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77,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防制
言制
合制
三制
科制
建制
精制
制冠
严制
钳制
机制
制裁
逾制
特制
书制
《國語辭典》:防制  拼音:fáng zhì
防备制止。如:「为了防制黑道滋事,警方已经做了必要的措施。」《晋书。卷四七。列传。傅玄》:「士农工商之分不可斯须废也。若未能精其防制,计天下文武之官足为副贰者使学,其馀皆归之于农。」
分類:防备控制
《漢語大詞典》:言制
指语音语调。言,通“ 音 ”。北史·王诵传:“ 诵 宣读詔书,言制抑扬,风神竦秀,百僚倾属,莫不叹美。”魏书本传作“音制”。
《骈字类编》:合制
杨成象新作南门判当启塞之从时实始终而合制
分类:合制
《漢語大詞典》:三制
(1).指国力的强、弱、中三种等级。管子·枢言:“凡国有三制: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 石一参 今诠:“谓国力有三等,制人者上也,为人所制者下也,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中也。在谋国者所以自处耳。”
(2).三篇敕命文书。宋史·郑獬传:“ 神宗 初,召 獬 夕对内东门,命草 吴奎 知 青州 及 张方平 、 赵抃 参政事三制,赐双烛送归舍人院,外廷无知者。”
《漢語大詞典》:科制
制度;程式。三国志·魏志·夏侯惇传:“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 宋 陈亮 《书〈欧阳文粹〉后》:“盖非独学者不能上承圣意,而科制已非祖宗之旧,而况上论 三代 !”
分類:制度程式
《國語辭典》:建制  拼音:jiàn zhì
1.建立制度。如:「改元建制」。
2.既定的体制与组织。如:「公司经过一次人事异动,所有的建制都改变。」
《國語辭典》:精制(精製)  拼音:jīng zhì
1.精密制造。如:「精制品」。
2.利用化学、物理等方法,将物质中的杂质除去。如蒸馏、再结晶等。也称为「纯化」。
分類:精制精工
《韵府拾遗 寒韵》:制冠(制冠)
吴筠竹赋故高皇制冠以表位孝文剖符以表职
《國語辭典》:严制(嚴制)  拼音:yán zhì
1.称父亲去世,家人在家遵守丧制。
2.君王之令。《南史。卷二九。蔡廓传》:「陛下自杀贼,臣自葬周旋,既犯严制,政当甘于斧钺耳。」
分類:严令
《國語辭典》:钳制(拑制)  拼音:qián zhì
胁持压制。如:「钳制言论」。
《國語辭典》:钳制(鉗制)  拼音:qián zhì
用威势压制他人。如:「钳制思想」。也作「钳制」。
《國語辭典》:钳制(箝制)  拼音:qián zhì
用威势压制他人。《福惠全书。卷六。钱谷部。催徵》:「使彼此共相钳制,而不敢私逃。」也作「钳制」。
《國語辭典》:机制(機制)  拼音:jī zhì
本指机器的构造与运作原理。后泛指社会或自然现象的内在组织和运行的变化规律。
《國語辭典》:制裁  拼音:zhì cái
1.用法律的力量,对犯错的人加以约束或处分。《资治通鉴。卷二七六。后唐纪五。明宗天成三年》:「及安重诲用事,稍以法制裁之。」
2.法学上的制裁泛指对于违反法律规定者,国家所给予的处罚。例如民法上的剥夺亲权、契约的解除;刑法上的自由刑与生命刑;行政法上的罚锾、撤销营业许可;国际法上的中断外交关系和人员往来等。
《漢語大詞典》:逾制
亦作“踰制”。 超过规定;违反制度。后汉书·皇甫嵩传:“ 嵩 讨 张角 ,路由 鄴 ,见中常侍 赵忠 宅舍踰制,乃奏没入之。”晋书·孝友传论:“ 刘殷 幼丁难酷,柴毁逾制。”宋书·自序传:“﹝ 盛孝章 ﹞曰:‘汝并黄中冲爽,终成奇器,何为逾制,自取殄灭邪?’”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记异》:“近大理卿 徐有功 ,持法不滥,人用赖焉。及其葬也,俭不逾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曹剑亭之谏:“ 刘全 尝交接士大夫,纳贿鉅万,造屋踰制。”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杂法》主要是惩办破坏封建社会秩序和违反制度的行为,如盗取兵符官印、议论朝政、聚会、贪污、淫侈逾制等。”
《國語辭典》:特制(特製)  拼音:tè zhì
1.特别加工精制的。如:「特制品」。
2.专为某一目的而制造的。如:「这是专为你特制的减肥餐。」
《骈字类编》:书制(书制)
唐书李德裕传德裕之斥中书舍人崔嘏字乾锡谊士也坐书制不深切贬端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