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60,分31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决不
不决
决胜
未决
决科
决策
河决
决定
已决
勇决
决无
决去
决事
决狱
一决
《漢語大詞典》:决不
丝毫不;无论如何不;在任何条件下都不
肯定不。例如:“决不”是他的答复的实质。
《国语辞典》:不决(不决)  拼音:bù jué
不决定。如:「议而不决」。
分类:不决决定
《國語辭典》:决胜(決勝)  拼音:jué shèng
1.取得胜利。唐。贺朝〈从军行〉:「骑射先鸣推任侠,龙韬决胜伫时英。」
2.决定胜负。《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唐。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
《国语辞典》:未决(未决)  拼音:wèi jué
还未确定。如:「那件企划案已呈给经理三个多月了,仍然是悬而未决。」《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刘表犹豫未决,请玄德共议。」
《漢語大詞典》:决科(決科)
谓参加射策,决定科第。后指参加科举考试。 汉 扬雄 《法言·学行》:“或曰:‘书与经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曰:‘可。’或人哑尔笑曰:‘须以发策决科。’” 李轨 注:“射以决科,经以策试,今徒治同经之书而不见用,故笑之。” 唐 柳宗元 《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决科联中,休问用张。” 宋 岳珂 愧郯录·场屋编类之书:“自国家取士场屋,世以决科之学为先。”
《國語辭典》:决策(決策)  拼音:jué cè
1.决定计策。《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2.为达成计画目标所决定的方法或策略。如:「这是公司目前的决策,希望各位同仁支持。」
《骈字类编》:河决(河决)
史记河渠书汉兴三十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元光之中而河决于瓠子东南注钜野通于淮泗左魏书南安王英传将取三关英策之曰三关相须如 右手若克一关两关不待攻而定攻难不如攻易东关易攻宜须先取即黄石公所谓战如风发攻如河决 水经注汉大司马张仲议曰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而民竞河溉曰今河不通利至三月桃花水至则河决以其噎不泄也禁民勿复引河是黄河兼浊河之名矣艾袁豹伐蜀檄如其迷复奸邪守愚不改火燎孟诸芝 同烂河决金堤渊丘同体 苏辙黄楼赋序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河决于澶渊东流入钜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下
《國語辭典》:决定(決定)  拼音:jué dìng
1.对事情做判断与主张。《史记。卷三。殷本纪》:「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汉书。卷七四。魏相丙吉传。丙吉》:「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
2.一定。《朱子语类。卷一三一。中兴至今日人物上》:「若欲与汤进之同做,决定做不成,后来果如此。」宋。陆游〈一百五日行〉诗:「眼中青山身后冢,此事决定君何疑。」
3.坚决的意志。如:「他有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决定离开,看来是留不住了。」
4.对事情做出结论。如:「重要的提案,在今天的会议上必须有个决定。」
《国语辞典》:已决(已决)  拼音:yǐ jué
1.已往的决定,称为「已决」。
2.已经决定。
《國語辭典》:勇决(勇決)  拼音:yǒng jué
勇敢而有决断。《元史。卷一二八。阿朮传》:「沉几有智略,临阵勇决,气盖万人。」
分類:勇敢果断
《漢語大詞典》:决无
表示某人所作的宣誓或作起誓。例如:的确;决无虚言。
《漢語大詞典》:决去(決去)
辞别离去。决,通“ 诀 ”。多指永别。汉书·苏武传:“﹝ 李陵 ﹞因泣下霑衿,与 武 决去。” 颜师古 注:“决,别也。” 南唐 尉迟偓 中朝故事:“自言年数已尽,合当决去,涕泗而别。”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曰:‘我甚怜之,未忍决去。’”
《漢語大詞典》:决事(決事)
决断事情;处理公务。战国策·楚策一:“敝邑 秦王 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须以决事。”汉书·刑法志:“﹝ 秦始皇 ﹞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张平叔制词》:“吾坐而决事,丞相以下不过四五,而主计之臣在焉。”
《國語辭典》:决狱(決獄)  拼音:jué yù
判决狱讼。《管子。小匡》:「决狱折中,不杀不辜。」《汉书。卷四○。陈平传》:「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骈字类编》:一决(一决)
南史齐东昏侯纪群小以陈显达下数日便败崔慧景围城正得十日及萧衍师至亦谓为然裹粮食樵刍凡所须物为百日备帝谓茹法珍曰须来至白门前当一决 陈书萧摩诃传隋军大至将出战后主谓摩诃曰公可为我一决清李白在水军宴赠幕府诸待御诗浮云在一决誓欲 幽燕 李洞宿凤翔天柱寺穷易元上人房诗探元为一决明日去临邛