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1,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取济
转地
外应
输力
弱小
微力
专力
实实
任力
有劲
两石弓
雷击
权力
身力
君权
《漢語大詞典》:取济(取濟)
谓取得资财或某种力量的帮助。苏氏演义卷上引 汉 东方朔 神异经:“若狼为巨兽或猎人逐之而逸,即狈坠於地,不能取济,遂为众工所获。”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盐商利归於己,无物不取,或从赊贷升斗,约以时熟填还。用此取济,两得其便。”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以草茅设学常少数,而资财又不足以取济。”
《漢語大詞典》:转地(轉地)
(1).喻力量大,能扭转局势。 唐 王建 《送振武张尚书》诗:“回天转地是将军,扶助春宫上五云。”参见“ 回天 ”。
(2).谓在世上推移。 宋 戴复古 《杜门自遣》诗:“富贵在天求不得,光阴转地老相催。”
(3).转换地方。 鲁迅 《书信集·致王冶秋》:“其间几乎要死,但终于好起来,以后大约可无危险。医生说要转地疗养。”
(4).指土地重耕。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耕田:“初耕欲深,转地欲浅。” 石声汉 注:“‘转地’是‘重耕’(再耕)。”
《國語辭典》:回天  拼音:huí tiān
1.比喻权力极大,可扭转天的运行方向。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2.比喻能够转移难以改变的情势。《新唐书。卷一○三。张玄素传》:「魏徵叹曰:『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也作「回天」。
《國語辭典》:回天(迴天)  拼音:huí tiān
比喻力挽狂澜,扭转情势。《旧唐书。卷七五。张玄素传》:「张公论事,遂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其利博哉!」也作「回天」。
《漢語大詞典》:外应(外應)
外部接应。亦指外部接应的力量。易·屯“六二之难乘刚也” 唐 孔颖达 疏:“虽远有外应,未敢苟进。”新唐书·鱼朝恩传:“ 郭子仪 密白:‘ 朝恩 尝结 周智光 为外应,久领内兵,不早图,变且大。’”
《漢語大詞典》:输力(輸力)
出力,贡献力量。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昔陪臣 书 能输力於王室,王施惠焉。” 杜预 注:“输力,谓辅相 晋国 以翼戴天子。”北齐书·文襄帝纪:“使僕得输力南朝,北敦姻好,束帛自行,戎车不驾,僕立当世之功,君卒父禰之业。” 清 薛福成 《书过善人事》:“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貲。”
《國語辭典》:弱小  拼音:ruò xiǎo
1.力量薄弱。《史记。卷三四。燕召公世家》太史公曰:「燕(北)〔外〕迫蛮貊,内措齐、晋,崎岖彊国之閒,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
2.小孩、幼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匈奴颇杀人民,驱妇女弱小且千人去。」
《漢語大詞典》:微力
微小的能力;微薄的力量。常用作谦词。 唐 崔融 《西征军行遇风》诗:“愚臣何以报,倚马申微力。”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但自问数十年来……也时时想到 中国 ,想到将来,愿为大家出一点微力,却可以自白的。”《花城》1981年第4期:“默默无闻,专心积累着生活,准备拿起专业创作的笔,为人民尽微力。”
《漢語大詞典》:专力(專力)
把力量或精神集中于某事。 唐 柳宗元 《兴州江运记》:“戍人无虞,专力待寇。” 宋 苏辙 《西戎论》:“强者并将弱国之兵,荡然南下而无復反顾之忧,然后乃敢专力於中国而不去。” 清 梅曾亮 《户部郎中汤君墓志铭》:“而君是时专力为诗歌。”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千八百四十四年﹝ 裴彖飞 ﹞访 伟罗思摩諦 , 伟 为梓其诗,自是遂专力於文,不復为优。”
《漢語大詞典》:实实(實實)
(1).广大。《诗·鲁颂·閟宫》:“閟宫有侐,实实枚枚。” 毛 传:“实实,广大也。” 唐 祝钦明 《永和》诗:“閟宫实实,清庙微微。”
(2).充实貌。 汉 扬雄 百官箴·少府箴:“实实少府,奉养是供。”
(3).确实;的确。 前蜀 杜光庭 《第二上表》:“但以道途险阻,水陆严凝,遐邇群心,实实忧灼。”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一折:“实实的少这些,我不説谎。”红楼梦第七六回:“ 黛玉 道:‘这可实实是你的杜撰了!’”《三侠五义》第五回:“青天白日,竟敢拦路打抢。这后生实实可恶!”京剧《白蛇传》第七场:“我一时头昏心恶,实实走不动了。”
(4).老老实实。《西游记》第三九回:“趁早实实的替他供来,免得取罪。”儒林外史第五十回:“ 万先生 ,你的这件事,不妨实实的对我説,就有天大的事,我也可以帮衬你。”
(5).着实。谓言语分量重,力量大。《西游记》第二五回:“有一个姓 孙 的,名 悟空 行者 ,先偷了四个果子吃了。是弟子们向伊理説,实实的言语了几句,他却不容,暗自里弄了个出神的手段。”
(6).坚固,结实。《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无奈 黄河 两岸俱已冻得实实的。当中虽有流水之处,人却不能去取。”
《漢語大詞典》:任力
(1).使用民力。礼记·王制:“量地远近,兴事任力。” 孔颖达 疏:“上云用民之力惟三日而已,故注云‘治宫室、城郭、道渠’。此言兴事,言兴事则用力难重,故云事,谓筑邑。”
(2).运用劳力;依凭力量。吕氏春秋·察贤:“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
(3).尽力,费尽心力。韩非子·说疑:“是以羣臣居则修身,动则任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 扬 班 以下,莫不取资,任力耕耨,纵意渔猎,操刀能割,必列膏腴。”
《國語辭典》:有劲(有勁)  拼音:yǒu jìn
1.有力气、力量。如:「孔武有劲」。
2.起劲、有趣。《老残游记》第五回:「老董在各处算饭钱,招呼生意,正忙得有劲。」
《漢語大詞典》:两石弓(兩石弓)
用两石的力量才能拉开的弓。石,古代重量单位。亦泛指弓。新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而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清 吴伟业 《读友人旧题走马诗于邮壁漫次其韵》之一:“数卷残编两石弓,书生摇笔壮怀空。”
《國語辭典》:雷击(雷擊)  拼音:léi jí
1.本指雷电的袭击。带电的云,接近地面而放电,人畜、树木、建筑物为强大雷力所伤害或破坏。如:「那栋大楼自遭到雷击后,已面目全非了。」
2.比喻诛杀或征伐猛烈如雷电袭击。《三国志。卷四三。蜀书。张嶷传》「辄有筹画战克之功」句下南朝宋。裴松之。注:「若终不从,大兵致诛,雷击电下,虽追悔之,亦无益也。」
《國語辭典》:权力(權力)  拼音:quán lì
具有控制、指挥等影响的力量。《汉书。卷九二。游侠传。万章传》:「与中书令石显相善,亦得显权力,门车常接毂。」《老残游记》第一七回:「又想他们的权力,虽然够用,只不知昨晚所说的话,究竟是真是假。」
《漢語大詞典》:身力
自己的能力、力量。管子·君臣上:“贤人之臣其主也,尽知短长与身力之所不至。”南史·孝义传上·刘瑜:“号泣昼夜不絶声,勤身力以营葬事。”亦指体力。 唐 白居易 《早冬游王屋寄温谷周尊师中书李相公》诗:“忽念公程尽,復惭身力衰。”
《國語辭典》:君权(君權)  拼音:jūn quán
君主管理政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