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7,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着想
服务
贾利
溥利
殉物
纤蠹
私益
吃红
传销
倒陪
觊利
侔利
利穴
收益
好康
《漢語大詞典》:着想
(1).设想;想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六回:“猜谜不能这等老实,总要从旁面着想,其中虚虚实实,各具神妙。” 郭沫若 《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感情的沸腾、着想的大胆、措辞的强烈、形式的越轨,都是古代人所不能接受的。”
(2).(为某人或某事的利益)考虑。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至于为青年着想的普及版,我以为印 明 本插画是不够的。” 巴金 《秋》四:“像你这样的人更应该为将来着想。没有知识,单有勇气,是不好的。” 丁玲 《县长家庭》:“今天既然县长亲身来了,我们大家还是考虑考虑,一切为着孩子前途着想。”
《國語辭典》:服务(服務)  拼音:fú wù
1.履行职务。如:「既然责任在身,自当切实服务。」
2.任职。如:「他服务于政府机关。」
3.替社会、别人做事。如:「人生以服务为目的。」
《國語辭典》:贾利(賈利)  拼音:gǔ lì
得利、取利。《战国策。齐策四》:「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漢語大詞典》:溥利
普施利益。 清 谭嗣同 《仁学》四一:“彼专利于一方,此溥利于万国。”
分類:普施利益
《漢語大詞典》:殉物
为追求物质利益而丧生。庄子·让王:“今世俗之君子多为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
《漢語大詞典》:纤蠹(纖蠹)
小蛀虫。比喻损害国家利益的人。《梁书·武帝纪上》:“霆电外骇,省闥内倾,餘丑纤蠹,蚳蝝必尽。”
《国语辞典》:私益  拼音:sī yì
个人的利益。相对于公益而言。如:「每个人都不应该将私益置于公益之上。」
《国语辞典》:吃红(吃红)  拼音:chī hóng
赌局中赢方让别人分享利益。如:「快来!这一百块钱给你吃红。」
《国语辞典》:传销(传销)  拼音:chuán xiāo
原是一种强调免除中间费用、使利益回归消费者及推销者的行销经营理念。但后来发展出多层次传销使得其义涵发生分歧。单层次传销的销售方式是由独立传销者购买产品后,同时销售给其他消费者以获取佣金及奖金。多层次传销则可介绍他人成下游传销员,而获取其下游甚至下下游业绩一定比率的佣金及绩效奖金。因其利润优渥,诱惑性大,因此会员或传销员可增至无穷,而形成金字塔状的行销结构。此法运用于企业中,业者若居心不良、存心诈欺敛财,则消费者将是最大的受害者,甚至引发经济风暴。也称为「多层次传销制度」、「老鼠会」、「直销式传销制度」。
《国语辞典》:倒陪  拼音:dào péi
未得利益,还要另外拿出钱财或物品送人。《孤本元明杂剧。剪发待宾。第二折》:「我是一个巨富的财主,倒陪奁房,将我个描不成、画不就的女孩儿,与你儿子做媳妇。」也作「倒贴」。
《漢語大詞典》:觊利(覬利)
企求利益。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续史:“盖皁有定数,得之多或得之早,皆可覬利耳。”
分類:企求利益
《漢語大詞典》:侔利
谋取利益。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商贾侔利自市。”
《漢語大詞典》:利穴
经济利益的来源。 唐 白居易 《策林一·不夺人利》:“王者不殖货利,不言有无。耗羡之财不入於府库,析毫之计不行於朝廷者,虑其利穴开而罪梯构。” 明 归有光 《乞休申文》:“今县之可以为利穴者,不过人命、强盗、粮长、徭役。”
《國語辭典》:收益  拼音:shōu yì
1.获得好处。如:「阅读这些好书,保證让你收益良多。」
2.依法律或契约取得特定物所产生之经济利益。如:耕地承租人收取农作物、所有人出租房屋收取租金等。
《国语辞典》:好康  拼音:hǎo kāng
闽南方言:(1)指好处、利益。(2)指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