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60
词典
18
分类词汇
141
佛典
1
共141,分10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5
6
7
8
9
10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矛盾
折中
决疑
理性
必定
明断
宸襟
命题
定断
枉断
裁断
武断
详断
专决
近是
《國語辭典》:
矛盾
拼音:
máo dùn
1.矛、盾,武器名,古代两种功用不同的兵器。相传有一人卖矛和盾,誇他的盾最坚固,任何东西都戳不破。后来又誇他的矛最锐利,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一人问他若拿他的矛来刺他的盾会如何,他却回答不出来。典出《韩非子。难势》。后比喻言语行为自相抵触。如:「自相矛盾」。也作「矛楯」。
2.理则学上指不可同为真,亦不可同为假的概念或命题。
分類:
矛盾
哲学
逻辑
违抗
哲学名词
逻辑名词
屏障
文词
形式逻辑
辩难
辩证法
中指
统一
排斥
判断
同时
书卷
《漢語大詞典》:
矛楯
亦作“ 矛盾 ”。
《
韩非子·难一
》
:“ 楚 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以“矛楯(盾)”连举比喻言语或行为相互抵触,互不相容。
《
魏书·李业兴传
》
:“ 异 曰:‘圆方之説,经典无文,何怪於方?’ 业兴 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见卿録 梁 主
《孝经义》
亦云上圆下方,卿言岂非自相矛楯?’” 唐
刘知几
《
史通·浮词
》
:“今之记事也则不然,或隔卷异篇,遽相矛盾;或连行接句,顿成乖角。” 元
辛文房
《
唐才子传·曹唐
》
:“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矛楯之极,则是非锋起。”
分類:
言语
相互
抵触
《國語辭典》:
折中
拼音:
zhé zhōng
1.调和太过与不及,使之得当合理。《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太史公曰》:「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也作「折衷」。
2.公平、公正。《管子。小匡》:「决狱折中,不杀不辜。」
分類:
折中
调节
取正
调和
不同意
适中
判断
断事
争执
准则
《國語辭典》:
决疑(決疑)
拼音:
jué yí
解决疑惑。《左传。桓公十一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唐。
白居易
答卜者
诗:「知君善易者,问我决疑不。」
分類:
决疑
解决
疑难
难问
问题
判断
断疑
《國語辭典》:
理性
拼音:
lǐ xìng
1.心理学上指一种个人风格类型。此种类型的特质为以逻辑推理方式来观察事情。不易显露情感,不善同情,也不在意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相对于感性而言。如:「理性的人虽似无情,但在法理的维护上立场比较稳。」
2.思考、判断、推理等的能力。相对于感性而言。
3.理智、冷静。如:「遇到大事千万要理性思考,沉著应对,切莫感情用事,坏了大局。」
分類:
理性
道理
理智
涵养
本性
养性
性情
判断
推理
上控
控制
思想
能力
感性
性相
《國語辭典》:
必定
拼音:
bì dìng
1.一定。表示肯定的推断。《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这老人家为人必定十分好,所以杜府才如此尊重报答他。」《红楼梦》第一一回:「我说老祖宗是爱热闹的,今日不来必定有个缘故。」
2.表示意志坚定。如:「明天我必定会来看你。」
