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祖鬯
古代丧葬,于出殯前设奠所用的郁鬯酒。 南朝 陈 沈炯 《陈武帝哀策文》:“望三灵而标目,蹐九地而崩心,哭仍几之将撤,慟祖鬯之虚斟。”
《国语辞典》:红姨(红姨)  拼音:hóng yí
1.担任阳间与阴间沟通的女性灵媒。让亡魂附身,使生者与死者沟通。
2.出殡行列的牵亡阵中,听命于红头道士的女巫。藉吹号角,唱牵亡歌来告示神意。
《国语辞典》:领魂车(领魂车)  拼音:lǐng hún chē
旧俗在出殡仪式中,准备一辆空车或空轿于棺木前,以接引死者的魂魄。也称为「领魂轿」。
《国语辞典》:哭竹棒  拼音:kū zhú bàng
旧时出殡时孝子手中所执的竹杖。《豆棚閒话。第一○则》:「不是手中哭竹棒,几乎跌倒在街坊。」也称为「哭丧棒」。
《漢語大詞典》:跟夫
指旧时出殡时跟随的拨旗扛夫。旧时 北京 富人出殡,要用32人、48人或64人抬棺材,也叫抬扛。另有4位杠夫拿着拨旗,在四角跟随。扛夫换班须注意拨旗,以便进退有序。 老舍 《茶馆》第三幕:“四角儿的跟夫,本家赏钱一百二十吊!”
《國語辭典》:伴大夜  拼音:bàn dà yè
人初死之时,家属中要彻夜有人守在灵柩边,称为「伴大夜」。
《漢語大詞典》:起棺
谓把棺材从丧家或厝地抬走,出殡入土。《黑籍冤魂》第十二回:“出殯之日,各局俱齐,预备起棺行丧。” 陈世旭 《小镇上的将军》:“在起棺的那一刻,他们宰了雄鸡祭杠。”参见“ 起柩 ”。
《漢語大詞典》:起柩
谓把棺材从丧家或厝地抬走,出殡入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祭物多与了店家与车夫,随即起柩而行。”
《漢語大詞典》:起柩
谓把棺材从丧家或厝地抬走,出殡入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祭物多与了店家与车夫,随即起柩而行。”
《國語辭典》:暖孝  拼音:nuǎn xiào
出殡前夕,丧家鼓乐宴客称为「暖孝」。宋。李荐〈师友谈记〉:「至七日,忽有旨下光禄供羊酒若干,欲为太后太妃皇后暖孝。」也作「暖丧」。
《漢語大詞典》:暖灵(暖靈)
指丧家请戏班到家演戏,至出殡为止。 清 魏祝亭 《两粤猺俗记》:“亲死,招梨园於其家朝暮演,殯出乃已,谓之暖灵。”
《國語辭典》:开路神(開路神)  拼音:kāi lù shén
出殡时前导的纸糊偶像,形貌狰狞,躯体高大。也称为「开路鬼」。
《國語辭典》:开吊(開弔)  拼音:kāi diào
丧家择期接受吊唁。《文明小史》第四一回:「等到开吊那天,到者上自官场,下至学堂,一齐都来吊奠。」也作「开丧」。
《國語辭典》:哭丧棒(哭喪棒)  拼音:kū sāng bàng
丧家出殡时,孝子所执的竹棒。《西游记》第三二回:「那个哭丧棒重,擦一擦儿皮塌,挽一挽儿筋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他可不要到我衙门里来娶,他踩进我辕门,我便拿哭丧棒打出来。」也称为「哭竹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