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帷宫
古代帝王出行时以帷幕布置成的行宫。周礼·天官·掌舍:“为帷宫,设旌门。” 郑玄 注:“谓王行,昼止有所展肆。若食息,张帷为宫,则树旌以表门。”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帷宫宿设,帐殿开筵,旁临 细柳 ,斜界 宜年 。” 唐 许敬宗 《奉和行经破薛举战地应制》:“帷宫面 丹浦 ,帐殿瞩 宛城 。”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曹利用 使 契丹 ﹞,及还,上在帷宫,方进食,未之见,使内侍问所遗。”
《漢語大詞典》:先置
古代礼制,天子出行,先置供具于前。文选·扬雄〈羽猎赋〉:“营合围会,然后先置乎 白杨 之南。”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先置供具於前也。”《后汉书·张禹传》:“臣闻王者动设先置,止则交戟,清道而后行,清室而后御。”宋书·礼志五:“春秋上陵,尤省于小驾。直事尚书一人从,其餘令史以下皆从行,所谓先置也。”
《漢語大詞典》:御宿
(1).帝王出行止宿之地。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一:“蒙尘清露急,御宿且谁供?” 仇兆鳌 注:“御宿,天子驻蹕之地。”
(2). 汉 宫苑名。亦川名。汉书·扬雄传上:“ 武帝 广开 上林 ,南至 宜春 、 鼎湖 、 御宿 、 昆吾 。” 颜师古 注:“ 御宿 在 樊川 西也。”文选·扬雄〈羽猎赋序〉:“ 御宿 、 昆吾 。” 李善 注引《三秦记》:“ 樊川 ,一名 御宿 。”三辅黄图·苑囿:“ 御宿苑 在 长安 城南 御宿川 中, 汉武帝 为离宫别馆,禁御人不得入。往来游观,止宿其中,故名。” 南朝 陈 张正见 《重阳殿成金石会竟上诗》:“藻井倒披莲,云光开 御宿 。”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八:“ 昆吾 、 御宿 自逶迤, 紫阁 峰阴入 渼陂 。”
《漢語大詞典》:鸿雁行(鴻雁行)
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鴈行,朋友不相踰。”言兄弟出行,弟在兄后。后因以“鸿雁行”为兄弟之称。 清 蒲松龄 《八月为李大厅复孙俊服启》:“鸿雁行中,伯仲一门皆秀;鸳鸯牒上, 朱 陈 两姓偏多。”
分類:兄弟出行
《漢語大詞典》:私幸(私倖)
指受到帝王宠爱的臣子。后汉书·宦者传·吕强:“又授位乖越,贤才不升,素餐私倖,必加荣擢。”
古时天子私自出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伤心煞 煤山 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
《漢語大詞典》:骑吏(騎吏)
出行时随侍左右的骑马的吏员。汉书·韩延寿传:“ 延寿 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唐 刘禹锡 《有感》诗:“骑吏尘未息,铭旌风已翻。”
《漢語大詞典》:道游
天子出行时的道车和游车。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前皮轩,后道游。” 李善 注引 文颖 曰:“天子出,道车五乘,游车九乘,在乘舆车前。”
《國語辭典》:引导(引導)  拼音:yǐn dǎo
1.领导。《南史。卷六三。王神念传》:「有一群鱼跃水飞空引导,贼望官军上有五色云,双龙挟舰行甚迅疾。」《三国演义》第三三回:「但须得识径路者为引导耳。」
2.道家修炼的方法之一,即导引。汉。王充《论衡。自纪》:「适辅服药引导,庶冀性命可延。」
《漢語大詞典》:鞭声(鞭聲)
(1).抽鞭的声音,指古代官员出行,衙役等执鞭驱令行人回避,以示官威。 宋 黄庭坚 《贾天锡惠宝熏乞诗予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十字作诗报之》:“雉尾映鞭声,金鑪拂太清。”
(2).策马扬鞭时的响声。亦借指征战。 宋 陆游 《出朝天门由小西门归》诗:“澹日向人供帽影,微风傍马助鞭声。” 宋 陆游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诗:“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何时夜出 五原 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漢語大詞典》:返跸(返蹕)
指帝王出行返归。跸,帝王车驾。 明 瞿式耜 《坚辞勋封疏》:“盖臣之意,不过谓 楚 必不可遽入, 粤 必不可轻离,留此 桂林 ,以为皇上返蹕之地,将来恢復东 粤 ,便可从 豫章 以遡 金陵 ,此方臣满愿之时耳。” 清 丘逢甲 《述哀答伯瑶》诗:“留都扈蹕方争功,还都返蹕相謷訾。”
《漢語大詞典》:呵殿
(1).谓古代官员出行,仪卫前呵后殿,喝令行人让道。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逡巡风定雨霽,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秦桧待金使:“上既受书( 金国 盟书)毕,百官呵殿,缀 金 使以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生衣绣裳,驾青虬,呵殿而出。”
(2).指此类仪仗队伍或随从人员。 宋 姜夔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词:“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一》:“其人冠带騶从,出入呵殿甚都,与縉绅交,人不疑也。”
《漢語大詞典》:清警
(1).机智敏锐。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卢 清警明理,百鍊不消。”晋书·王亮传:“﹝ 王亮 ﹞少清警有才用。”南史·柳盼传:“后从祖弟 庄 清警有鉴识。”
(2).旧时帝王出行,清除道路,警戒行人。艺文类聚卷二十四引 南朝 梁元帝 《〈忠臣传谏争篇〉序》:“出则清警传路,处则凭玉负扆。”参见“ 清蹕 ”。
(3).清新而警策。 宋 苏轼 《送参寥师》诗:“新诗如玉雪,出语便清警。” 明 袁宏道 《叙姜陆二公同适稿》:“有以事功名而诗文清警者, 姚少师 、 徐武功 是也。”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一章一:“在过于朴实的无玄想的,囿于现实的境地里的作品中,忽然遇见了像 籍 ( 阮籍 )的:‘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陨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当然会很清警的游心于别一个天地之中的。”
《國語辭典》:清跸(清蹕)  拼音:qīng bì
旧时天子出行,清洁道路,使人民避开。《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帝晖膺顺动,清跸巡广廛。」《周书。卷四十五。儒林传。序》:「帝于是服衮冕,乘碧辂,陈文物,备礼容,清跸而临太学。」
《漢語大詞典》:扈圣(扈聖)
跟随皇帝出行。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扈圣 崆峒 日,端居 灧澦 时。”宋史·乐志十六:“《十二时》:庭有燎,叠鼓鸣鼉,更问夜如何?……扈圣万肩摩。飭躬三宿, 泰畤 縟仪多。”
《漢語大詞典》:诏跸(詔蹕)
谓帝王出行。 唐 卢照邻 《赠许右丞从驾万年宫》:“闻道上之回,詔蹕下 蓬莱 。”
分類:帝王出行
《國語辭典》:私行  拼音:sī xíng
1.为办理私事而出国。《礼记。曲礼下》:「大夫私行出疆必请,反必有献。」
2.私自处理。如:「私行讲和」。
3.营谋对自己有利的行为。《管子。法禁》:「去非其人,而人私行者,圣王之禁也。」《韩非子。有度》:「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4.官吏微服出巡。《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臣等妆为仆从,自后载门出市私行,可以恣观市廛风景。」《警世通言。卷九。李谪仙醉草吓蛮书》:「都猜道朝廷差李学士出外私行观风考政,无不化贪为廉,化残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