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9,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掊刻
记刻
刻像
初刻
峭刻
刻梓
刻下
刻书
墨刻
复刻
倾刻
刻符
夜刻
刻心
午刻
《國語辭典》:掊刻  拼音:póu kè
以苛税聚敛财物。《新唐书。卷一二六。韩休传》:「德宗立,恶滉掊刻,徙太常卿。」也作「掊克」。
《國語辭典》:掊克  拼音:póu kè
1.以苛税敛聚财物。《诗经。大雅。荡》:「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也作「掊刻」、「掊剋」、「裒刻」、「裒剋」。
2.不贤良的人。《孟子。告子下》:「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
《國語辭典》:掊剋  拼音:póu kè
以苛税聚敛财物。《抱朴子。自叙》:「惚恫官府之间,以窥掊剋之益,内以誇妻妾,外以钓名位。」也作「掊克」。
《漢語大詞典》:记刻(記刻)
谓铭刻于心。 宋 晁补之 《及第谢苏公书》:“ 补之 读史记至此,以谓士穷不见遇,发愤感激,自食可也。而倒行逆施,则为非计,私自记刻,虽穷不为。”
分類:铭刻
《漢語大詞典》:刻像
石刻人像。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 山东 济南 历下亭 的壁上有 李邕 与 杜甫 的刻像。”
分類:石刻人像
《漢語大詞典》:初刻
指图书刻印的第一版。 叶德辉 《书林清话·汲古阁刻书之一》:“ 汲古阁 初刻《南唐书》,舛误特甚。此再刻者,已多所改正。”
《漢語大詞典》:峭刻
(1).陡峭。 明 宋濂 《看松庵记》:“菴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峯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
(2).严厉苛刻。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状》:“处事详諦,无依违故纵之败;奉法端审,无隐忌峭刻之文。” 宋 司马光 《司马府君墓志》:“虽练习律令,而不为峭刻,断狱必求厌人心。”
(3).形容文笔锐利。 清 钮琇 觚賸·槲叶集:“ 雪木 所著,《槲叶集》,冷艷峭刻,如其为人。”《孽海花》第三回:“他的文章和别人不同……有时朴茂峭刻,象 水心 陈碑;有时宏深博大,如 黄冈 石臺。”
《漢語大詞典》:刻梓
刻板印刷。旧谓出版印行。 明 王廷相 《刻〈齐民要术〉序》:“侍御 钧阳 马公 直卿 按治 湖 湘 ,获古善本,閲之,喟然曰:‘此王政之实也。’乃命刻梓范民。” 明 刘刚 《〈日损斋笔记〉后序》:“所著有诗文三十三卷,《义乌志》七卷,并以刻梓流布於士林间。”
《國語辭典》:刻下  拼音:kè xià
目前、现在。《水浒传》第八六回:「即便会同太真驸马、李金吾,刻下便行。」
《國語辭典》:刻书(刻書)  拼音:kè shū
刊行书籍。中国刻书,始于隋,行于唐,扩于五代,精于宋。
分類:刻书
《漢語大詞典》:墨刻
谓对书画进行摹刻及用墨硾拓。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三》:“《淳化》一出,天下翕然从风,其后临摹重儓,不知几十百种。盖墨刻之盛行,从此始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玩具·小楷墨刻:“墨刻自阁帖后转盛,至本朝则种类愈繁。”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予两过 赵州 栢林寺 ,见 吴道子 画水在佛殿后樑短壁上,波涛汹涌,翻澜骇沫,仰视之,目为之眩。州人有为墨刻者,有画为巨幅者,波澜层折,皆有可观。”
《漢語大詞典》:复刻(復刻)
指木刻书籍的重行刻印。 阿英 《版本小言》:“但‘善本’也不一定是初刻,有时复刻本,因作者删改增补过,或者复刻者精细的校阅音注过,会比原刻,或原作者刻,是更为优胜的。”
《漢語大詞典》:倾刻(傾刻)
指很短的时间。犹言即刻,片刻。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利加於时,名垂於将来,踊跃悚企,倾刻以冀。” 清 无名氏 《王氏复仇记》:“倾刻间,两家厅事,洞达为一。”
《國語辭典》:刻符  拼音:kè fú
书体名。秦书八体之一。镌刻在信符上,用以徵信。字体多用篆书。因为是用刀刻的,故笔画较为平直。如今传阳陵虎符上的文字。
《漢語大詞典》:夜刻
夜间的时刻。 南朝 梁元帝 《鸟名诗》:“鸡人怜夜刻,凤女念吹簫。” 唐 李贺 《塞下曲》诗:“露下旗濛濛,寒金鸣夜刻。”
分類:时刻晚上
《漢語大詞典》:刻心
谓铭记于心。 唐 韩愈 《上贾滑州书》:“是宜小子刻心悚慕,又焉得不感而鸣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大慙,谨已刻心,非但书绅也。” 孙中山 《敬告同乡书》:“夫 康 梁 ,同一鼻孔出气者也。 康 既刻心写腹以表白其保皇之非伪,而 梁 未与之决絶,未与之分离。”
分類:铭记
《漢語大詞典》:午刻
正午,中午。《老残游记》第十九回:“ 宫保 酷愿一见,请明日午刻到文案为要。” 王统照 《沉船》:“午刻的晴光罩着一簇簇柞树林。” 茅盾 《春蚕》二:“一切都准备齐全了时,太阳也近午刻了,饭锅上水蒸气嘟嘟地直冲。”
分類: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