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0,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剑道
剑玺
剑棱
剑开
剑华
尚方剑
丸剑
剑吷
剑室
剑轮
剑龙
剑甲
砺剑
弃剑
平剑
《国语辞典》:剑道(剑道)  拼音:jiàn dào
1.一种源自于日本的击剑运动。由古代武士格斗术发展而来。比赛者持木刀或竹刀,并戴胴(胸铠)、垂(腰铠)、面具、笼手(棉手套)等装备,在九至十一米见方大的场地进行。以击中对方的面、前臂、胴或咽喉部位者得分。每场比赛三分钟,先得两分者为胜。
2.四川省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的栈道。也称为「剑阁」。
《漢語大詞典》:剑玺(劍璽)
指 刘邦 的斩蛇剑和传国玺,为 汉 代神器。后用以象征统治权。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炎灵遗剑璽, 当涂 骇龙战。” 唐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诗:“一朝让寳位,剑璽传无穷。” 清 顾炎武 《将去关中别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下》诗:“沉埋随剑璽,变化待鯤鹏。”
《骈字类编》:剑棱(剑棱)
唐 章孝标 骆谷行 仰踏剑棱梯万仞,下缘冰岫杳千龄。
唐 张祜 走笔赠许玖赴桂州命 剑棱丛石险,箭激乱流回。
《骈字类编》:剑开(剑开)
宋之问太平公主山池赋荆门揭起兮壁峻少室丛生兮剑开
《漢語大詞典》:剑华(劍華)
见“ 剑花 ”。
《漢語大詞典》:剑花(劍花)
亦作“ 剑华 ”。 剑的光芒。 唐 李白 《胡无人行》:“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唐 顾况 《从军行》:“长弓挽满月,剑华霜雪明。” 宋 方岳 《满江红·九日冶城楼》词:“倚西风无奈剑花寒,虯龙吼。” 清 曹寅 《直宿左端》诗:“漏凝宫烛短,霜警剑花鲜。”
分類:光芒
《漢語大詞典》:尚方剑(尚方劍)
俗称“尚方宝剑”。 皇帝用来封赐大臣的剑,表示授权,可以便宜行事。 明 刘基 《赠周宗道》诗:“先封尚方剑,按法诛姦贜。”明史·朱燮元传:“兼巡抚 贵州 ,仍赐尚方剑。”亦省称“ 尚方 ”。 清 方文 《书事》诗:“相国临戎赐尚方,九重亲翰洒天章。”参见“ 尚方斩马剑 ”。
《漢語大詞典》:尚方斩马剑(尚方斬馬劍)
尚方制作的御用剑,因极锋利,言可斩马,故名。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餘。” 颜师古 注:“尚方,少府之属官也,作供御器物,故有斩马剑,剑利可以斩马也。”
《漢語大詞典》:丸剑(丸劍)
古代杂技名。表演时使用铃和剑。文选·张衡〈西京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 张铣 注:“丸,铃也。挥霍,铃剑上下貌。”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巾拂两停,丸剑双止。” 唐 元稹 《西凉伎》诗:“前头百戏竞撩乱,丸剑跳躑霜雪浮。”
分類:杂技表演
《漢語大詞典》:剑吷(劍吷)
见“ 剑头一吷 ”。
《國語辭典》:剑头一吷(劍頭一吷)  拼音:jiàn tóu yī xuè
剑头,剑把上的小环孔。吷,微小的声音。剑头一吷指吹剑把上的环孔,声音小得如风吹过一般。语本《庄子。则阳》:「夫吹莞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后比喻无足轻重的言论。宋。苏轼〈再游径山〉诗:「榻上双痕凛然在,剑头一吷何须角。」也作「剑首一吷」。
《骈字类编》:剑室(剑室)
吕览齐庄公之时有士曰宾卑聚梦有壮子白缟之冠丹绩之䘩东布之衣新素履墨剑室从而叱之唾其面惕然而寤徒梦也终夜坐不自快
《漢語大詞典》:剑轮(劍輪)
佛教语。阿鼻地狱之一。其间罪人,不断受利剑的斩截之苦。 唐 李白 《化城寺大钟铭》:“赦汤鑊於幽途,息剑轮於苦海。” 王琦 注引法苑珠林:“阿鼻地狱有十八剑轮地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天香夜爇,全澄汤鑊之波;花雨晨飞,尽灭剑轮之火。”
《國語辭典》:剑龙(劍龍)  拼音:jiàn lóng
1.相传战国时有人盗王子乔墓,墓中有一宝剑,盗者欲取时,剑作龙鸣虎吼,使盗者不敢近。见《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兵部。剑》。后指宝剑的神灵。唐。李贺〈吕将军歌〉:「北方逆气污青天,剑龙夜叫将军闲。」
2.动物名。古代的爬虫动物,属晚侏罗世披甲恐龙类。体大,头小,短颈,四肢著地,前肢比后肢短,致背部弓起。是由两足行走类型演化而来,回复至四足行走的姿态。背部有两列三角形的大骨板,可保护脊椎骨和脊髓。尾部有四支骨质刺状体,可用以禦敌。
《骈字类编》:剑甲(剑甲)
汉书西域传婼羌国王号胡来王去阳关千八百里去长安六千三百里山有铁自作兵兵有弓矛服刀剑甲四宋史成闵传赐金器剑甲临遣之勒又回鹘传咸平 年可汗王禄胜遣使曹万通以玉 名马独峰无峰橐驼宾铁剑甲琉璃器来贡请元史张弘范传面赐锦衣玉带弘范不受以剑甲为 帝出武库剑甲听其自择且谕之曰剑汝之副也不用令者以此处之 明一统志剑甲墓在大名府城南一十三里后周高祖尝为邺都留守遗诏葬其剑甲于此
《高级汉语词典》:砺剑
磨剑
《漢語大詞典》:弃剑(棄劍,棄劒)
亦作“ 弃劒 ”。
(1).投剑。吕氏春秋·知分:“ 荆 有 次非 者,得寳剑于 干遂 ,还反涉 江 ,至於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 次非 攘臂袪衣拔寳剑曰:‘此 江 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已,余奚爱焉。’於是赴 江 刺蛟,杀之而復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2).古人习惯佩剑,因以“弃剑”指弃俗、弃世而归道。 南朝 梁 江淹 《学梁王兔园赋》:“逮至山顶,丹壁四平。灵木夹道,神草列生。俯瞰 太一 ,下视流星。既投冠而弃剑,亦抗魄而盪灵。” 唐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书怀示息秀才》诗:“弃剑学丹砂,临炉双玉童。”
《漢語大詞典》:平剑(平劍)
普通剑器。东观汉记·章帝纪:“帝赐尚书剑各一,手署姓名, 韩稜 楚 龙泉 , 郅寿 蜀 汉文 , 陈宠 济南 锻成 ,一室纳两刃,其餘皆平剑。”
分類: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