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证 → 證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贴花(貼花) 拼音:tiē huā
1.缝制于衣物上各式各样的图案。如:「他那条牛仔裤上的卡通贴花很好看。」
2.在上釉的陶瓷制品表面压印图案。如:「贴花浅盘」。
《漢語大詞典》:关繻(關繻)
出入关隘的帛制凭证。语本
《汉书·终军传》:“ 军 从 济南 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 军 繻。”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繻,帛边也。旧关出入皆以传。传烦,因裂繻头合以为符信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以其受异气於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田作贾贩,无关繻、符传、租税之赋。” 唐
薛能 《长安道》诗:“关繻古若在,山岳累应成。”
《漢語大詞典》:毛节(毛節)
(1).即髦节。朝廷使者用作凭证的符节。 唐
独孤及 《送李宾客荆南迎亲》诗:“当为天北斗,曾使海西陲。毛节精诚著,铜楼羽翼施。”
(2).即髦节。道士用来表示法力的符节。 唐
王维 《送方尊师归嵩山》:“仙官欲往 九龙潭 ,毛节朱幡倚石龕。”毛,一本作“ 旄 ”。 唐
卢纶 《太白西峰偶宿单祝二尊师石室》诗:“毛节未归海,丹梯闲倚空。”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魂游》:“大罗天上柳烟含,你毛节朱旛倚石龕。”参见“ 髦节 ”。
《漢語大詞典》:髦节(髦節)
古代使者所持的竹节,以牦牛尾作饰。髦,通“ 旄 ”。
《后汉书·孔融传》:“ 日磾 以上公之尊,秉髦节之使。”
《漢語大詞典》:公符
官方的凭证。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二:“ 熙寧 丙辰四月二十六日, 襄州 通衢一死妇。理官验之,带二公符云: 潭州 妇人 阿毛 ,其夫 杨全 ,配隶 房陵 。既死本州,请陈愿负夫骨归葬故乡。”
《漢語大詞典》:信符
用作凭证的符节。
《墨子·旗帜》:“门二人守之,非有信符勿行,不从令者斩。”
《明史·云南土司传三》:“九年, 老挝 贡使还,恐道中为他部所阻,给信符,敕 孟艮 、 车里 诸部遣人护之。”
《清史稿·世祖纪一》:“庚子,收故摄政王信符,贮内库。”
《國語辭典》:长度(長度) 拼音:cháng dù
1.救济贫苦。《管子。轻重甲》:「死而不葬者,予之长度。」
2.两端之间的距离。如:「这块布的长度是3尺。」
《漢語大詞典》:金虎符
古代发兵或表明身份的凭证。
《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授君印綬、册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九。” 吕向 注:“金虎、竹使符, 汉 家符名。”
《元史·兵志一》:“万户佩金虎符。符趺为伏虎形,首为明珠,而有三珠、二珠、一珠之别。”
《元史·地理志六》:“ 至元 十七年,命 都实 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往求 河 源。”亦省称“ 金虎 ”。 元
萨都剌 诗:“花驄一日行千里,金虎三珠照百蛮。”
《國語辭典》:戒牒 拼音:jiè dié
僧尼受大戒的凭證,上载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师名等。源于唐代。也称为「度牒」。
《國語辭典》:印花 拼音:yìn huā
1.在纸或布上所印的各种图案花样的统称。
2.由政府出售,作为课税用的有价税票。参见「印花税票」条。
《國語辭典》:印花税(印花稅) 拼音:yìn huā shuì
一种对特种凭證,以贴用政府特制的印花税票,所课徵的租税。根据印花税法的规定,营业发票、银钱收据、买卖动产契据、承揽契据及典卖、让售及分割不动产契据等均需于凭證书立或交付时缴交印花税。
《漢語大詞典》:券给(券給)
宋 代发给出戍或就役士卒的一种补助凭证。可据以领取钱币、实物等。:“当精择伉壮,广其尺籍,悉隶御前军额,分擘券给以助州郡衣粮之供。”
《漢語大詞典》:邮符(郵符)
发给往来人员,准许其在驿站食宿及使用其车马的凭证。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己卯十一月,自 襄阳 遣一介至 永州 ,持邮符见辟。予封还邮符,辞以封疆大役不敢冒昧尝试。”
《清史稿·礼志十》:“凡诸国以时修贡,遣陪臣来朝……将入境,所在长吏给邮符,遴文武官数人伴送。”
《六部成语注解·兵部》:“邮符,驰驛官兵所持之凭信,由兵部所给发者。”
《國語辭典》:执照(執照) 拼音:zhí zhào
1.凭證、證据。《西游记》第三八回:「他敢道:『我是乌鸡国王。有甚逆天之事,你来拿我?』将甚执照与他折辩?」《三侠五义》第五回:「只因三年前不记日子,托杨大成到缎店取缎子,将此坠做为执照。」
2.由官署正式发给核准做某事的凭證。如:「营业执照」、「驾驶执照」。
《漢語大詞典》:铁契(鐵契)
古代皇帝颁赐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为 汉高祖 所创。铁制的契券上用丹砂书写誓词,从中剖开,朝廷和受赐者各保存一半。 唐 以后不用丹书,而是嵌金,并在券文上刻有免死等特权的文字。
《汉书·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庙。”
《漢語大詞典》:手历(手歷)
宋 时官署印发给纳盐亭户的取钱凭证。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二年》:“壬戌,詔 浙东 提举监司体访 浙西 提举 薛元鼎 措置印给亭户纳盐手歷式样,将合支本钱尽数称下支给,毋致积压拖欠。”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二年》:“先是 元鼎 印给手歷,徧给亭户,令賫歷就称下支钱,至是復令 浙东 行之。”
《漢語大詞典》:监照(監照)
(1).监,通“ 鉴 ”。犹照临。
《庄子·天运》:“九洛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
(2).监,通“ 鉴 ”。监生的凭证。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再看那大纸包的,是一张监照,一张候选通判的官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他到得 上海 来,就盘缠断絶了。此刻拿了一张监照,两个奬札,在这里兜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