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睽隔
别离;分隔。周书·晋荡公护传:“ 护 与母睽隔多年,一旦聚集,凡所资奉,穷极华盛。” 宋 王安石 《谢徐秘校启》:“比因幸会,得奉光仪,甫荷眷存之深,遂伤睽隔之远。”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志隐斋诗:“何以监国航海,於从亡之 孙忠襄 、 钱忠介 、 马忠宣 皆曾赐謚,而公独无之?岂中土睽隔,岛上无为疏请者。”
分類:别离分隔
《漢語大詞典》:抛别
(1).犹言几日不见。 清 阮大鋮 《燕子笺·写像》:“这几日小弟在寓中,有些小恙,不曾时常来看得老兄与 云娘 ,抛别、抛别。”
(2).别离。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我抛别了我的妻儿,我是忍心,但我也无法两全。”
分類:别离不见
《漢語大詞典》:分衿
别离。《天雨花》第十八回:“是了,多因言及分衿事,一曲阳关尽泪淋。”
分類:别离
《國語辭典》:离情(離情)  拼音:lí qíng
离别的情绪。如:「离情依依」。唐。韩偓 惜花诗:「皱白离情高处切,腻香愁态静中深。」
《國語辭典》:离恨(離恨)  拼音:lí hèn
离别的忧愁和怨恨。唐。贾至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诗:「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國語辭典》:离心(離心)  拼音:lí xīn
1.心志相违,不能合作同心。《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刘君新破,士卒离心,某欲自往收拾馀众,以助明公。」《文明小史》第二三回:「世兄说出这些败兴话来,弄得大众离心。」
2.离开中心。如:「离心作用」。
《漢語大詞典》:生离(生離)
犹生别离。生时与亲友的难以再见的别离。《楚辞·九辩》:“重无怨而生离兮,中结軫而增伤。”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暴兵百万,动数十年,天下有生离之哀,家户怀怨旷之嘆。”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想为人在世,最苦是生离。”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第一场:“她是舍不得和她的儿女生离,所以才那样悲哀。”
《漢語大詞典》:离声(離聲)
别离的声音。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门行》:“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 前蜀 韦庄 《上行杯》词:“芳草 灞陵 春岸,柳烟深,满楼弦管。一曲离声肠寸断。” 明 皇甫冲 《于岩石山眺东西两湖》诗:“檣乌有离声,磯鸥无并翼。”
分類:别离声音
《國語辭典》:解携(解攜)  拼音:jiě xī
分手、别离。唐。高适〈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诗:「游子益思归,罢琴伤解携。」唐。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诗:「异县惊虚往,同人惜解携。」
《漢語大詞典》:决去(決去)
辞别离去。决,通“ 诀 ”。多指永别。汉书·苏武传:“﹝ 李陵 ﹞因泣下霑衿,与 武 决去。” 颜师古 注:“决,别也。” 南唐 尉迟偓 中朝故事:“自言年数已尽,合当决去,涕泗而别。”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曰:‘我甚怜之,未忍决去。’”
《國語辭典》:长红(長紅)  拼音:cháng hóng
股票术语。指股价在一天中大盘指数大幅跃升。
《漢語大詞典》:遗佩(遺珮)
亦作“ 遗珮 ”。
(1).丢弃佩物。语本楚辞·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 醴 浦。”代指别离;分手。 南朝 齐 王融 《游仙诗》之四:“遗珮出长浦,举袂望增城。” 唐 李群玉 《将之京国赠薛员外》诗:“ 澧 浦一遗佩, 郢 南再悲秋。” 元 丁鹤年 《题〈风雨归舟图〉诗》:“挂席正思遗珮浦,推篷已过濯缨亭。”
(2).相传古代 郑交甫 于 汉皋 遇二女,与谈,二女解所佩之珠赠之。分手时回望,二女已不见。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江妃二女》。后遂用为典实。 清 尤秉元 《芙蓉映水曲》:“遗佩飘香散作花,一枝艷质临江映。”
《漢語大詞典》:离分(離分)
分离,别离。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逝者如流水,哀此遂离分。”《戏曲剧本选集·百日缘》:“比目鱼、连理枝成双成对,纵然是海枯石烂也不离分。”
分類:分离别离
《漢語大詞典》:怨旷(怨曠)
(1).长期别离。诗·邶风·雄雉序:“军旅数起,大夫久役,男女怨旷。”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怨旷思归,流涕北顾。” 吕延济 注:“怨,别;旷,久也。”旧唐书·狄仁杰传:“越磧踰海,分兵防守,行役既久,怨旷亦多。”
(2).指女无夫,男无妻。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中:“ 大业 已来,巡幸过度……每起离宫,峻宇雕墻,亟成壮丽,良家子女,充仞其间,怨旷感於幽冥,靡费极於民产。”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监·对食:“皆宫掖之中,怨旷无聊,解馋止渴,出此下策耳。”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人权之自立既明,男女絶无怨旷之苦。”
(3).专指女子无夫。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六:“宫女多怨旷,层城闭娥眉。” 唐 白居易 《新乐府序》:“《上阳白髮人》,愍怨旷也。”《新唐书·李绛传》:“去官无益於治者,则材能出;斥宫女之希御者,则怨旷销。”
《漢語大詞典》:依黯
形容感伤别离、怀念远人的心情。 宋 苏轼 《答宝月大师书》:“愈远乡里,曷胜依黯!” 宋 王沂孙 《醉蓬莱·归故山》词:“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 宋 高观国 《齐天乐》词之一:“楼阴纵览,正魂怯清吟,病多依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