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8,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遗编
旧迹
孤踪
遗事
步武
前言
追风
故物
前书
前烈
往迹
遗训
遗意
墨痕
守成
《漢語大詞典》:遗编(遺編)
(1).指前人留下的著作。旧唐书·章怀太子贤传:“往圣遗编,咸穷壼奥。” 宋 苏辙 《寄题蒲传正学士阆中藏书阁》诗:“更把遗编观得失,君家旧物岂须猜。” 明 黄哲 《过梁昭明太子墓》诗:“遗编軼正雅,旷代殊徽音。” 清 杜浚 《咏史得谢皋》:“所以 晞髮翁 ,遗编灿星斗。”
(2).指散佚的典籍。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通儒作相,徵博士於诸侯;中使驱车,访遗编於四海。” 清 戴名世 《〈天籁集〉序》:“顷余有志於先朝文献,欲勒为一书,所至輒访求遗编,颇畧具。”
(3).释卷;放下书籍。 明 袁宏道 《送叶使君还朝序》:“虽纷庞业杂之中,而幽閒自得,手不遗编。”
《漢語大詞典》:旧迹(舊蹟)
亦作“ 旧跡 ”。亦作“ 旧蹟 ”。
(1).陈迹;遗迹。后汉书·隗嚣传:“今 天水 完富,士马最强,北收 西河 、 上郡 ,东收 三辅 之地,案 秦 旧迹,表里 河 山。” 唐 杜甫 《越王楼歌》:“君王旧跡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红楼梦》第三四回:“彩綫难收面上珠, 湘江 旧迹已模糊。”
(2).引申为前人的规矩。 明 刘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胸藏旧蹟,目无成法。”
(3).前人的或旧时的墨迹(指书画)。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阎立本 善画,至 荆州 视 张僧繇 旧跡。”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世之摹字者,多为笔势牵制,失其旧跡。须当横摹之,汎然不问其点画,惟旧跡是循,然后尽其妙也。”
(4).水流的故道。《后汉书·明帝纪》:“今既筑隄理渠,絶水立门, 河 汴 分流,復其旧迹。”魏书·裴延儁传:“ 范阳郡 有旧 督亢渠 ……皆废毁多时,莫能修復。时水旱不调,民多飢馁, 延儁 谓疏通旧跡,势必可成,乃表求营造。”
《國語辭典》:孤踪(孤蹤)  拼音:gū zōng
孤单寂寞。《儒林外史》第二○回:「老和尚见他孤踪,时常煨了茶送在他房里,陪著说话到一二更天。」
《國語辭典》:遗事(遺事)  拼音:yí shì
前代或先人流传下来的事迹。唐。皮日休 南阳润卿将归雷平因而有赠诗:「竹屏风扇抄遗事,柘步舆竿系隐书。」
《國語辭典》:步武  拼音:bù wǔ
1.很短的距离。《国语。周语下》:「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三国吴。韦昭。注:「六尺为步,贾君以半步为武。」《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步武之间,不足以骋迹。」
2.脚步。宋。陆游 道室杂咏诗:「岂但烟霄随步武,故应冰雪换形容。」
《國語辭典》:前言  拼音:qián yán
1.先哲的言论。《易经。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国语。晋语四》:「夫必追择前言,求善以终。」
2.以前所说的话。《论语。阳货》:「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红楼梦》第二回:「雨村听了笑道:『可知我前言不谬。』」
3.称文章前面所提示的话。
《漢語大詞典》:追风(追風)
(1).骏马名。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琛 在 秦州 ,多无政绩,遣使向 西域 求名马,远至 波斯国 ,得千里马,号曰‘追风赤驥’。”
(2).泛指名马。 唐 张祜 《爱妾换马》诗:“綺阁香销华厩空,忍将行雨换追风。” 明 冯梦龙 《情史·情憾·朝云》:“公答诗曰:‘……只为山行多险阻,故将红粉换追风。’”
(3).形容马行之速。文选·曹植〈七启〉:“驾超野之駟,乘追风之舆。” 李善 注:“超野、追风,言疾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骋逸足以追风。” 陈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天马奔腾雾靄空,翩乎逐电与追风。”
