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遗芳馀烈(遺芳餘烈)  拼音:yí fāng yú liè
前人所留下的美好教化与功业。也作「遗风馀烈」。
《漢語大詞典》:遗芬剩馥(遺芬賸馥)
比喻前人留下的精美文章。 明 李东阳 《跋〈聚芳亭卷〉》:“而诗书图史,遗芬賸馥,在其子孙者,其来未艾,谓非少保公之贤而致然哉!”
《漢語大詞典》:遗芬余荣(遺芬餘榮)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宋书·礼志三》:“爰洎 姬 汉 ,风流尚存,遗芬餘荣,绵映纪纬。”
《國語辭典》:遗风馀烈(遺風餘烈)  拼音:yí fēng yú liè
前人所留下的美好教化与功业。《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夫乐本情性,浃肌肤而臧骨髓,虽经乎千载,其遗风馀烈尚犹不绝。」宋。苏轼 六一泉铭:「尝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馀烈,亦或见于斯泉也。」也作「遗芳馀烈」。
《漢語大詞典》:遗风余韵(遺風餘韻)
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韵致。《朱子全书·治道一·用人》:“此古之君子,所以成尊主庇民之功於一时,而其遗风餘韵,犹有称思於后世者也。” 吴晗 《学习集·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过去 齐国 、 鲁国 的都城,和一些戴着高高的帽子,宽大的衣袖的学者们,商讨学问,反复辩论,观察 孔子 的遗风馀韵。”
《漢語大詞典》:遗闻逸事(遺聞逸事)
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鲁迅 《南腔北调集·题记》:“然而只有这一本,虽然浅薄,却还借此存留一点遗闻逸事。”《大地》1981年第3期:“ 齐老先生 ( 齐白石 )的遗闻逸事也常听人说起,可是都没有 新凤霞 写的那么真。”亦作“ 遗闻軼事 ”、“ 遗闻琐事 ”。 沈昌直 《柳溪竹枝词》序:“词中自遗闻軼事,名跡胜景,以及方言物产之琐细,靡不详载记之。” 章炳麟 《訄书·哀焚书》:“其佗遗闻軼事,皆前代逋臣所録。” 蠡勺居士 《〈昕夕闲谈〉小序》:“本以存昔日之遗闻琐事,以附於稗官野史,使避世者亦可考见世事而已。”
《漢語大詞典》:遗声余价(遺聲餘價)
指前人死后在社会上流传的声誉和评价。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神灭形消,遗声餘价,亦犹蝉壳虵皮、兽迒鸟迹耳,何预於死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
《漢語大詞典》:遗音余韵(遺音餘韻)
前人作品的馀音和韵致。形容作品美妙。宣和书谱·皇象:“则又见其遗音餘韵,得之於笔墨外也。”
《国语辞典》:流风遗烈(流风遗烈)  拼音:liú fēng yí liè
前人遗留的风范、功勋。宋。苏轼〈凫绎先生文集叙〉:「后生不复见其流风遗烈,是以日趋于智巧便佞,而莫之止。」
《国语辞典》:流风遗泽(流风遗泽)  拼音:liú fēng yí zé
前人遗留下来的风尚、德泽。宋。曾巩〈太祖皇帝总叙〉:「太祖经始大基,流风遗泽,所被者远,王圣尊业至今,百有二十馀年」。也作「流风馀泽」。
《国语辞典》:盛德遗范(盛德遗范)  拼音:shèng dé yí fàn
赞誉前人所遗留的美德懿范。《新唐书。卷一二二。韦安石传》:「宋璟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
《国语辞典》:山地同胞  拼音:shān dì tóng bāo
由于原住民多半居住在山地,因此前人多称之为「山地同胞」。参见「原住民」条。
《国语辞典》:光前耀后(光前耀后)  拼音:guāng qián yào hòu
光耀前人,造福后代。元。亢文苑〈一枝花。琴声动鬼神套。尾〉:「大丈夫峥嵘恁时候,扶汤佐周,光前耀后,直教万古清名长不朽。」也作「光前裕后」。
《国语辞典》:覆车当戒(覆车当戒)  拼音:fù chē dāng jiè
前车翻覆,后车引以为戒。比喻记取前人失败的教训。《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事宜鉴前,曰覆车当戒。」
《国语辞典》:高曾规矩(高曾规矩)  拼音:gāo zēng guī jǔ
比喻遵循前人的法则。《文选。班固。西都赋》:「商循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规矩,粲乎隐隐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