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副墨
(1).指文字,诗文。《庄子·大宗师》:“闻诸副墨之子。”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云:“文字是翰墨为之,然文字非道,不过传道之助,故谓之副墨。” 宋 范成大 《次韵知府王仲行尚书鹿鸣燕古风》:“今晨梅驛动,副墨到衡宇。” 清 金农 《访韦隐君用良山居》诗:“两朝耆硕遗风邈,百氏菁华副墨传。”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譬诸副墨之子,洛诵之孙,亦随吾人之所好名之而已。”
(2).副本。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真文忠公谥议》:“候稍閒,搜索副墨,録以求教。”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山左金石志序》:“ 赤亭 亦有《益都金石志稿》,竝録之,得副墨。”参见“ 副本 ”。
(2).副本。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真文忠公谥议》:“候稍閒,搜索副墨,録以求教。”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山左金石志序》:“ 赤亭 亦有《益都金石志稿》,竝録之,得副墨。”参见“ 副本 ”。
《漢語大詞典》:三本
(1).三个根本。礼的三本。指天地、先祖、君师。《荀子·礼论》:“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明主贤君必於其信,是故肃慎三本。” 凌曙 注引《大戴礼》:“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宗祀先祖而宠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2).三个根本。治国之三本。指德、功、能。《管子·立政》:“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
(3).古时内府藏书,图籍各备正本、副本、贮本,合称三本。《北史·刑邵传》:“ 炎汉 勃兴,更修儒术。故 西京 有六学之义, 东都 有三本之盛。”《新唐书·百官志二》:“祕书郎三人,从六品上。掌四部图籍。以甲乙丙丁为部,皆有三本,一曰正,二曰副,三曰贮。凡课写功程,皆分判。”
(4).三个本源。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于是赋有三本:其一承《诗》,其次拟《荀》,其次宗《楚》。”
(2).三个根本。治国之三本。指德、功、能。《管子·立政》:“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
(3).古时内府藏书,图籍各备正本、副本、贮本,合称三本。《北史·刑邵传》:“ 炎汉 勃兴,更修儒术。故 西京 有六学之义, 东都 有三本之盛。”《新唐书·百官志二》:“祕书郎三人,从六品上。掌四部图籍。以甲乙丙丁为部,皆有三本,一曰正,二曰副,三曰贮。凡课写功程,皆分判。”
(4).三个本源。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于是赋有三本:其一承《诗》,其次拟《荀》,其次宗《楚》。”
《漢語大詞典》:录本
抄本;抄录的副本。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至今每亲试进士,改放及第,自十人以上,御试卷子并録本於 真宗 影殿前焚烧。”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吕申公不悦范希文》:“一日, 希文 答 元昊 书,録本奏呈。”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文表》:“此乃録本,多残缺,视刻本不啻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