3.必然安定。汉。刘向《说苑。卷一六。谈丛》:「知所以安利万民,则海内必定矣。」《三国志。卷一八。魏书。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李通》:「曹公明哲,必定天下。」
分類:
必定
示意
判断
意志
坚决
推论
的确
确凿
必然
《國語辭典》:
明断(明斷)
拼音:
míng duàn
明确的判断是非。《后汉书。卷三一。孔奋传》:「为政明断,甄善疾非。」《三国演义》第一二○回:「皓才识明断,堪为帝王。」
分類:
明确
清明
英明
公平
明白
辨别
果断
决断
别是
是非
判决
判决书
公正
判断
黎明
《國語辭典》:
宸襟
拼音:
chén jīn
天子的情怀。南朝梁。
何逊
〈
九日侍宴乐游宛诗为西封侯作
〉诗:「宸襟动时豫,岁序属凉氛。」唐。
薛元超
谏蕃官仗内射生疏
:「时惟令月,景淑风和,宸襟有豫,百灵胥悦。」
分類:
帝王
思虑
判断
《國語辭典》:
命题(命題)
拼音:
mìng tí
1.考试或作文出题目,称为「命题」。
2.逻辑学上指表达判断的语句。通常以直陈语句或假定句表达。
分類:
逻辑学
所出
确定
题目
出题
诗文
表达
判断
主旨
句子
命题
意义
为命
《國語辭典》:
定断(定斷)
拼音:
dìng duàn
定案、决断。宋。洪迈《夷坚乙志。卷二○。祖寺丞》:「此事固非祖公意,然因其疑,遂送他所,竟以死罪定断。」《金史。卷一五。宣宗本纪中》:「乙未,敕尚书省,自今六部禀议常事,但可再送,不得趣召辨正。馀应入法寺定断而再送,犹未当者具以闻,下吏治之。」
分類:
定案
出判
判断
决定
《国语辞典》:
枉断(枉断)
拼音:
wǎng duàn
法律上指枉曲法律而做出的不确判断。
分类:
法律
枉曲
曲法
不确
判断
《國語辭典》:
裁断(裁斷)
拼音:
cái duàn
考虑决定。《南史。卷六○。徐勉传》:「疑事既多,岁时又积,制旨裁断,其数不少。」
分類:
裁断
制止
材料
过考
考虑
禁绝
剪裁
出判
判断
论断
决定
《國語辭典》:
武断(武斷)
拼音:
wǔ duàn
1.指以权势断定是非曲直。《史记。卷三○。平准书》:「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至若舞文的滑吏,武断的土豪,自有刑宰主之。」
2.主观轻率地判断。如:「在没有调查清楚前,不可武断下评论。」
分類:
武断
主观
只凭
威势
权势
盲目
是非
判断
自信
独断独行
《漢語大詞典》:
详断(詳斷)
审察判断。
《宋书·武帝纪》
:“自今囚至辞具,并即以闻,朕当悉详断,庶无留狱。”
《陈书·宣帝纪》
:“其军国兴造、徵发、选序、三狱等事,前须详断,然后启闻。”
《
宋史·刑法志一
》
:“寻如旧制,大理寺详断,而后覆于刑部。”
分類:
审察
判断
《漢語大詞典》:
专决(專決)
(1).片面地判断。
《
史记·太史公自序
》
:“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於名而失人情。”
(2).独自决断。
《
隋书·来护儿传
》
:“吾在閫外,事合专决,岂容千里禀听成规!”
《
明史·何福传
》
:“帝以 福 有才略,宠任逾诸将, 福 亦善引嫌,有事未尝专决。” 清
王柏心
《张军门歌》
:“閫外进退孰专决,坐恨庸才制英杰。” 吴晗
《朱元璋传》
第七章一:“丞相对一切庶务有权专决,统率百官,只对皇帝负责。”
分類:
片面
独自
独自决断
自决
面地
决断
判断
《漢語大詞典》:
近是
对某种情况、某种事物作接近肯定的判断。 汉
王充
《
论衡·自纪
》
:“歷日弥久,以为昔古之事,所言近是。”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长安门》
:“东西 长安门 外有通五府各部处总门,京师市井人谓之 孔圣门 ,或以为本名 公生门 ,并无意义。其有识者则曰 拱辰门 之误,近是。” 郭沫若
《棠棣之花》
附录
《我怎样写〈棠棣之花〉》
:“有的人站在纯粹历史家的立场,说 阳坚 、 韩山坚 、 韩严 应该是一个人,而且就是 严仲子 严遂 。不错,有些近是。”
分類:
接近
肯定
判断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