(4).追随前人的风尚。《宋书·孝义传·郭原平》:“ 永兴 郭原平 世禀孝德,洞业储灵,深仁絶操,追风旷古,栖贞处约,华耇方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是以 枚 贾 追风以入丽, 马 扬 沿波而得奇。”
(5).谓追逐风情。 唐 蒋防 《霍小玉传》:“﹝ 鲍十一娘 ﹞性便辟,巧言语,豪家戚里,无不经过,追风挟策,推为渠帅。” 张友鹤 注:“追风,指追求女人的行为。”
(6).迎风,随风。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御淮》:“单尖宝鐙挑,把追风腻旗儿裊。”
《國語辭典》:故物  拼音:gù wù
旧有的事物。《文选。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漢語大詞典》:前书(前書)
(1).指汉书后汉书·儒林传序:“《前书》云: 田何 传授 丁宽 。”后汉书·王丹传“世称 管 鲍 次则 王 贡 ” 唐 李贤 注:“《前书》, 王吉 字 子阳 , 禹贡 字 少翁 ,并 瑯邪 人也。二人相善,时人为之语曰:‘ 王阳 在位, 禹贡 弹冠。’言其趋舍同也。”
(2).前次的书信。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嗟乎 子卿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促,未尽所怀,故復略而言之。” 三国 魏 曹丕 《与杨德祖书》:“以 孔璋 之才,不闲於辞赋,而多自谓能与 司马长卿 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僕赞其文。”
(3).前人之书。宋史·赵普传:“前书有‘兵久生变’之言,深为可虑。”
《國語辭典》:前烈  拼音:qián liè
1.前人的功业。《书经。武成》:「惟先王建邦启土,公刘克笃前烈。」
2.称以往之先贤烈士。《北史。卷六四。韦孝宽传》:「吾之操行,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漢語大詞典》:往迹(往蹟)
亦作“ 往蹟 ”。
(1).人或车马行进所留下的踪迹。 晋 陶潜 《桃花源诗》:“往迹浸復湮,来径遂芜废。”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诗之十五:“壮岁客四方,蹙蹙少安宅。迨老犹未已,车马多往蹟。”
(2).前人或过去的事迹。 唐 孟郊 《自商行谒复州卢使君虔》诗:“ 仲宣 荆州 客,今余 竟陵 宾。往蹟虽不同,託意皆有因。” 甘簃 《辛亥和议之秘史》:“辛亥南北和议之往蹟,人人知之,亦人人能言之。”
《國語辭典》:遗训(遺訓)  拼音:yí xùn
前人遗留下来的训示、教诲。晋。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二首之二:「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宋。欧阳修 泷冈阡表:「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
《漢語大詞典》:遗意(遺意)
(1).死者生前或临终时的意见、愿望。《后汉书·刘恺传》:“故 居巢侯 刘般 嗣子 愷 ,当袭 般 爵,而称父遗意,致国弟 宪 ,遁亡七年,所守弥篤。”三国志·魏志·东海定王霖传:“ 明帝 即位,以先帝遗意,爱宠 霖 异於诸国。”陈书·袁泌传:“其子述 泌 遗意,表请之,朝廷不许,赠金紫光禄大夫,謚曰 质 。”
(2).指前人的心愿、意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一·起居注:“ 江陵相 定议,以修撰、编、检、史官充日讲者,日轮一员,记注起居,兼録圣諭詔册等。今日之制,即本 江陵 遗意也。”
(3).前人或古代事物留下的意味、旨趣。 宋 梅尧臣 《省符上人》诗:“独闻依旧坐焚香,尚把残编讨遗意。” 清 梁章钜 浪跡续谈·玉皇山:“《杭州府志》云: 龙山 者, 钱氏 郊天之所,释老之谈,或云 阿育王 ,或云 玉皇 ,皆祀天遗意也。” 郁达夫 《过去》:“所以这港市的建筑,还带着些当时的时代性,很有一点中古的遗意。”
《國語辭典》:墨痕  拼音:mò hén
著墨的痕迹。如:「这字墨痕犹新,才写不久。」
《國語辭典》:守成  拼音:shǒu chéng
保持已成的事业,不使失坠。《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上〕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儒林外史》第二二回:「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