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征 → 徵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征服 拼音:zhēng fú
战胜、使屈服。《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猜没有别的,去年老人家在贵州征服了一洞苗子,一定是这个表题。」
《漢語大詞典》:裹糇粮(裹餱糧)
谓携带熟食干粮,以备出征或远行。语出
《诗·大雅·公刘》:“迺裹餱粮,于橐于囊。” 朱熹 集传:“餱,食。粮,糗也。” 晋
干宝 :“至于 公刘 遭 狄 人之乱,去 邰 之 豳 ,身服厥劳。故其
《诗》曰:‘乃裹餱粮,于橐于囊。’‘陟则在巘,復降在原,以处其民。’以至于 太王 为 戎 翟 所逼,而不忍百姓之命,杖策而去之。” 清
王昶 《郭舟山庙碑》:“裹餱粮兮争先后,妖星吐芒兮昼纬於天。”亦省作“ 裹餱 ”、“ 裹粮 ”。 晋
刘琨 :“裹粮携弱,匍匐星奔。” 宋 崔伯易 :“南方诸山,非復昔时,材不爱而木不蕃,畋不时而兽不滋,迨有千里不毛,裹餱莫支,是天地阴阳昼夜长养,犹不能以充其欲。” 元
虞集 《橐驼图赞》:“裹餱启行,致祚八百,史臣作雅,稽古允若。”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太平世地地相同,地地平等,不待裹粮远学焉。”
《漢語大詞典》:表貉
亦作“ 表禡 ”。亦作“ 表狢 ”。 古代田猎或出征,于阵前或营前立望表以祭神,谓之表貉。
《周礼·春官·肆师》:“凡四时之大甸猎祭表貉,则为位。” 郑玄 注:“貉,师祭也。”
《周礼·夏官·大司马》:“有司表貉。” 郑玄 注:“表貉,立表而貉祭也。” 晋
傅玄 诗:“蒐田表禡,申法誓,遂围禁,献社祭。”
《隋书·礼仪志一》:“宗庙以黄,社稷以黝,散祭祀用纯,表狢磔禳用厖。”
《隋书·礼仪志三》:“既阵,皆坐,乃设驱逆骑,有司表狢於阵前。”
《漢語大詞典》:铜面具(銅面具)
古代将士出征时常戴之以作防护和威慑敌人的铜制面具。
《宋史·狄青传》:“临敌被髮、带铜面具。” 清
贝青乔 :“漫説 狄 家铜面具,良宵飞骑夺 昆仑 。”亦省称“ 铜面 ”。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勇习 韩瓶 ,铁浮屠林,立於重关,铜面具风。”
《漢語大詞典》:假黄钺(假黄鉞)
魏 晋 南北朝 当位高权重之大臣出征时,往住加以“假黄钺”的称号,即代表皇帝亲征的意思。
《周书·静帝纪》:“上柱国、 扬州 总管、 随国公 杨坚 为假黄鉞、左大丞相。”
《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五年》:“冬十一月,大举伐 吴 ……命 贾充 为使持节、假黄鉞、大都督,以冠军将军 杨济 副之。” 胡三省 注:“黄鉞,天子之器,非人臣所得专用,故曰假。”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南史一》:“ 晋 宋 之制,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假黄鉞则可专戮节将矣。”后亦省作“ 假鉞 ”。 宋
陆游 :“一旦或有非常,陛下择羣臣,使之假鉞而董二军。”
《漢語大詞典》:军容使(軍容使)
官名。观军容使的省称。 唐 代后期为监视出征将帅的最高军职。
《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上》:“军容使 杨復恭 , 克用 所善也。”
《漢語大詞典》:出器
指军队出征所用的器具。
《管子·问》:“而造修之官,出器处器之具,宜起而未起者何待?” 尹知章 注:“出器,谓可出用之器。”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姚永概 云:“‘出器’谓行者所用,‘处器’谓居者所用。”
《漢語大詞典》:囊矢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世言 晋王 之将终也,以三矢赐 庄宗 ( 后唐 庄宗 )而告之曰:‘ 梁 ,吾仇也; 燕王 吾所立, 契丹 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 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 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后以“囊矢”为出征复仇的典实。 柳亚子
《鹧鸪天》词:“请缨已见同讎奋,囊矢终期奏凯还。”
《漢語大詞典》:决征(決征)
遽征,匆忙出征。
《北史·高闾传》:“车驾还幸 石济 , 閭 朝於行宫。帝谓曰:‘朕往年之意,不欲决征。但兵士已集,恐为 幽王 之失,不容中止,遂至 淮 南。’”
《漢語大詞典》:颁师(頒師)
军队出征归来。
《明史·范济传》:“ 洪武 初年尝赫然命将,欲清沙漠。既以餽运不断,旋即颁师。”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且屡奉皇太后‘息武寧边’之諭,遂命 傅恆 颁师还朝。”
《漢語大詞典》:辞面(辭面)
当面辞别。帝王出征时辞告父庙,为尊亲的礼仪。 汉
班固 《白虎通·三军》:“禰者,言子辞面之礼,尊亲之义也。”
《漢語大詞典》:无名之师(無名之師)
没有正当理由出征的军队。
《后汉书·袁绍传》:“今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师,窃为公惧之。”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八·老杜许蜀不真》:“ 昭烈 加兵于 吴 ,问斩 壮繆 之罪,非无名之师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移防》:“他三镇知你远去,也不能兴无名之师了,将军以为何如?”
《國語辭典》:提交 拼音:tí jiāo
提出、送交。如:「他将报告提交上级批示。」
《漢語大詞典》:牙门旗(牙門旗)
帝王出巡或将帅出征时作为仪仗或标识的大旗。
《三国志·魏志·典韦传》:“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 韦 一手建之。”
《宋史·仪卫志六》:“牙门旗,古者,天子出,建大牙。今制,赤质,错采为神人象,中道前后各一门,左右道五门,门二旗,盖取 周 制‘树旗表门’及‘天子五门’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