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19,分142页显示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福分
分破
钗分
分书
分理
分理
事分
分绝
分违
明分
明分
量分
分立
分夜
分辨
《國語辭典》:福分  拼音:fú fen
人生命中注定应得的享用。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怎敢想望这个福分,但留得性命,便死生难忘也。」也作「分福」、「福缘」。
分類:福分福气
《國語辭典》:分破  拼音:fēn pò
1.分开、分裂。《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论曰》:「于是匈奴分破,始有南北二庭焉。」《刘知远诸宫调。第一》:「取金钗分破,遂将一股与他知远。」
2.分减、分担。宋。史达祖〈齐天乐。西风来劝〉词:「更分破秋光,尽成悲境。」元。姚遂〈阳春曲。金鱼玉带〉曲:「山河判断笔尖头,得志秋,分破帝王忧。」
分類:分离分开
《漢語大詞典》:钗分(釵分)
比喻夫妻或恋人分离。 宋 吴潜 《蝶恋花·吴中赵园》词:“镜断釵分何处续,伤心芳草庭前緑。”参见“ 分釵断带 ”。
《國語辭典》:分钗断带(分釵斷帶)  拼音:fēn chāi duàn dài
金钗分成两段,衣带断为两截。比喻夫妻离异。也作「分钗破镜」。
分類:离异夫妇
《國語辭典》:分书(分書)  拼音:fēn shū
1.书体名。为秦代隶体的一种笔法,相传为王次仲所创。参见「八分」条。
2.分家产的文据。《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阿寄又讨出分书,将分下的家火,照单逐一点明。」
《國語辭典》:八分  拼音:bā fēn
1.书体名。为秦代隶体的一种笔法,相传为王次仲所创,说法多种,常见的有:一、言八宜训背,笔势左右分布相背,有如八字。见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论书一。历下笔谭》。二、有以二分似隶,八分似篆,介于篆隶之间,故称为「八分」。见《雅俗稽言。卷三二。字学。八分》引《书苑文姬说》。也称为「八分书」、「分书」。
2.汉隶的别称。魏晋以后的楷书称为「隶书」,为避免混淆,称当时通行且有波磔的汉隶为「八分」。蔡邕所书的《熹平石经》为八分的正则。也称为「汉隶」。
3.事情接近完满的状态。如:「这事的进展没有十分,也有八分了。」
《漢語大詞典》:分理
名分与事理。《旧唐书·温造传》:“凡事有小而关分理者,不可失也。分理一失,乱由之生。” 章炳麟 《与邓实书》:“以为文生於名,名生於形,形之所限者分,名之所稽者理,分理明察,谓之知文。”
《國語辭典》:分理  拼音:fēn lǐ
1.文理。汉。许慎〈说文解字序〉:「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
2.处理、受理。元。无名氏《百花亭》第四折:「元帅在上,可怜见王焕有纸状告著一个人,乞赐分理。」《红楼梦》第六四回:「亲友渐次散回,只剩族中人分理迎宾送客等事。」
3.解释、分辨道理。《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陈氏晓得分理不清的,走了转来,一心只要自尽。」
《漢語大詞典》:事分
职分;名分;身分。 唐 元稹 《叙奏》:“经制度,明利害,区邪正,辨嫌惑,存之则事分著,去之则是非泯。” 宋 王禹偁 《官舍书怀呈罗思纯》:“同年事分几般同,墨綬逶迤一郡中。” 宋 洪迈 容斋四笔·轻浮称谓:“至於当他人父兄尊长之前,语及其子孙甥壻,亦云‘某丈’。或妄称宰相执政贵人之字。皆大不识事分者,习惯以然,元非简傲也。”
《漢語大詞典》:分绝(分絶)
(1).区别;分隔。史记·三王世家褚少孙论:“至其次序分絶,文字之上下,简之参差长短,皆有意,人莫之能知。”汉书·地理志上:“ 尧 遭洪水,褱山襄陵,天下分絶,为十二州。”
(2).离弃;弃绝。 唐 戴孚 《广异记·常夷》:“分絶车马好,甘随狐兔群。”
《漢語大詞典》:分违(分違)
离别。 南朝 梁元帝 《答晋安王叙南康简王薨书》:“且分违易久,嘉会难逢。” 明 文徵明 《滁州官舍侍少卿家叔夜话》诗:“夜阑无限分违意,月满空阶酒正醒。”
分類:离别
《漢語大詞典》:明分
显然;分明。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七出:“它明分欺负下官!”
《國語辭典》:明分  拼音:míng fèn
1.明本分,知分际。《商君书。修权》:「君臣释法,任私必乱,故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法则治。」
2.明显之定分。《汉书。卷一○○。叙传上》:「收陵、婴之明分,绝信、布之觊觎。」
3.明确的本分。《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庞淯母》:「怨塞身死,妾之明分;结罪理狱,君之常理。何敢苟生,以枉公法!」
4.分明、显然。《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七出》:「猜忌多,则骨肉不免成仇敌。它明分欺负下官。」
《漢語大詞典》:量分
思量自己的本分。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老翁不量分,累月笞其儿。” 唐 元稹 《有鸟》诗:“当时何不早量分,莫遣辉光深照泥。”参见“ 量己审分 ”。
《漢語大詞典》:量己审分(量己審分)
估量自己,省察本分。南齐书·刘瓛传:“吾性拙人閒,不习仕进……量己审分,不敢期荣。”
《漢語大詞典》:分立
(1).分别独立。 宋 程颐 《答杨时论〈西铭〉书》:“《西铭》明理一而分殊, 墨氏 则二本而无分。分殊之蔽,私胜而失仁;无分之罪,兼爱而无义。分立而推理一,以止私胜之流,仁之方也。” 孙中山 《五权宪法》:“这本书是根据 英国 的政治习惯,发明三权独立的学说,主张把国家的政权分开成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所以三权分立,是由 孟德斯鸠 所发明的。”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 印度 背 蒙古 之 莫卧尔 朝,以成各省分立之势,卒为 英 人蚕食,此 长素 所引为成鉴者。”
(2).分别制定。 宋 程颐 《论礼部看详状》:“窃念学校所以检束学者,不可设盗贼之法。况有行止乖恶一条,凡言之丑者皆丽其中。他犯可言者,自合分立条项。”
(3).分别设立。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九章:“立金行部於公政府,即度支部。分立於各度小政府,为总金行,下至於各地方自治局有分金行。”
《漢語大詞典》:分夜
半夜。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至使膏腴子弟,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吟。”北史·柳彧传:“一日之内,酬答百司,至乃日旰忘食,分夜未寝,动以文簿,忧劳圣躬。”
分類:半夜子时
《國語辭典》:分辨  拼音:fēn biàn
辨别、说明。《刘知远诸宫调。第一》:「欲待说,难言,……短叹长吁,义定手前来分辨。」《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济川听了他一派胡言,也不同他分辨,自去收拾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