一月、岁捐课财、朝觐天方,合称为念、礼、斋、课、朝五功。
《国语辞典》:轻功(轻功)  拼音:qīng gōng
传统武术中,可以让人身轻如燕、纵跳自如的功夫。如:「武侠电影透过剪接技巧,常可见到忽来忽去的镜头,将传说中的轻功化为实际。」
《漢語大詞典》:函养(函養)
(1).犹覆育。庇护养育。《史记·五帝本纪》“其仁如天” 唐 司马贞 索隐:“如天之函养也。”新唐书·陆贽传:“自 安 史 之乱,朝廷因循函养,而诸方自擅壤地,未尝会朝。” 宋 苏轼 《八月二十八日入内高班蔡克明传宣取批答宰臣以下贺生获鬼章表·太皇太后》:“国家偃兵息民,函养中外。” 宋 陆游 《泰州报恩光孝禅寺最吉祥殿碑》:“ 乾道 、 淳熙 已来,中外无事,函养滋息,且以国力兴葺之。”
(2).涵养,能控制情绪的修养功夫。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印书小事,而 郑君 乃作如此风度,似少函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