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自来火(自來火)  拼音:zì lái huǒ
1.火柴。《文明小史》第三二回:「这班恶煞,就擦根自来火,在柴堆上点著了。」也称为「洋火」。
2.煤气灯。《负曝闲谈》第六回:「自来火半明不灭,江裴度把它拧亮了。」
3.打火机。
《國語辭典》:洋火  拼音:yáng huǒ
1.俗称火柴。也称为「自来火」。
2.西式煤油火炉。置有烟筒,以便将烟排到室外。也称为「洋炉」。
分類:火柴
《漢語大詞典》:洋取灯(洋取燈)
方言。火柴。《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外国洋人叹十声》:“洋鬼子要通商嘆了九声,洋货行洋药行还有洋取灯。” 孙犁 《白洋淀纪事·秋千》:“他在 张岗 街上开了一个小杂货店,起先就卖些针头线脑,火绒洋取灯。”
分類:方言火柴
《國語辭典》:贴花(貼花)  拼音:tiē huā
1.缝制于衣物上各式各样的图案。如:「他那条牛仔裤上的卡通贴花很好看。」
2.在上釉的陶瓷制品表面压印图案。如:「贴花浅盘」。
《國語辭典》:火花  拼音:huǒ huā
1.物体燃烧时所迸发的火星。如:「火花四射」。
2.比喻光辉灿烂的生命力。如:「生命的火花」。
《國語辭典》:贴画(貼畫)  拼音:tiē huà
一种作画手法。将纸、布等各种不同的材质,撕剪成细小的碎片,再黏贴于打好底稿的画布上。亦指以此种手法完成的作品。如:「她在儿童才艺班教贴画,这次画展展示的多半是学生的创作。」「他将在这个月底举办个人创意贴画展。」
《國語辭典》:发烛(發燭)  拼音:fā zhú
1.在小木片上涂有硫黄制成的引火物,犹如现在的火柴。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五。发烛》:「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镕硫黄涂木片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淬儿。」
2.点火。宋。马永卿《懒真子》卷五:「看书至夜分,乃自掩火灭烛而睡,至五更初,公即自起发烛点灯著述,夜夜如此。」
《國語辭典》:引光奴  拼音:yǐn guāng nú
用杉条染硫黄制成,点燃后可以代替灯用,称为「引光奴」。类似今日的火柴。宋。陶谷《清异录。卷三。火寸》:「夜中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黄,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燄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
《国语辞典》:安全火柴  拼音:ān quán huǒ chái
用红燐制成的火柴,无毒,今多用之。
分类:火柴
《国语辞典》:撇火石  拼音:piē huǒ shí
打火石。古时无火柴,取火时必须用铁片在黑色的打火石上削击产生火花,以便燃烧硝纸取火。《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宋四公怀中取出一个小罐儿,安些个作怪的药在中面,把块撇火石,取些火烧著,喷鼻馨香。」
《國語辭典》:火寸  拼音:huǒ cùn
一种引火的条状物。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五。发烛》引宋。陶公谷《清异录》:「夜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知者,批杉条,染硫黄,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燄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
《國語辭典》:取灯儿(取燈兒)  拼音:qǔ dēng ér
引火用的易燃物,旧时用以点灯。《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婆子道:『忘带个取灯儿去了。』」《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八回:「一分火石火链片儿,一把手取灯儿,一块磨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