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古辙(古轍)
(1).昔日留下的车轮印迹。 唐 贾岛 《送陈商》诗:“君於荒榛中,寻得古辙行。”
(2).比喻前人的行迹。《艺文类聚》卷二七引 南朝 梁 丘迟 《还林赋》序:“爰自京师,言归旧岭,今风古辙,每动寸衷,因事而书,不觉成卷。”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九:“ 何 肉 周 妻业并深, 台 宗古辙幸窥寻。”
《漢語大詞典》:遗轨(遺軌)
前代或前人留传下来的规范准则。 明 李东阳 《哭舍弟东山》诗之七:“孝义闻遗轨,文章见发硎。” 清 刘大櫆 《〈方晞原时文〉序》:“ 晞原 志在反古,独从余相为劘切,遵 唐 归 之遗轨,而不惑於世俗之趋尚。”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儒家从事於文字,辨理决论,更为一家之言,自立经学,举 史氏 之遗轨,依尔雅之末流,兼循途径,不失规则。”
《漢語大詞典》:遐武
前人之足迹;往古之事迹。文选·张衡〈东京赋〉:“軼五帝之长驱,踵二皇之遐武。” 薛综 注:“遐,远也。武,迹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迪 崔烈 之遐武,縻好爵於清时。” 北魏 宗钦 《赠高允》诗:“昂昂高生,纂我遐武。勿谓古今,违规易矩。” 宋 强至 《代王给事回陈待制启》:“绳絫朝之遐武,敞二阁以右文。”
《漢語大詞典》:继迹(繼蹟)
继续前人踪迹。 章炳麟 《论式》:“施于政事, 张裴 《晋律》之序, 裴秀 地域之图,其辞往往陵轢 二汉 ,由其法守,朝信道矣,工信度矣。及 齐 梁 犹有继迹者,而严整差弗逮。”
犹继踵。 汉 袁康 越绝书·内传记陈成恒:“ 吴 越 之士,继蹟连死。”
《漢語大詞典》:远绩(遠績)
(1).远大的功绩。国语·齐语:“昔吾先王 昭王 、 穆王 ,世法 文 武 远绩以成名。” 韦昭 注:“绩,功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城内有《临睢长左冯翊王君碑》,善有治功,累迁 广汉 属国都尉,吏民思德。县人…… 刘伯鄜 等,共立石表政,以刊远绩。”
(2).谓继承、仿效前人。左传·昭公元年:“子盍亦远绩 禹 功,而大庇民乎?”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子弁冕以临诸侯,盍亦远绩 禹 功,而大庇民乎?” 颜师古 注:“言今服冠冕有国家,何不追绩 禹 功,而庇荫其人乎?” 晋 陆机 《赠顾交趾公真》诗:“远绩不辞小,立德不在大。”
《漢語大詞典》:选文(選文)
选录前人的文章,另编一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选文以定篇,数理以举统。”亦指精选出来的文章。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一:“现在中学里,先生所教的是选文,所选的是世间比较有名的文章。”
《漢語大詞典》:继踪(繼蹤)
继承前人的踪迹。三国志·魏志·锺繇传:“ 大魏 受命,继踪 虞 夏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汉王 拜 叔孙通 为博士,号 稷嗣君 ” 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盖言其德业足以继踪 齐 稷下 之风流也。”新唐书·桓彦范传:“如 普思 等方伎猥下,安足继踪前烈。”
《漢語大詞典》:末绪(末緒)
谓前人遗留的功业。 晋 陆机 《赠弟士龙》诗:“昔予翼考,惟斯伊抚。今予小子,繆寻末绪。”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接皇 汉 之末绪,值王途之多违。”
《漢語大詞典》:齐轨(齊軌)
(1).并行;并驾齐驱。 汉 蔡邕 《释诲》:“羣车方奔於险路,安能与之齐轨?”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七萃连鑣,九斿齐轨。”
(2).循着前人的轨迹。比喻向人效法,看齐。文选·张衡〈东京赋〉:“宪先灵以齐轨,必三思以顾愆。” 薛综 注:“齐,同也;轨,迹也。言有事能思,信与先圣同轨迹也。”
(3).所有的车辆轮距相同。谓制度统一。 南朝 梁简文帝 《贺洛阳平启》:“方今九服大同,万邦齐轨。”
《漢語大詞典》:追芳
谓与前人媲美。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追先寺:“宜比德均封,追芳曩烈。”
分類:前人媲美
《國語辭典》:翻案  拼音:fān àn
1.推翻已判定的罪案。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一出:「报仇翻案纷纷,正士皆逃遁。」《红楼梦》第六九回:「倘或他再将此事告诉了别人,或日后再寻出这由头来翻案,岂不是自己害了自己。」
2.推翻前人的定论。如:「翻案文章」。
《漢語大詞典》:遗珍(遺珍)
指前人留下的珍品。 南朝 梁 江淹 《杂三言·镜论语》:“味哲人之遗珍,折片句兮忘老。”
《漢語大詞典》:老法
(1).解放前人民群众对国民党法西斯的鄙称。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四章:“这样党和群众的力量结合起来,我看那些老法就闹腾不起来。”
(2).方言。老办法,旧办法。
《漢語大詞典》:前图(前圖)
前人的法度。《楚辞·九章·怀沙》:“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作“前度”。晋书·郭璞传论:“ 景纯 之探策定数,考往知来,迈 京 管 於前图,軼 梓 灶 於遐篆。”
分類:前人法度
《漢語大詞典》:遗叹(遺歎)
(1).前人留下的歌咏或感叹。 晋 潘岳 《寡妇赋》:“览寒泉之遗叹兮,咏蓼莪之餘音。” 唐 陈子昂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乐生》诗:“雄图竟中夭,遗叹寄 阿衡 。” 唐 元结 《系乐府·古遗叹》:“古昔有遗叹,所叹何所为。”
(2).泛指留下感叹。 晋 陆机 《感丘赋》:“於是徘徊 洛 涯,弭节 河 干,佇盻留心,慨尔遗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