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信条(信條)  拼音:xìn tiáo
共同信守的准则。如:「为环保尽分心力,是他们社团的主要信条之一。」
《漢語大詞典》:极等(極等)
(1).谓以准则衡量。逸周书·度训:“明王是以极等以断好恶,教民次分。”
(2). 清 代秀才岁考中成绩最低劣的等次。儒林外史第七回:“ 汶上 县学四等第一名上来是 梅玖 ,跪着閲过卷,学道作色道:‘做秀才的人,文章是本业,怎么荒谬到这样地步!平日不守本分,多事可知!本该考居极等,姑且从宽,取过戒飭来,照例责罚!’”
《漢語大詞典》:反德
(1).违背事物的准则。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六:“ 京房 《易传》曰:‘夫妇不严,厥妖狗与豕交,兹谓反德,国有兵革。’”
(2).恢复原来的德政。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炎正中微,大盗易国。九县飆回,三精雾塞。人厌淫诈,神思反德。”
《漢語大詞典》:权称(權稱)
(1).谓权衡局势。管子·霸言:“必先定谋虑,便地形,利权称,亲与国,视时而动,王者之术也。”
(2).法度,准则。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荀子·正论:“圣人备道全美者也,是悬天下之权称也。”
(3).用秤称。形容均平。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配率均平,有如权称。贫乏小户,必得饶裕。”
《漢語大詞典》:四礼(四禮)
(1).古代加冠、婚嫁、治丧、祭祀仪式的合称。 隋 王通 中说·关朗:“正家以四礼,冠婚丧祭。”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人伦·四礼》“冠昏丧祭”明 毛晋 注:“ 文中子 弟 凝 正家以四礼。”
(2).旧时妇女侍奉丈夫的四项准则。 汉 班固 《白虎通·嫁娶》:“妇事夫有四礼焉。鸡初鸣,咸盥漱,櫛縰笄总而朝,君臣之道也。惻隐之恩,父子之道也。会计有无,兄弟之道也。闺閫之内,衽席之上,朋友之道也。” 汉 蔡邕 《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灵表》:“夫人生应灵和,德精性妙……幼从师氏四礼之教,早达窈窕德象之仪。”
《漢語大詞典》:义志(義志)
符合道义准则的意志。荀子·王霸:“主之所极然帅羣臣而首乡之者,则举义志也。”
《國語辭典》:节理(節理)  拼音:jié lǐ
1.节操、义行。汉。刘向《说苑。卷四。立节》:「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
2.地质学名词。岩石因体积收缩或受外力作用而产生的裂缝。多成群出现,相互平行或纵横交错,并无明显位移现象。通常依发生于岩石成岩前后,可分为原生节理与次生节理二种。
《漢語大詞典》:概则(概則)
普遍的准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至于 法兰西 、 美利坚 二国,近人译曰民主、曰合众。谓为共和政体之一种则可,谓为共和政体之概则,则不可。”
分類:普遍准则
《漢語大詞典》:柯则(柯則)
准则,法度。 宋 文天祥 《与赵大卿孟傅》:“一规一随,赖有柯则。”参见“ 柯斧 ”。
分類:准则法度
《漢語大詞典》:柯斧
(1).装柄之斧。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而秉斤两者,或舍銓衡而任情;掌柯斧者,或曲绳墨於附己。”《水浒传》第九七回:“忽见崖畔树林中,走出一个樵者,腰插柯斧。”《西游记》第五九回:“那樵子撇了柯斧,答礼道:‘长老何往?’”
(2).《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后因以“柯斧”喻媒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有表妹,美无伦。倘能垂意,当执柯斧。”
(3).《诗·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郑玄 笺:“伐柯者必用柯,其大小长短,近取法於柯。”后因以“柯斧”喻法规。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严操柯斧,正色供绳,明赏必罚,有犯无赦。”
分類:媒妁法规
《漢語大詞典》:倍德
(1).背弃恩德。倍,通“ 背 ”。史记·项羽本纪:“愿 伯 ( 项伯 )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田叔列传:“王长者,不倍德。”
(2).指背离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下:“主有三殆。倍德好色,亲諂諛,远忠直,嬖子众多,嫡嗣无立,是一殆也。”
《漢語大詞典》:典例
可依为准则的成例。 唐 白居易 《萧俛一子回授三从弟伸制》:“当延赏於胤嗣,愿推恩於友爱;厥有典例,因而从之。” 明 何大复 《赠李仲良耆老序》:“州县乡各置一老,使任捕詰,虽非典例,亦便宜所可举者也。”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至南州羣彦,翩然来仪,则尔公尔侯,列爵分土,有 平西 之典例在。”
《漢語大詞典》:权准(權準)
权衡的准则。 明 宋濂 《翰林待制柳先生行状》:“遇有所讨论,先生为权準。”
分類:权衡准则
《國語辭典》:离谱(離譜)  拼音:lí pǔ
不合常理。如:「他说的话太离谱了。」
《漢語大詞典》:课则(課則)
考核的准则。 梁启超 《日本横滨中国大同学校缘起》:“以 孔子 之学为本原,以西文日文为通学,以中学小学章程为课则,延 中 土通才及 日本 大学校教授为教习。”
分類:考核准则
《國語辭典》:相对论(相對論)  拼音:xiāng duì lùn
论时和空相对的物理学说。二十世纪初由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提出,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物理上量度的过程注意到光速并非无限大。相对论修正了牛顿以来对空间、时间、引力及运动规律永恒不变的看法,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对物理学、天文学等方面有莫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