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39,分9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无力犹能肆汝杯
一力胜九牛
一言回天力
御手调羹
词典
无力
努力
民力
筋力
人力
风力
力行
笔力
心力
有力
尽力
典故
无力犹能肆汝杯

相关人物
公伯寮
 
子路(仲由)
 
孔子


《论语注疏·宪问》~29~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典故
一力胜九牛


《列子集释》卷四〈仲尼篇〉~35~
公仪伯以力闻诸侯,堂溪公言之于周宣王,王备礼以聘之。公仪伯至;观形,懦夫也。宣王心惑而疑曰:「女之力何如?」公仪伯曰:「臣之力能折春螽之股,堪秋蝉之翼。」王作色曰:「吾之力能裂犀兕之革,曳九牛之尾,犹憾其弱。女折春螽之股,堪秋蝉之翼,而力闻天下,何也?」公仪伯长息退席,曰:「善哉王之问也!臣敢以实对。臣之师有商丘子者,力无敌于天下,而六亲不知;以未尝用其力故也。臣以死事之。乃告臣曰:『人欲见其所不见,视人所不窥;欲得其所不得,修人所不为。故学?者先见舆薪,学听者先闻撞钟。夫有易于内者无难于外。于外无难,故名不出其一家。』今臣之名闻于诸侯,是臣违师之教,显臣之能者也。然则臣之名不以负其力者也,以能用其力者也;不犹愈于负其力者乎?」
典故
一言回天力

相关人物
张玄素
 
李世民(唐太宗)
 
魏徵


《新唐书》卷一百三〈张玄素列传〉~3999~
帝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殿卒兴,同归于乱。臣闻东都始平,太上皇诏宫室过度者禁之,陛下谓瓦木可用,请赐贫人,事虽不从,天下称为盛德。今复度而宫之,是隋役又兴。不五六年间,一舍一取,天下谓何?」帝顾房玄龄曰:「洛阳朝贡天下中,朕营之,意欲便四方百姓。今玄素言如此,使后必往,虽露坐,庸何苦?」即诏罢役,赐䌽二百匹。魏徵名梗挺,闻玄素言,叹曰:「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
典故
御手调羹

相关人物
李白
 
杨玉环(杨贵妃)
 
高力士


《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列传中·李白〉~5762~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本事诗·高逸》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
《摭遗》
李白失意游华山,过县,宰方开门决事,白乘醉跨驴过门,宰怒,不知太白也。引至庭下曰:「汝何人?辄敢无礼!」白乞供状,状无姓名,曰:「曾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授砚,力士抹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阳县里,不得我骑驴?」宰惊起,揖曰:「不知翰林至此。」太白跨蹇而去。
《國語辭典》:无力(無力)  拼音:wú lì
1.没有力气。《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2.没有能力。唐。刘沧 怀汶阳兄弟诗:「书信经年乡国远,弟兄无力海田荒。」
《國語辭典》:努力  拼音:nǔ lì
把力量尽量使出来。《西游记》第二○回:「气昂昂的努力大哮,雄纠纠的厉声高喊。」《三国演义》第九回:「为我谢关东诸公,努力以国家为念!」
《國語辭典》:民力  拼音:mín lì
人民的财力、物力、劳力。如:「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左传。昭公十三年》:「未定国家,而用民力。」
《漢語大詞典》:筋力
(1).犹体力。礼记·曲礼上:“贫者不以货财为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后汉书·独行传·刘茂:“少孤,独侍母居。家贫,以筋力致养,孝行著於乡里。” 鲁迅 《花边文学·商贾的批评》:“农民省几斗米去出售,工人用筋力去换钱。”
(2).方言。指食物等的韧性。如:绿豆粉皮的筋力大。如:这种纸有筋力。
《國語辭典》:人力  拼音:rén lì
1.人为的力量。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若此之事,皆上天威明,社稷神武,非徒人力所能立也。」《红楼梦》第四八回:「一半尽人力,一半听天命罢了。」
2.人的劳动力。如:「实施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很多人力。」
3.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如:「人力银行」、「人力资源」。
《國語辭典》:风力(風力)  拼音:fēng lì
1.风的力量。如:「帆船靠风力行驶。」
2.人的风采骨力。《宋史。卷三二四。张亢传》:「奎治身有法度,风力精彊,所至有治迹。」《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那知汪知县因扳翻了个有名富豪,京中多道他有风力,到得了个美名,行取入京,升为给事之职。」
《國語辭典》:力行  拼音:lì xíng
竭力实践,勉力去做。《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申公》:「为治者不在多语,顾力行何如耳。」
《國語辭典》:笔力(筆力)  拼音:bǐ lì
1.写字、作画时用笔的力量。《新唐书。卷一五三。颜真卿传》:「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老残游记》第三回:「只有中间挂著一幅中堂,只画了一个人,彷佛列子御风的形状,衣服冠带均被风吹起,笔力甚为遒劲。」
2.文章的气势。唐。张祜 读始兴公传诗:「诗情光日月,笔力动乾坤。」
《國語辭典》:心力  拼音:xīn lì
精神和体力。南朝梁。任昉〈与沈约书〉:「佐命兴王,心力俱尽;谋犹忠允,谅诚匪躬。」唐。白居易〈寄元九〉诗:「非徒改年貌,渐觉无心力。」
《國語辭典》:有力  拼音:yǒu lì
1.强劲有力气。《诗经。邶风。简兮》:「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2.有财力或权威势力。《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高祖薄姬传》:「太后蚤失父,其奉太后外家魏氏有力,乃召复魏氏,赏赐各以亲疏受之。」《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张家是有力之家,便依著说话,叫些匠人把几枝木头,将屋梁支架起来。」
《國語辭典》:尽力(盡力)  拼音:jìn lì
竭力。《论语。泰伯》:「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老残游记》第四回:「玉大人官却是个清官,办案也实在尽力,只是手段太辣些!」
《國語辭典》:尽力(儘力)  拼音:jǐn lì
极尽全力。《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惇乃与曹洪分为两翼,马军先出,步军后随,尽力攻击。」《初刻拍案惊奇》卷六:「狄氏心里爱得紧,只怕他心上不喜欢,极意奉承,滕生也尽力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