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功利  拼音:gōng lì
功绩和利益。《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当时享其功利,后世赖其英声。」
《漢語大詞典》:求名
(1).谓追求美名。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
(2).谋求功名。
《國語辭典》:仕进(仕進)  拼音:shì jìn
进身为官。《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
《漢語大詞典》:器业(器業)
(1).指生产工具和劳动方式。 汉 王充 论衡·齐世:“夫器业变易,性行不异。”
(2).功名事业。 唐 李商隐 《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白社幽闲君暂居,青云器业我全疎。” 宋 陆游 《贺叶提刑启》:“窃惟大任之降,将启非常之元,必使备歷於阻难,所以终成其器业。”
(3).才能学识。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夫器业不异而有抑有扬者,无知己也。”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又国家开文馆,延天下英才,使之直祕庭览羣书,以待顾问,以养器业,为大用之备。”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委中书门下先加考试,如器业可观,具名闻奏。”
《國語辭典》:白袷  拼音:bái jiá
白色的夹衣。唐。李贺 染丝上春机诗:「䌽线结茸背复叠,白袷玉郎寄桃叶。」清。厉鹗〈疏影。轻阴冉冉〉词:「寒添白袷清明后,扫不尽随风微敛。」
《國語辭典》:冲霄(沖霄)  拼音:chōng xiāo
1.直上云霄。如:「怒气冲霄」。也作「冲霄」。
2.比喻获取功名。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二。元和元年登科记京兆等第榜叙》:「得之者抟跃云衢,阶梯兰省,即六月冲霄之渐也。」
《漢語大詞典》:仙桂
(1).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称之为“仙桂”。语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宋 无名氏 《大圣乐·初夏》词:“轻紈举,动团圆素月,仙桂婆娑。”
(2).喻指科举功名。 宋 无名氏 《百字歌·寿张簿》词:“才华拔萃,早宜仙桂高折。”参见“ 仙人桂 ”。
《漢語大詞典》:仙人桂
旧时称举进士为折桂,因以“仙人桂”借指科举功名。 宋 王禹偁 《送鞠评事宰兰溪》诗:“科名旧捷仙人桂,县界遥看婺女星。”参见“ 仙桂 ”。
《漢語大詞典》:名心
求功名之心。 清 李渔 《风筝误·遣试》:“老年最忌名心热,壮岁还愁宦念疎。” 清 沈曰霖 《晋人麈·异闻·刻阴骘文得中式》:“然自维迟暮,名心久冷,固非有为而为也。”
分類:功名
《國語辭典》:上进(上進)  拼音:shàng jìn
求进步。《儒林外史》第一五回:「长兄,你此时心里可还想著读书上进?还想著家去看看尊公么?」《红楼梦》第一三回:「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國語辭典》:正身  拼音:zhèng shēn
1.修身。《文选。班昭。东征赋》:「正身履道,以俟时兮。」《儒林外史》第七回:「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
2.确系本人,相对于替身而言。唐。杜佑《通典。卷一七。选举五。杂论议中》:「入试非正身十有三四,赴官非正身十有二三。」《福惠全书。卷二。莅任部。出堂规》:「听差各役,俱要正身伺候。」
《漢語大詞典》:名缰(名韁,名繮)
亦作“ 名繮 ”。功名的缰绳。因功名能束缚人,故称。 汉 东方朔 《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韁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光华,共轻举耳!”白雪遗音·八角鼓·游学:“游学访道,快乐逍遥,名利二字尽皆抛。一心要,争断名繮把利锁逃。”
《漢語大詞典》:尚白
(1).崇尚白色。礼记·檀弓上:“ 殷 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白马),牲用白。” 清 王士禛 《陇蜀馀闻》:“ 汉中 风俗尚白,男子妇女皆以白布裹头,或用黄绢而加白帕其上。其人谓为 诸葛武侯 带孝,后遂不除。” 康白情 《鸭绿江以东》诗:“江之东是尚白的,却也有些种药的在这里穿着蓝褂儿。”
(2).依然白色。汉书·扬雄传下:“ 哀帝 时 丁 、 傅 、 董贤 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 雄 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 雄 以玄尚白,而 雄 解之,号曰《解嘲》。其辞曰:‘客嘲 扬子 曰……然而位不过侍郎,擢绕给事黄门。意者玄得毋尚白乎?何为官之拓落也?’” 颜师古 注:“玄,黑色也。言 雄 作之不成,其色犹白,故无禄位也。”后以“尚白”喻功名无所成就。
《國語辭典》:白丁  拼音:bái dīng
1.平民。《隋书。卷三七。李穆传》:「既而大悦,谓公主曰:『李敏何官?』对曰:『一白丁耳。』」也称为「白民」。
2.属军籍的壮丁。《宋书。卷八四。邓琬传》:「琬遣龙骧将军廖琰率数千人,并发庐陵白丁攻袭。」
3.文盲,不识字的人。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漢語大詞典》:白徒
(1).未经训练的兵卒;临时征集的壮丁。管子·七法:“以教卒练士击敺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汉书·邹阳传:“今 吴 楚 之王练诸侯之兵,敺白徒之众,西与天子争衡, 济北 独底节坚守不下。” 颜师古 注:“白徒,言素非军旅之人,若今言白丁矣。” 宋 叶适 《兵总论二》:“ 斡离不 始挟兵才万餘,长驱而至,莫有敌者,仓卒遣人召白徒以勤王,京师不守,则勤王之人寇掠遍天下矣。”金史·古里甲石伦传:“但敌势颇重,而往者皆新集白徒,絶无精鋭,恐不能胜。” 清 萧抡 《宝山田若谷明府钧团练乡勇》诗:“只愁白徒不习战,勇怯相半难从征。”
(2).佛教对俗人的称呼。僧衣黑色,故称俗人为“白徒”。 南朝 宋 何承天 《与宗居士书》:“ 冶城 慧琳道人 作《白黑论》,乃为众僧所排摈,赖蒙值明主善救,得免波罗夷耳。既作比丘,乃不应明此,白徒亦何为不言?”
(3).指不出家的徒弟。《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僧尼十餘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男僧得收白徒,女尼得收养女,白徒养女不入户籍,免除一切课役。”
(4).指不学无术之徒。 章炳麟 《程师》:“学之成验,定於校试,校试固不能无偏重轻,藉令试之殿廷,然诸校録者復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则目録之士耳!”
《漢語大詞典》:芳桂
(1).香桂。 南朝 梁简文帝 《招真馆碑》:“柱削芳桂,岂俟 开阳 木飞;材选海檀,无劳 豫章 神拔。” 唐 卢照邻 《五悲文·悲才难》:“巖有芳桂,隰有棠棣。枝巃嵸兮相樛,叶翩翩兮相翳。”
(2).比喻科第功名。 唐 顾况 《送韦秀才赴举》诗:“芳桂君应折,沉灰我不然。” 唐 李商隐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诗:“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分類:科第功名
《國語辭典》:开荒(開荒)  拼音:kāi huāng
开垦荒地。《晋书。卷九○。良吏传。王宏传》:「导化有方,督劝开荒五千馀顷。」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