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少海
(1).指 渤海 。也称 幼海 。山海经·东山经“南望 幼海 ” 晋 郭璞 注:“即 少海 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齐景公 游 少海 。”《淮南子·墬形训》:“东方曰 大渚 ,曰 少海 。” 高诱 注:“东方多水,故曰 少海 ,亦泽名也。” 唐 骆宾王 《秋日饯陆道士陈文林序》:“加以山接 太行 ,耸 羊肠 而飞盖。河通 少海 ,疏 马颊 以开澜。”
(2).比喻太子。 唐 杜甫 《壮游》诗:“ 崆峒 杀气黑,少海旌旗黄。”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帝王:“天子比大海,太子比少海。”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及夫星明少海,天浮大潢。”
(3).经穴名。属手少阴心经。位于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國語辭典》:凹凸  拼音:āo tú
凹陷和凸起。元。秦𥳑夫《赵礼让肥》第一折:「不是我无食力身躯闪这一滑,多管是少人行山路凹凸。」《喻世明言。卷二○。陈从善梅岭失浑家》:「前面梅岭,望著好生崄峻崎岖,凹凸难行。」
《漢語大詞典》:深目
(1).眼睛凹陷。左传·昭公四年:“顾而见人,黑而上僂,深目而豭喙。”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老僧:“见一老僧,深目长头,略似世人图画寿星之状。”
(2).古代用来加强视力的器物。《淮南子·泰族训》:“欲知远近而不能,教之以金目则射快。” 汉 高诱 注:“金目,深目,所以望远近。” 姚范 曰:“疑即今之眼镜。”见援鹑堂笔记·杂识
(3).即 深目国 。山海经·海外北经:“ 无肠之国 在 深目 东。”参见“ 深目国 ”。
《漢語大詞典》:深目国(深目國)
古代传说中的国名,民皆深目。山海经·海外北经:“ 深目国 ,在其东,为人举一手一目,在 共工臺 东。”
分類:深目
《漢語大詞典》:山源
(1).山的深处。 唐 贺知章 《望人家桃李花》诗:“山源夜雨渡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宋史·礼志十六:“此水出於山源,清澄甘洁。”
(2).指人中。唇上鼻下之间中央的凹陷处。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鼻中隔之际,名曰山源。” 明 陈继儒 《笔记》卷一:“ 紫微夫人 誥:‘仰和天真,俯按山源。’天真是两眉之角,山源是鼻下人中也。”
《漢語大詞典》:地穴
(1).谓面积较大的凹陷地形。六韬·战骑:“往而无以返,入而无以出,是谓陷於天井,顿入地穴,此骑之死地也。”山海经·海内东经“﹝ 湘水 ﹞入 洞庭 下” 晋 郭璞 注:“ 洞庭 ,地穴也,在 长沙 巴陵 。”
(2).地下的孔道或洞穴。《文选·张载〈七命〉》:“举戈林竦,挥锋电灭;仰倾云巢,俯殫地穴。” 李善 注引 郑玄 曰:“穴,搏蛰兽所藏者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又故 虢县 有 杜阳山 。山北有 杜阳谷 ,有地穴北入,亦不知所极。” 明 姚广孝 《观石经洞》诗:“深田地穴藏,高耸巖洞积。”
《國語辭典》:洼然(窪然)  拼音:wā rán
深陷的样子。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漢語大詞典》:龛岩
底部凹陷的岩石,样子象佛龛。龛,供佛像或神像的小阁子。例如: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沈括《梦溪笔谈》
《漢語大詞典》:承浆(承漿)
穴位名。下唇中央的凹陷处。释名·释形体:“口下曰承浆。浆,水也。”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卷三:“承浆,一名天池,在颐前唇之下,足阳明、任脉之会。”
《漢語大詞典》:盘坳(盤坳)
盘旋凹陷。 北周 庾信 《枯树赋》:“迺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
分類:盘旋凹陷
《国语辞典》:窝儿(窝儿)  拼音:wō ér
1.缺额。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我如今将这头面,兑换些银两,买个窝儿,做开封府公人去。」《红楼梦》第六○回:「我听见屋里正经还少两个人的窝儿,并没补上。」
2.亏空、债务。《红楼梦》第六一回:「你拿著这个钱,全当还了他们素日叨登的东西窝儿。」
3.凹陷处。
《漢語大詞典》:洼坳(窪坳)
低下、凹陷之地。 唐 白居易 《湖亭晚望残水》诗:“流注随地势,洼坳无定质。”
分類:低下凹陷
《漢語大詞典》:圩顶(圩頂)
头顶凹陷。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 丘 云。” 司马贞 索隐:“圩顶言顶上窳也,故 孔子 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
分類:头顶凹陷
《國語辭典》:肩窝(肩窩)  拼音:jiān wō
肩膀上凹下的部分。
分類:肩膀凹陷
《國語辭典》:隆窳  拼音:lóng yǔ
兴隆衰败。《三国志。卷四二。蜀书。郤正传》:「道有隆窳,物有兴废。」也作「隆污」。
《漢語大詞典》:剜剜
凹陷貌。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俗人呼杼为橡子,以橡壳为杼斗,以剜剜似斗故也。” 唐 元稹 《董逃行》:“剜剜深脐脂燄燄,人皆数叹曰: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